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谈谈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霍宁花

霍宁花

(长城希望小学,宁夏盐池751500)

摘要:本文从1.分配学习任务;2.合作探究;3.全班交流;4.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等方面,分别阐述了如何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开展;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8-0000-01

自古以来,就有学者提倡合作学习。新课程的数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合作不仅能有效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能激发每个人高度的求异思维。下面就自己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在讲《圆的周长》时,我提前一天布置学生准备大小不同的三个圆和一些毛线、直尺等。在上课时,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有小组长、记录员、发言员。分配好后,让学生大胆猜测圆的周长可能是多少?

二、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开始活动,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如《圆的周长》一课,学生拿毛线绕圆一周,用直尺量出毛线的长度,再用直尺量出直径,用周长比上直径,看看比值是多少?再如《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把一张纸对折,拿笔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用剪刀剪下,能发现什么问题。发挥小组合作意识。

三、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发言员代表本组向全班同学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教师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全班交流需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还要从这几方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学会组织。在教学中教师应以下几个方式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第一,教师要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成员开展合作交流,使每个成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在指导组长组织成员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成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三,在交流过程中,要指导组长进行灵活协调,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则应问为什么,并请成员说出理由;第四,应指导组长善于收集成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作出的不同解答,并准确及时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和归纳能力,促进全体学生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在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中,我发现了其中一位组长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得非常好,他先让每个小组成员讨论有什么方法,然后动手操作,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测圆的周长有许多方法;在汇报的过程中,有一位组长做得也很好,他说:“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我们用毛线来量,然后用直尺量出毛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另一个说:“我们拿圆在直尺上滚一圈,就能测出圆的周长。”教师通过以上几种方式的引导,使学生的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二)学会倾听。倾听是对人尊重的表现,也是人们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老师和学生的发言。在课堂上应告诉学生要认真听课,对别人回答过的问题不要再重复,如果重复,老师不予表扬。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又节约了上课的时间。如:在教学《数一数》时,很多学生都不懂得倾听,只是自己观察图,然后迫不及待的说出图上物品的数量,根本不听别人的发言,这时,我就告诉小朋友:“老师看谁最认真听,最认真听的和发言不重复的老师就奖励他小红花。”学生听了我说的这番话后,也就不再抢着回答,开始认真地听讲。

(三)学会表达。合作学习需要参与合作的每个成员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共同合作以探究问题。一般说来,低年级小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较差,教师要帮助他们纠正语言表达的缺点和不足,使他们逐渐养成准确和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学《认识平面图形》中,我提出问题:“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有学生回答:“桌子是长方形。”我立刻指出该学生的错误,并要求他把话说完整,学生在我的提示下又重新回答说:“桌子的一个面是长方形。”这样就纠正了错误的表达方式。

(四)学会讨论。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如:在教学《分类》的第一课时中,我让学生把“超市”里的物品分类放到“货架”上,在分类之前,我先要求学生观察都有什么物品,然后请每个学生说说该怎么分,接着讨论哪种分类方法最合适,最后再把物品放到货架上。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四、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传统教学中的评估是教师单向的评估学生,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便等待教师的评估,学生较少有机会去评估学生。小组学习的形式为学生相互评估提供了条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组内或组间相互评估。这一评估的过程,实质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通过评估,能正确地认识别人,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而不断地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能力的提高。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各种不同平面图形,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实践操作,探究对称轴条数的多少。在学习活动后,我及时组织学生反馈,说一说自己小组的想法,同时,让其他小组的同学提出疑问和不同看法,评价他说得对不对,若说得好,好在哪里?说得不够完整,你又有什么补充?你还有什么不同的分法?这样一来,把几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说的同学通过评价展示了自己的想法,听的同学则通过评价完善了自己的思路。这时合作学习的成果才是真正可贵的,因为它已经成为了全班同学的集体智慧,而这一成果的取得正是活动后的课堂评价所带来的。合作学习活动后的评价为学生们的合作学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总之,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是多方面的,它自身就是一个有机的组成体,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全新话题,每位教师应该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积极探索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