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促进,爱心感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信任促进,爱心感化

邓小松

——谈后进生的转化

广东梅州市五华县实验学校邓小松

作为教师,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讲:“先生不应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怎样去做人,尤其是对待后进生。”后进生更需要爱,更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身为教育者、管理者的班主任,更应当给后进生多一点信任和偏爱。

转化后进生必须满足他们自尊的心理需要,防止产生逆反心理,特别注意要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要和他们多接触谈心,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形成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

一、相互尊重,彼此信任

后进生多数本来也有很高的学习欲望和热情,但由于兴趣、爱好、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了学习上暂时的失败,这时对学生进行怒斥、讽刺、挖苦或以失望、不理睬、歧视等态度对待他们,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中学生的心理还不成熟,容易走极端,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有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你越是逼迫他学习,他越是反感,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学校环境是由老师、学生、校园组成。在这三要素中,老师有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老师首先只有尊重和理解后进生,他们才能把你当知已,畅谈思想;老师也才能了解学生,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帮助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进步。“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后进生并非一无长处,他们也有先进的一面。如我班的李婷同学,她以全班倒数第二的成绩进入了初三。升入初三后,在第一次全校大扫除中,我发现她特别引人注目:别人休息或躲躲闪闪不肯劳动,她却不怕苦不怕累,干完了这项干那项,这是她的闪光点,说明她想给新同学和新班主任留个好印象。于是我抓住这个契机,在班队活动课上进行表扬,并任命她为班上的劳动委员,课后又及时地找她谈话,互相交流,及时鼓励。这下她整个人焕然一新,迟到、旷课的现象不见了,作业马虎、爱撒谎甚至顶撞老师的坏习惯也改掉了,最后她的中考成绩前进了十五名。

那么工作中应怎样尊重和理解后进生呢?

第一、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每一位学生,这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很难想象,无责任心,与学生缺乏感情的教师能教育好学生。教师只有勇担重任,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特别是对心灵上有过创伤的后进生真挚地关心体帖,才能帮助其解除身心痛苦,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努力创造条件,改变落后状态,赶超先进。

第二、要相信后进生是可以向好的方面转化的。后进生无非是消极落后方面的因素多一些,但再差的学生也有积极因素。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捕捉他们的长处,做他们的益友。后进生不缺批评,不缺训斥,缺的是鼓励、表扬和感化。

第三、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教育。后进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要针对其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取得实效。但是,不论采取什么方式,都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二、摆脱自卑,树立自信

如果要问后进生最缺少的是什么?我想大多会回答:“信心。”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后进生在一次次的失败中,面对同学的嘲笑、教师的训斥、父母的责骂,信心早已消失殆尽,从此一蹶不振。而信心恰恰是人成功的首要条件。让后进生摆脱自卑,树立自信,首先应让学生认识到要自尊自爱,不能自暴自弃。学习成绩差并不意味着智力就一定差,只要自信、自爱、自强,学习方法得当,刻苦努力,就一定能脱掉后进生的帽子。其次教师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培养要有自信心。我认为,作为教师,无论何时,无论对哪一位学生都不应该失去信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一些对后进生能够回答的问题,并及时表扬。这样后进生就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逐渐摆脱自卑,树立自信。课前和他们共同预习,找出疑难,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课后经常与后进生开“小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每次考试前应专门与后进生一起分析课本的重点、难点,教给他们答题的思路和技巧,这样就会使后进生慢慢地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增强自信心。另外,教师还可设立劳动奖、达标奖、进步奖等,多给后进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及时表扬,让他们得到大家的认可,在集体中树立威信,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应当注意的是,教师平时要多加关注,及时家访,从学生、家长中了解后进生的全面情况。一则可把握后进生的哪方面突出,二则可了解后进生之所以后进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最高原则,也是最基本的原则。教师只有付出真诚的爱才能收获硕果。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成功的教育技巧,首先是要用真爱打动人心。其次还要把握有利时机,用爱心感化后进生。如我班的张威龙同学,在校是出了名的调皮大王,他好吃懒学,欺负同学,上课捣蛋。一天中午,我有意跟踪他,只见他走到操场边,拾起一根竹子,用力向一棵小树打去,我本想大喝一声,骂他一顿,在同学面前出他的丑,但我立刻想到对待这样的后进生要保护他的自尊心、上进心,切忌在公共场所批评训斥。于是我强忍怒气,亲切地叫了声“王辉”。他愣住了,神色有点慌张。我走近他身边,和蔼地对他说:“老师很想找一根教棒来上课,你能把这根竹子送给老师吗?”他松了口气,连忙说:“老师,送给您吧!”我有意赞扬这根竹子很合用,还故意表扬他为老师做了一件好事。一场即将出现的暴风雨顷刻间烟消云散了。接着,我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把送教棒的行为与刚才举竹子做的动作来一个对比:“同样是一根竹子,可能做出一件好事和一件坏事,可能受到一次表扬和一次批评,这两种选择你认为哪种好呢?”他停了一会儿,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错了,我以后多做好事,不做坏事。”我摸着他头,亲切地说:“希望你说到做到,言行一致,不要辜负老师和父母、同学的期望。”他微微地点点头。从此以后,同学、老师告他的状少了,他也开始做作业了,终于迈出了前进的第一步,为日后的进步作了一次大跨越。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这就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