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共享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共享的探讨

刘军岗

中山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广东中山528400

摘要: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和人居的基本平台,是社会管理的重心,改善民生的依托,维护稳定的根基,社区基本公共服务是否能做到公平共享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稳定,关系到整个社区机体的健康成长。本文简要阐述了当前推进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共享存在的不足,分析探讨了实现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共享的途径。

关键词:社区;公共服务;公平;共享

前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无可否认,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不平衡的发展导致各种利益矛盾日益凸显,基本公共服务短缺与人民群众对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问题更加显著,城乡居民在享受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逐步拉大,如何能做到城乡社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共享的问题亟待解决。

1.推进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共享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推进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过程中,还存在对公平共享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难以对其进行均等化改革,甚至会影响社区服务工作的长远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问题突出。使得地区间、城乡间、不同群体间在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不断拉大,严重影响公共服务的可靠性与有效性,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难题。同时,在实际治理工作中,人们还没有意识到服务供给的重要性,严重影响着社区公共服务的长远发展。

第二,城乡社区存在服务差异。在城乡社区实际发展过程中,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较大差异,农村社区的服务水平较低。甚至一些农村区域缺乏必要的社区服务机构,造成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第三,公共服务共享问题。公共服务共享,由于还没有建设完善的服务体系,难以协调各方面工作之间的关系,无法对各类资源进行全面的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长远发展。

第四,公共服务困境问题。对于社区的基本公共服务,由于缺乏足够的财政投入和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难以提升预算管理效果,导致服务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

第五,服务效益较低。推进公共服务共享工作,还未能制定完善的管控服务方案,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难以真实地反映居民自主意愿,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服务经济效益。没有完善的管控服务方案,难以提升服务质量,必然影响工作力度和工作效果,难以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

第六,服务脱节问题。相关服务机构开展工作,还存在服务脱节、流于形式的问题;而且缺乏科学的管理系统,无法满足当前实际发展需求。

第七,服务主体较为单一。当前,社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存在内容不完善,较为单一性的现象。相关机构未能对工作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导致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受到影响。同时对一些服务机构,也未能明确各类事项的要求,难以建立现代化非盈利机构。在缺乏服务责任的基础上,未能增强参与性效果,无法及时发现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难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影响公共服务质量提升。

2.实现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共享的措施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这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贯穿我国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以目前的现状而言,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民众福祉,就是谋求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着力构建机会均等的公平和谐社会。

2.1对制度体系进行改革

第一,继续推进二元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社区居民享有平等待遇。在提升结构模式管理效果的基础上,完成当前工作任务,不断推进公共服务公共共享。一方面,在改革相关制度期间,要根据公共服务均等的原则与要求,提升公平共享效果。另一方面,在实际管理期间,还要制定完善的利益共享机制,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平衡各类工作关系,加大管理工作力度。

第二,落实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展要求,改革相关服务体系。在划分相关服务结构的基础上,对各类内容进行分析,建立先进的管理机制,逐渐优化相关服务体系,满足当前实际发展需求。

第三,对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财政管理体系进行改革,逐步建立现代化的服务共享管理机制。完善相关的财政体系,为其提供相应支持,以满足当前各地农村的实际发展需求。

2.2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度

推进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共享,应当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度,提升工作效果,满足公平共享的要求。

第一,协调政府与社区之间的服务分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共享,应当明确职责分工要求,遵循收益化管理原则,根据相关统筹要求与平衡原则等,正确划分工作职责,在公平服务的基础上,完善社区相关服务功能,对各类工作内容进行协调,提升自身管理工作效果。同时,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服务共享的要求,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履行相关工作职责,建立先进的监督管理体系,明确投入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提升工作效果。

第二,制定完善的财政分担体系。推进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共享,相关机构应当制定完善的财政分担体系,对其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控制,明确各方面工作原则与要求。首先,在财政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分配公平性的原则,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明确各方面工作职责。其次,在推进过程中,还要履行自身服务职能,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满足当前实际发展需求。

第三,给予基层自治空间。推进社区基本服务公平共享,还要给予基层一定的自治空间,协调建立科学的服务管理体系和现代化管理机制,促进社会的长远发展,提升管理水平。

第四,遵循民众需求利益的发展原则。推进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共享,相关机构应当建立民众需求利益方面的发展机制,逐步提升自身管理工作效果。首先,要对居民需求进行分析,建设专门的沟通渠道,使得居民能够更好的阐述自身需求,以此提升公共服务的专业性与针对性。其次,要重视民众意愿,并以此为出发点建立现代化服务管理系统,提升管理工作效果,加大管理力度,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第五,建立先进的生产供给系统。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相关机构应当明确生供给系统的实际特点与要求,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能要求,在协调各类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对政府的服务要求进行分析,发挥公共服务的参与性作用,逐渐提升工作效果。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发挥市场的推动作用,在明晰产权要求的基础上,加大管理力度,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减免相关税负的基础上,提升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另外,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根据投资要求与政府组织的实际要求,创新公共服务公平共享方式,对各个系统进行分析,建立现代化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

第六,重视民众力量,建立现代化居民参与的管理机制。首先,相关机构应当制定完善的民主参与系统,改革当前的独立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的供给决策发展模式,在提升决策工作水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全面的管控。其次,要根据相关要求,制定完善的供给管理方案,在明确供给主体的基础上,提升公共服务管控效果,满足当前实际发展需求,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2.3加强社区公共文化建设

第一,社区公共文化建设应坚持“互构谐变”的原则。“互构谐变”,简言之,是指多个主体为了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而产生的同时共变的过程。该理论应用到社区公共文化建设上,就是要求政府、市场和社会(包括非政府组织和社区居民)为了履行不带强迫色彩的社区公共职能应遵循的社会化模式。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绝非单凭一己之力就能成功,它强调主体的多元性。政府在社区公共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导向性的作用,但也仅仅是主体之一,社区公共文化建设需要的是一个多元复合型主体,所以,还应涵盖各类社区自组织、辖区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及居民。社区公共文化建设各主体之间应该建立平等的参与机制,以各种听证会的形式面对面地沟通交流、互动合作。在必要时,各个主体要理性放弃各自的部分权利,整合各自的资源优势,敢于承担风险,同心戮力实现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的大目标。

第二,以丰富多彩的互动性文化活动点燃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社区公共文化建设虽说不是简单的文娱活动,但是丰富多彩的互动性文娱活动却能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增强居民对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的关注度。社区文化旺盛的生命力与居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形式密不可分,社区内部的小型运动会、音乐会、歌舞比赛、艺术节等文娱活动的开展尤为必要,应既要有阳春白雪,又要有下里巴人,竭尽全力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个性化需求。

3.结语

城乡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不能做到公平共享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重要表现之一,若能做到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区域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均衡分布,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缓和城乡矛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更切合社会的公平正义的原则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望达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改革成果人人共享。

参考文献

【1】李军鹏.新时期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与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05)

【2】解建立.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均衡化的目标探究[J].财政研究.2009(09)

【3】唐铁汉.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02)

【4】罗静.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与行政障碍——一个制度分析框架[J].城市发展研究.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