百色市市民对急救基本技能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百色市市民对急救基本技能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莫佩妙廖茜

莫佩妙廖茜(百色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西百色533000)

【摘要】目的对百色市市民急救基本知识掌握和需求进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对百色市市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急救知识的认识和对急救知识的需求方面;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34份,收到有效答卷830份,10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学习或者接受急救医疗知识的培训,在需要哪方面急救知识方面,心脑血管意外、心肺复苏等急救项目比较受关注,但是仅有191和187人能回答正确心肺复苏和呼吸道梗阻的相关知识,占所有受访者的23%和22%,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结论我市居民对于急救知识仍然处于比较匮乏的阶段,应该加大力气和投入,尽快建立社区急救网络,通过多渠道、多途径使医疗急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更大的普及,从而更好的提高急救效率。

【关键词】百色市市民急救技能急救知识调查分析

院前急救是指发生在医院外的,对正在或将要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严重创伤和各种意外进行及时的抢救。使患者迅速脱离生命危险或延长生命的医疗过程,为转入医院治疗赢得时间,是急救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环节[1]。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拥有健康的身体越来越多的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2]。当意外发生时,很多时候由于医务人员不能及时赶至现场,而普通老百姓又不懂得急救知识,以致于生命得不到及时救助。因此了解和掌握广大市民对医疗急救知识的需求内容和要求,以便更有效的普及急救知识,使广大市民能够在关键时刻更好的掌握自救互救的方法和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百色市市民对医疗急救知识的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已纂成文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资料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对百色市市民进行调查,调查对象834人,调查对象中男性430人、女性404人,年龄从15岁-81岁不等,其中<40岁,301人次,40-60岁278人次,>60岁255人次。职业分布在公务员、教师、医生、私营企业主、学生、待业人员、退休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等。受访者学历分布在小学42人、初中167人、高中及中专398人、本科207人、硕士及以上30人。

1.2调查内容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1是否知道什么是急救知识,是否需要学习或者了解急救知识;2希望学习哪方面的急救知识;是否乐意接受急救知识的培训;3若有家人或者朋友出现意外,是否会用自己的急救技能进行施救;4对心肺复苏、呼吸道梗阻、急性低血糖、急性脑卒中、外伤后搬运等基本常识的问卷。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内、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急救知识的了解和学习的需要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34份,收到有效答卷830份。对于是否了解什么是急救知识,超过70%的人回答,知道急救的基本概念,但是不了解具体的急救内容,20%的人则回答不能确定自己是否了解,只有10%的人回答基本了解急救的基本常识。而对于是否希望学习急救方面的只是,几乎100%的人回答是。

2.2对急救知识内容的需求

对于不同方面的急救知识的需求,回答的内容差别较大(图1),调查结果来看,以关注心脑血管意外急救的人群最多,分别为694和408人,其次为心肺复苏技能方面的需求,为489人,而关注最少的为溺水急救和急性低血糖的急救,分别为103和201人,从人群分布来看,40岁以下的人更希望获得外伤等意外后的急救,而青年妇女则对小儿急救更为感兴趣,中老年人则更关注心脑血管病的自我救助。95%左右的调查者表示乐意接受急救知识的培训,但是最好是免费培训或者收费很便宜的。

图1.对不同急救知识的需求分布

2.3急救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所有的受访者均表示希望能够在关键时刻帮到周围的朋友、甚至路人,但是多对自己的急救技能表示没有信心,对心肺复苏、呼吸道梗阻、急性低血糖、急性脑卒中、外伤后搬运等基本常识的问答,回答正确的人数分别为191、187、463、301、410(图2)。

