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分析

/ 2

我国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分析

潘静杰(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潘静杰(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作者简介:潘静杰,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学院。

摘要:文章首先对物流园区定义进行准确分析,然后分析了目前我国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为了推动我国物流园区的合理性规划建设,分别对政府和具体的规划建设主体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给出我国物流园区规划技术流程。

关键词: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技术流程中图分类号:F259.23

物流园区是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型业态,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在2008年的调查,我国物流园区(基地)已经发展到475个,其中122个已经建成运营。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中,把物流园区定义为:物流园区是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各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为了更加准确的定位物流园区,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进行综合比较。

1我国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①物流园区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严重,影响区域合理布局。目前,在政府规划推动建设的物流园区中,地市、区县级政府审批建设的园区数量所占比例较高,而省级以下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全局方面关注相对弱一些,容易偏重地方发展,很有可能会造成同一区域范围内有多个战略定位相似的园区存在,同时各地政府也会出台不同的优惠政策吸引建设投资,可能导致过度竞争。从全国供应链物流的宏观角度看,区域物流园区之间缺乏联系,难以较好地适应国家整体物流布局的需要和满足企业供应链运作的需求,造成资源浪费、衔接不畅、配置不平衡。

②物流园区的投资贪大求全,其规模和数量成为隐患。物流园区的建设很大程度上是地方行政主导的产物,某些项目变成一些官员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盲目追求大规模、大投资、高标准、多数量,使物流园区建设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的脱节,造成许多物流园区大面积荒芜。一些新物流园区动辄投资上亿甚至几十亿元,这些大投资对规模较小的物流企业消化起来难度相当大,最后导致物流设施的经营效益不理想。当然,物流园区建设的数量也并非越多越好,可以集中处理的最好不要分散处理。

③物流园区的规划不充分、战略定位不明确,导致发展不理想。规划不充分和战略定位不明确两项因素是很多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阻力。部分物流园区项目规划时流于形式,园区的建设地点和功能定位等重大内容仅凭几个宏观的货运总量、年货运周转量、几条道路或道路规划、甚至几个人的主观判断而确定,对于市场需求和客户分析缺乏研究和考虑,忽视了区域制造业、分销业及消费人群的布局等实际情况,形成城市配送半径过大、交通道路拥堵、干线运输不畅等多种硬伤,难以得到客户、企业和市场的认同。

④投资者借物流园区之名圈占土地现象严重。虽然物流园区目前大多不在城市中心,但一般处于交通顺畅、经济发达的地段,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升值潜力显著;其次,物流园区往往要承担部分社会职能,地方政府会出台很多优惠政策,地价相对较低;另外,国家对经营性用地的控制越来越紧,而物流业是新兴的产业,又是地方政府力推的项目,物流项目的用地审批相对容易。在这些有利的环境下,许多房地产商有机可乘,通过以物流用地性质获取低价用地后,大搞房地产开发;有的企业低价囤地,高价卖出。

2从宏观层面对政府部门提出建议

①加强全国性的物流园区总体规划与布局。《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已经出台,在优化全国物流业的区域布局方面,提出了“重点发展九大物流区域,建设十大物流通道和一批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要服从于全国规划,避免区域内同质化竞争,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积极推进和加深不同地区之间物流领域的合作,引导物流资源的跨区域整合,逐步形成区域一体化的物流服务格局。在此,行业协会的引导和行业自律也至关重要。

②加强科学管理,创造规范的物流市场环境。物流园区的健康发展有赖于规范的物流市场环境。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物流市场的管理,进一步规范物流市场经营秩序。在物流园区规划、审批和项目用地上加强管理,对于占用土地而又迟迟不开工的项目,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对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地区要严格控制物流园区项目。其次,政府也应该对园区的建设和经营情况进行定期的评估,衡量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经营不良甚或经营方向发生变更的,要根据情况另行招商经营或收回土地以作他用。

③在土地、税收、投融资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但要防止负面效应。建设物流园区离不开政府政策上的支持,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可以大大减少物流园区的成本支出,也可以促进入驻物流园区的企业的发展。政府有必要建立适应物流园区发展的土地使用、管理制度;针对不同类型物流园区的实际经营状况执行相应的税收政策;改善投融资环境。但是政府的优惠政策不能过度倾斜,以免造成物流园区的建设过热,从而导致空置率高,大批土地被闲置,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甚至导致一些企业囤积土地,转而投向房地产。

3具体到园区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对地方政府和企业提出建议

①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工作。对地方物流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和预测;做好功能定位,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分析现有条件确定其主要服务对象和提供何种物流服务功能要素,从一定程度上,功能定位直接关系到物流园区的发展前景,决定其生死存亡。以上是物流园区选址和确定用地规模的重要依据。从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趋势看,物流园区投资的主体不是国家而是企业,企业是追求投资回报的,论证物流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是否有赢利,无赢利的物流园区无法长期存续。

②加强物流园区投资风险管理,规避风险。物流园区的投资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涉及的利益方多等特点,根据风险产生的来源,物流园区投资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大类:自然与社会风险、市场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这就要求投资者在项目立项期必须对项目进行严格缜密风险分析,建立园区建设的风险防范机制,以保证项目投资的成功。

③物流园区要进行弹性规划,设施规划要经济合理。物流园区的规模和服务对象,既要考虑当前需要,又要兼顾长远发展,采取弹性规划,即规划控制要有弹性、伸缩性,有一定的回旋余地,是不断深化的规划;物流园区建设因地制宜,不可一味追求最先进的物流设备,应尽量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已有各类用地及设施,减少不必要的投资。

④根据本地实际建立物流园区准入制。科学合理的准入制度是保证园区协调发展和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物流园区运营主体应建立入园企业准入制度,通过规定入驻园区企业的类型、数量、资质等来完善园区内部企业结构,在促使入驻企业具备一定经营实力的同时,保证园区内企业类型多样化,促进企业间互补优势的发挥,减少或最大限度地避免园区内由于不良结构造成的恶性竞争。

⑤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园区的经营管理。物流园区应避免仅限于库房货场出租和物流设备租赁,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重视服务系统的建设,通过转变经营和服务模式,对园区客户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拓展新业务,建立服务标准,提高物流综合服务水平,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对入驻园区企业的运作提供各种支持性配套服务,如果需要,能为高端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

3我国物流园区规划技术路线

政府发展现代物流产业,进行物流园区规划应采用“一定位,三平台”的技术路线。一定位即重点对物流园区的功能,包括基本功能、增值服务功能、配套服务功能,进行定位。三平台规划: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平台规划,包括基础设施类,设备类和标准类三方面的统筹规划;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规划,就是要解决各种物流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系统集成以及各类信息通道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物流政策平台建设就是在政府意志及物流规划下,制定有利于发展现代物流的政策法规。

4结语

物流园区作为经过10多年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在园区的规划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出现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在推进物流园区健康发展方面,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第二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J].物流科技与应用,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