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化建筑设计的本土化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参数化建筑设计的本土化应用

白思佳

北京中天建中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36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参数化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并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参数化技术的诞生与应用可以更好的帮助设计师实现设计目标,也有效拓展了建筑外观造型的表现形式。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参数化建筑设计在本土化中的应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参数化;建筑设计;本土化;应用

引言

随着参数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相应的美学与技术也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在建筑设计发生变革的同时,设计人员必须要深入了解参数化建筑设计的一些理论基础,然后发展出属于自身的建筑设计理论以及发展模式,进而为参数设计的本土化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研究参数化设计的本土化应用,对于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参数化建筑设计的概念

随着参数化建筑设计的发展,建筑设计人员可以尽可能的追求建筑形式的非线性化,参数化建设是根据复杂性科学产生的,其将建筑物看作是一个复杂的多级系统,其对日益多元的人文社会应有足够的包容性。这样的包容性既是参数化建筑的需求也是参数化建筑的责任,建筑师不应只靠主观意愿堆积毫无关联的几何体,也不再是迎合大众简单审美需求,创造与客观条件相孤立甚至相违背的建筑机器。真正的参数化设计是一个选择参数建立程序、将建筑设计问题转变为逻辑推理问题的方法,它用理性思维替代主观想象进行设计,它将设计师的工作从“个性挥洒”推向“有据可依”;它使人重新认识设计的规则,并大大提高运算量;它与建筑形态的美学结果无关,转而探讨思考推理的过程。

2参数化建筑设计本土化应用的原则

2.1融合本土自然气候特征

与本土自然气候特征融合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适应本土气候与回应地形特征。第一,适应本土气候特征。本土气候指的是各地建筑物所处的物理环境,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建筑物的使用情况与功能分布,世界各地的建筑物都采用本土化、地域性的空间组织形式来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而让建筑物中的活动个体在所处物理环境中获得应有的舒适性。第二,回应地形特征。地形与地貌不完全一样,地形偏向于局部,地貌则一定是整体特征无论何种建筑形式都存在与相应的地形之上,对地形特征的回应是建筑进行本土化的重要途径。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必须要解决适应地形特征的问题,建筑适应地形特征不应局限于物与物的硬性对接,建筑应在设计初期就考虑到如何介入地形、回应地形,进而重生地形。本土化建筑应将地域性的地形特征与建筑完美的融为一体,彻底去除二者在物质方面的排斥性,使建筑“消失”于地形当中。

2.2融合本土社会文化内涵

建筑可以借助相应的吸收平台,将本土化的文化属性将建筑设计理念以及空间形态上进行延续,进行在建筑物中呈现以及承载文化。在社会历史长河中,一般会形成专属于某个地区或某个民族的本土图腾意象,这种本土图腾意象便是建筑物需要借助的最有效的吸收平台。建筑物在传统本土图腾中的应用,其并不是仅应用图腾外在形式,而是要在建筑物中应用本土图腾的内在文化属性以及文化传承性,并且在应用过程中加入适当的当代人思考。此外,建筑也是蕴含深厚人类情感的场所。建筑的知性美首先体现在建筑设计师本人对于世间万物的感知以及对善恶美丑的个人理解。建筑师在个人经历的基础上对于美好的营造,让使用建筑的人们在建筑空间、施工材料、色系搭配以及动态光影的包围中去感知建筑,建筑也在这样的感知过程中生成相应的空间形式。

2.3融合本土建筑材料与建构

第一,建筑材料本土换应用的原则。建筑本土化应用的一个关键性标准便是应用当地材料,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工程预算,还能够很好的与本土建筑方式进行契合,使之由材料构成本土文化,就地取材是对当地自然属性以及自然环境的一种情感延伸,是对当地建筑使用者行为的尊重,其能够使参数化建筑设计引发本土化共鸣。第二,建筑建构的本土化应用原则。建构包括设计、构建、建造等内容,是一个三位一体的集合,是一个全过程的综合反映。本土化建筑中所指的建构,更多的是指向本土化建造过程这个行为。在此行为中,应该相应的产生本土化的建构文化,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气候条件、特定的文化属性下产生的建构文化。

3参数化建筑设计本土化应用的方法

3.1数字与信息语境下的本土化

当今建筑物都是具体城市实际情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城市结构中,所有建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城市里所有的存在都一步步地走向综合性的整合:从纯粹主义的元素出发,建筑泛化为信息的整合、异质功能的整合、城市元素的整合甚至是地理环境的整合。建筑渗透到信息媒介、经济活动、城市事件、城市基础设施、甚至地理因素之中,从而极大改变了建筑原来的定义。在信息数据下,人类活动有着新型的交错的建筑物理环境,它建立在运动而非静止的基础上。这样的物理环境是由数据信息的构成方式来决定的,其中人类既作为使用者又作为环境的一部分与建筑内部的陈列、墙体、空间以及内部网络进行交流和交融。在具有信息美学范式的参数化建筑设计的本土化应用中生命就是引导信息流的力量。参数化建筑本身也会作为一种特殊生命还存在,建筑的内外结构、墙体、空间以及陈设都在吸收和分析人类活动所自然输出的数据信息。

3.2拓扑与分形的本土化

第一,拓扑学在参数化建筑设计中的本土化应用。拓扑学意义下的城市地理是一种流体化、科技化的动态变化组织形式,使建筑的内部和外部,主体使用功能用附属城市服务功能在绵延连续的城市表层下相辅相成。在参数化建筑设计本土化应用中的拓扑建筑通常以“folding”来界定和判别空间组织形式中十分模糊的部分。数化建筑设计本土化应用中的“folding”是基于建筑基地、建筑选材以及建筑空间松绑形成的全新的延续的建筑形态。第二,分形学在建筑设计本土化中的应用。在参数化建筑设计的本土化应用中的分形用数字技术的MESH模式营造建筑的复杂形体,使建筑的空间组织形式充满着自然的力量与理念。分形学甚至也可以应用到城市尺度上的设计,建筑成为城市和自然的微观元素,分形成为大地的几何渗透。

3.3泛化与整合的本土化

参数化建筑设计本土化应用中的反类型学建筑可以按照建筑的空间组织形式分为三种范式:反类型结构、反类型并联以及反类型独柱。反类型并联是从空间形态以及建筑立面的呈现来体现其使用功能的混杂。反类型结构以及反类型独柱将不同的使用功能作为子元素混杂在同一个建筑整体中。当代的参数化建筑设计本土化应用中的反类型学建筑是要将建筑用关联的思维去考虑。其不仅仅要追求建构方法方式的或然性,而且要将或然性扩大至建筑所在的场地以及建筑所在的城市语境。所谓的或然性指的是:关联与内在结合的特殊逻辑;开敞式空间与基础;机械主义的拓展以及独立性——整体关联。同胚胎变异、剖切、嫁接和衍生这些都是最新的反类型学的先锋实验,无一例外的呈现出或然的、混杂的甚至不可预知的空间形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参数化建筑设计作为一种建筑设计范畴的方法论,是建筑设计技术平台发展的一个最新成果。作为新时代的建筑师,我们必须要深入了解参数化建筑设计的概念、原则以及其具体应用,进而形成参数化建筑设计的本土化应用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张龙.参数化建筑设计的本土化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5.

[2]田芳.建筑参数化设计的发展及应用研究[J].四川建材,2016,02: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