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加固改造设计实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抗震加固改造设计实例分析

周宇翔

周宇翔深圳中建院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7

摘要:对主体结构已竣工的项目按业主要求增大使用面积,并按提高了抗震设计地震分组进行改扩建加固设计。对加固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同时根据具体情

况,选择合理的加固方案和可靠的加固措施,在保证经济条件下,较好的实现了加固目的。

关键词:改建;抗震加固;结构设计

1、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三层框架结构,原设计时,按照建设单位要求,结构按照五层设计。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7度,场地类别三类,框架抗震等级三级,地基采用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2011年,建设单位提出接建两层。按照建设部门相关文件,对新建或加建建筑均应按照10版新规范要求设计、计算。复核计算结果表明,原设计首层的部分柱不满足10版规范要求,梁、板满足要求,因此,该结构进行加层建设前,应对原结构不满足新规范要求的构件进行加固处理,结构柱网平面布置见图1。

图1

二、加固原因分析

通常,已按加层层数和高度设计的建筑,初期仅施工了底部的部分楼层,后期接建其余结构时,应不需要进行加固设计。但本工程在要求接建的时间为2011年,抗震规范更换了新版本,按新规范计算,结构不能满足新规范要求,新旧规范主要变化处比较如下:

[1]本地区地震分组由原01规范的第一组变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三类的情况下,场地的特征周期由0.45增大为0.55,结构第一平动周期T1=1.5S,αmax=0.08,依据GB50011-2010图5.1.5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公式,新旧规范时的地震影响系数分别为:

由此得10规范的地震影响系数α为01规范的1.19倍,因此单独考虑此变化,新规范结构总地震力应是旧规范的1.19倍。

[2]GB50011-2010规范6.2条,抗震等级三级的框架结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由01规范的1.1增大为1.3(底层柱由1.15增大为1.3);柱剪力增大系数由1.1增大为1.2。

[3]GB50011-2010表6.3.6,抗震等级三级的框架结构,柱的轴压比限值由原规范的0.9调整为0.85。

[4]GB50011-2010第6.3.10条,对抗震等级为三级的框架,节点核心区配箍特征值为0.08;原01版规范未作要求。

综合以上,规范的修订,提高了结构的安全度水准,更加强调了强柱弱梁的概念,对柱的轴压比限值、弯矩增大系数、剪力增大系数进行了提高,虽然原设计考虑了加层,经核算,原框架的节点核心区配箍特征值可以满足要求,但部分首层柱的轴压比超过0.85、计算配筋大于原设计图纸,因此接建前必须对原结构不足部分进行加固处理。

三、加固方案及施工

平面图如图一,对不满足要求的柱截面及配筋均需要进行加强。由于建筑正在使用,对其加固、加层施工不能影响建筑的平时使用,这给加固方案的确定带来很大的困难,经反复计算并对各方案进行综合经济比较,同时考虑施工进度与难度,最终采取如下加固方案:

[1]由于地质条件影响,基础埋深较深,导致首层配筋不足的柱较多,为了降低加固成本,对不满足要求的柱采取减小柱计算长度的办法,对柱脚至0.000标高截面进行加大,并可保证上部外包钢与柱脚锚固。按减小计算长度后的柱输入程序核算,结果表明部分柱计算满足要求,说明此方法有效,做法见图2:

[2]加大柱脚,减小柱计算长度后,轴压比满足要求,配筋不满足的柱(图1中用画三角的柱),采用外粘钢的加固办法,如1-1、2-2剖面;对加大柱脚,减小柱计算长度后,仍有几根柱轴压比不满足新规范要求(图1中画方块的柱),因为首层的建筑功能为大空间,无填充墙,所以此时采用加大截面的办法,使加固的施工更经济、快速,做法见图3。

[4]对原有建筑二次结构部分,依据GB50010-2010第3.7条之规定:对正常使用状态验算及构造措施仅按“宜”符合本规范要求。同样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尽量减少重新设计在构造要求方面的经济代价。因经检测、评定原二次结构满足原设计要求,所以对此部分可不采取加固措施。

结语

通过对该接建工程的设计、施工,我们有以下体会:

[1]新设计工程时,对甲方今后有加建要求的建筑,在满足规范要求前提下,设计时结构应多留一些安全度,尤其是框架柱,使结构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今后规范会对结构的安全度提出更高要求,设计应考虑这些前瞻的因素,方便甲方在今后的改建、改造。

[2]新设计工程时,应突出结构概念设计,设计中强调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的要求。本次改造表明,原设计梁筋基本满足要求,首层较多柱不满足计算配筋,说明原设计对梁的加强多于柱,使得强柱弱梁概念不明显,并且,原设计底层许多柱的轴压比接近旧规范极限要求,使得加层、改建受到很大局限,随着新规范对上述概念的强调,今后设计中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适当减小柱的轴压比,适当提高柱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3]工程的加固要综合考虑安全、施工难度、造价等诸多方面因素,选择最佳的加固方案,尤其是合理的施工顺序,避免因加固施工而导致甲方在运营方面的影响,做到综合经济指标最优。

参考文献

[1]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JGJ116-2009,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