图2.对基本急救知识的回答正确情况

3讨论

院前急救是一个较为系统的概念,包括重大应急预案、危机处理以及在危急重症患者被转运到医院之前的急救处理、生命监护和安全运送的过程[3],因为在意外或者急性疾病发生后,不可能身边随时有医护人员在场,在这个过程中伤者或者患者的心跳、呼吸随时有可能停止,往往对患者的生命构成较大的威胁[4]。当今社会,随着机动车的大量增加、特别是酒后驾车导致交通事故数量居高不下、各种大型工程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伤意外的发生率,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活动空间的加大,大气环境的污染、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病呈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同时各种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突发事件不可预料,以及城市和农村人口老龄化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因此能否在第一时间给与患者及时的救助和治疗,已经成为现代生活提高患者救治效率中的重要一环[5]。危重急症以及意外伤害绝大多数发病的第一现场都是在医院外的环境下,而此时没有完整配套的医疗设备、没有专业的医务人员,即使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医疗救助网络,也需要至少10分钟以上,医务人员才能够到达现场。而多数患者,特别是一些时间要求比较苛刻的疾病,如心跳骤停在15s患者意识就会丧失;超过30s呼吸停止;60s瞳孔散大固定;4min糖无氧代谢停止;6min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停止,脑严重缺氧缺血,脑细胞不可逆性死亡[6]。如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恢复心跳,患者往往死亡,即使经抢救幸存下来,往往会留有较为严重的后遗症。因此若能在现场第一时间给予及时的心肺复苏,使患者心跳恢复,等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就可为患者赢得宝贵的生命机会。因此在大力建设医疗急救网络系统、健全建立医疗急救的基本体系的同时,加强医疗急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急救意识、分秒必争,正确无误地对伤员患者病员实施救治,使其减少痛苦,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已成为社会的需要,人类健康的需要。

我国目前对于医疗知识的培训情况在国际上是比较落后的,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起点低,院前急救起步晚,一直到本世纪初,才在国内出现数量有限的面向居民的院前急救教育和培训活动[7],若想普及尚需较长的时间。而世界上很多国家接受过院前急救培训的居民已经占其总人口相当大的比例,如新加坡为20%、瑞典为45%等等[8],特别是波兰,其接受培训的人口已经达到83%以上[9],特别是近几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若能几级的加强自救互救,可能会一定程度上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我国急救知识普及落后有一定的客观原因,如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但是都可以克服。具体到百色市,我市目前在急救知识的培训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资源,向广大群众进行急救技能及基本知识的指导,但是仍然存在巨大的不足,特别是无法对广大市民进行实际的操作技能培训,让其切身体验急救的基本操作流程。本次调查对我市市民的急救基本需求进行问答显示,绝大多数市民渴望获取急救知识、希望能够掌握一定的急救基本技能。从需求方面看主要集中在外伤、心脑血管病以外、儿童急救、心肺复苏等方面,这主要与生活中此类急救接触较多,而溺水、农药中毒等由于生活中接触已经较少,因此关注的人群相对较少。

而在基本急救知识和基本急救技能的问答中,仅低血糖急救和外伤后搬运方法两项,回答正确人数超过半数,而心肺复苏和呼吸道梗阻等关乎生死的急救技能,回答正确率仅不足3成,显示我市居民对于急救知识仍然处于比较匮乏的阶段,应该加大力气和投入,尽快建立社区急救网络,通过多渠道、多途径使医疗急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更大的普及,从而为急诊患者赢得宝贵的生存机会。

参考文献

[1]杨应成,谭晓东,张顺泉,等.湖北地区不同人群急救知识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6(9):420—421.

[2]彭迎春,关丽征,刘兰秋,等.公众急救知识培训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9):1670—1672.

[3]TrappeHJ.FirstresponderdefibrillationintheLAGO—DieTherme—Resultsandexperiences[J].HerzschrittmachertherapieundE1ektrophysiologie2005.16(2):103—111.

[4]彭迎春,王亚东,关丽征.特殊人群的急救培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l-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6B):1097—1099.

[5]GulamH,DevereauxJ.Abriefprimerongoodsamaritanlawforhealthcareprofessionals[J].AustHealthRev,2007(31):478—482.

[6]史长文,许虹,杨勇,等.我国社区居民院前急救普及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1,25(4);1043-4044.

[7]蔡兆斌.国内外院前急救的现状及展望[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7);775-777.

[8]诸葛海鸿,周伟,苗素芹.对患者家属普及院前急救常识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12(23);1024-1025.

[9]陈丽娃,陈月英.浅谈月前急救基本知识的普及[J].中国疗养医学,2010,9(2);32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