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电子产业园供电系统设计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1

大型电子产业园供电系统设计探讨

梁永兴

(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设计咨询分公司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以某大型电子产业园项目为例,对其供电系统的设计进行了分析介绍,通过对不同供电方案的比较,得出了最佳方案,并对此方案各环节的设计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负荷等级;供电方案;应急电源;电气消防

0引言:

当前一些地区响应“十三五”国家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中西部地区加快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的机遇,利用本区的产业基础和人力成本优势,重点打造汽车电子、消费电子、云计算及软件产业等产业集群。

为这些大型电子产业园设计合理的供配电系统则是设计院电气专业的工作重点,本文就笔者所经历的华中地区某电子产业园项目为载体,谈谈在该类项目中的设计心得,以供同仁探讨。

1项目概况

某大型电子产业园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规划总用地面积200427m2,总建筑面积287719.32㎡。含多层厂房和综合楼、设备用房等。其中综合楼为大多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丙类、丁类多层厂房,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消防水池及水泵房,耐火等级为一级。

2供电方案选择

通过对本项目信息研读后,决定对以下三个方案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得出最优方案。

2.1确定负荷等级

因本项目为含有丙类厂房,且室外消防用水量为40L/S,结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10.1节知,消防负荷(应急照明、机械排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为二级负荷。主要业务主要业务和计算机系统用电,安防系统用电,电子信息设备机房用用电按照二级负荷统计。生产用电预留部分二级负荷,具体需和厂商工艺结合确定。其它用电负荷为三级负荷。

2.2用电负荷估算

在确定供电方案之前,需要对用电负荷进行估算,一般采用单位指标法。按照《工业与民用供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表1.3-2规定,公共建筑(办公金融类)去80W/㎡,根据本项目的面积,可预估出其总的用电负荷。

2.3供电方案的选择

因本项目存在大量的二级负荷,按照规范要求,应由两路电源供电。故必须引来两路相互独立的10KV电源或设立柴油发电机组,结合以上分析,特制定以下设计方案:

方案一:地上设立一座变配电房和柴油发电机房,通过电缆沟引至各厂房和办公楼。此方案土建成本较低,但需敷设大量电缆,电气成本较高。

因一级负荷量较大,柴油发电机组容量较大,土建条件要求较高,造价昂贵。

方案二:地上设立梁座变配电房,引来两路10KV电源互为备用,出线电缆通过电缆沟引至各厂房和综合楼。此方案土建成本相对稍高,但便于管理,且供电距离较短,电压损失较小。

方案三:室外设立开闭所,在每个车间内设立车间变配电房,负责本车间的供电。供电电缆短,电压损失少,且管理灵活方便,

适合已知生产类型或负荷已明确的厂房。

因本产业园虽已明确为电子产业园,但各车间的功能并不确定,用电负荷不明,故需统筹考虑,从整体均衡每个单体的用电量,故设室外总变配电房,考虑到电压损失,在南北各设立变配电房即方案二,为相邻范围的厂房和综合楼供电。

3电气消防设计要点

3.1按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3.2节要求,本项目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在地上设立消防控制室,且消防控制室内内能显示各消防分系统的信息和当前状态。

3.2其它消防措施:

1)对本项目所有的消防负荷(消防电梯、消防水泵、防火卷帘、应急照明、防排烟风机等)都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且末端切换,配电箱均设明显标志。所有消防供电干线(因本项目消防线路和非消防线路在同一电井内敷设)都采用NG-A-1kV-型矿物绝缘电缆,对于分支电缆采用WDZN-YJY,1KV型电缆。

2)本项目的其它普通设备线路供电电缆燃烧性能等级不低于B1级,燃烧物滴落物/微粒等级为d0级,烟气毒性等级为t0级。

3)本项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均采用智能集中控制型,按照火灾发生的地点(范围)来自动点亮合理疏散路径上的灯具,持续供电时间不小于180min。

4)本项目设置防火门监控系统、消防电源监控系统、非消防电源剩余电流监测系统。

4结语

以上是笔者在设计大型电子产业园的一些体会,因篇幅原因,能源管理系统、电气抗震设计及节能措施等未加详述。随着规范的更新,智能化设备的大量普及,对电气专业的要求也不断增加,笔者抛砖引玉,希望得到更多的探讨和指正,才能推动电气设计工作向更精更好发展。

5参考文献

[1]俞旭.超高层酒店电气设计探讨(J).成都:建筑电气,2018,(5):46-51.

[2]中国联合工程公司.GB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3]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4]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5]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