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及控制分析骆锐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6
/ 2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及控制分析骆锐钊

骆锐钊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超预算原因;控制措施

一、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分析

(一)预算编制不科学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由于所涉及的内容非常繁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具有相当难度,从而对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要求非常高。不仅如此,造价预算人员还必须要深入到建材市场中,对各类建筑材料的价格要做到了如指掌,由此可见,建筑工程项目预算编制工作对相关人员具有极高的要求。但在大量的工程实践中,具有丰富经验、扎实专业的预算编制人员非常少见,甚至不少施工企业都不具备此类人才,正因如此,企业工程造价的预算编制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除此之外,由于全国各地区建材市场存在较大差别、建筑材料市场行情的波动等,造价预算的编制本身就有一个信息盲区与解释性的问题,预算编制人员也很难及时的掌握市场真实情况,最终从而致使所编制完成的预算漏算或超算,从而导致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问题。而且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造价的比例具有相当高的比例,一旦市场中的材料价格出现波动,那么不同时期的建筑材料成本将会显现出巨大的价格差异。

(二)施工设计方案不合理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建筑设计方案的造价仅占整个工程建设成本中的一小部分,但它对整个工程造价却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来说,建筑项目设计方案往往会在正式开始建设项目施工前便开始,因而从一开始也就对工程造价有了一个宏观上的确定。但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很多施工企业以及施工管理人员并未对施工方案的设计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时候都是依照原有的经验、项目基础情况便盲目制定工程施工方案,在这一情况下所设计的方案很难确保其针对性与实用性,尤其是在部分基础工程施工上更是得不到有效利用。在后期的施工工作当中则会发现原有的设计方案存在问题,轻则导致造价升本升高、重则导致施工方案难以落实,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工程停工、设计修改变更等问题的出现,如此一来,不仅对工程的施工周期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也会严重的推高工程整体的造价成本。、

(三)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导致建设项目超预算的另一原因则在于监督机制不健全或监督管理工作未能在工程施工中得到有效落实。就当前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来看,不少工程项目中建立单位的工作大多流于形式,监管工作并没有得到有序开展。再加之监理单位本身就存在人员缺乏的问题,尤其是缺乏具有较高水平、较高素养的专业监理人员,最终导致建立工作很难再实际的工程项目建设中发挥出真正有效的作用。除此之外,监理单位中缺乏一些了解具体工工艺的监理人员,一旦在施工当中出现施工问题,监理人员也很难及时发现问题、找到问题,如此种种最终使得建立的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得不到有效发挥,从而导致积重难返,使得整个建设项目出现大面积的返工、停工甚至拆除重建,工程造价的升高也是必然。二、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控制措施

(一)充分保证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第一,建设单位需选择具有资质、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量清单与预算编制咨询结构,确保工程量清单的准确完整,实际工作中比如可选择两家以上的咨询单位进行编制,然后再通过比较、核对、互审等形式来择优选定。第二,保证设计方案的准确性与质量,施工单位必须科学、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及相关图纸,要求能够充分表达设计意图、设计上经济合理,控制或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清单上可能存在的漏项或工程量的变化。第三,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必须仔细核对工程量情况,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聘请外部专业人员进行审订,核查工程量清单项目是否存在漏项、错项等内容。

(二)优化施工设计方案项目建设单位在选定工程设计单位时可通过招投标的形式选定设计单位,并聘请行业内的相关专家对各投标公司的设计方案进行论证,最后再择优选择。在施工方案设计中,建设单位也应该将前期的地质勘探资料、气候条件资料、功能与运行使用要求等资料一并移交给设计人员,从而让施工方案设计人员能够对项目的概况及周边环境有更加充分、全面的了解,从而对施工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尽可能减少后期设计变更的出现。其次,在设计合同的签订环节,建设单位应对所签署的合同进行精心设计,特别是对设计错误、漏洞、设计变更等条款进行约束,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计人员的责任心,也是对自身利益的保证。最后,要对设计变更审批程序进行严格的管理,设计变更必须要由设计单位出具相关设计图纸与手续,如果设计变更后工程造价出现较大浮动,必须要上报建设单位的审批部门进行审查。

(三)强化资金控制建设单位可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资本运行控制管理系统对相关部门及管理人员进行强化管理,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项目,务必要编制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从而为后续资金的注入、使用、管理提供有效的指导。不仅如此,企业也需要对预算外资金成本进行严格的管控,要对预算管理与不当预算进行认证审核,从而实现企业此财政资金工序的平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此外,建设企业在资金的管理与应用要尽可能的避免超限额资金问题的发生,当前我国建筑工程企业的不断发展也暴露出了企业成本预算问题,为有效解决可能出现的坏账问题,建设单位可以通过做好资金周转管理、定资产管理等方式对资本运行控制管理系统进行优化,尽可能减少固定支出在总预算成本上的占用。

(四)控制施工工序质量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保证施工质量,就必须要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施工流程来进行。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时会涉及到的环节和内容比较多,所以施工工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出现质量问题,那么都将会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所以在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具体处理时,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应当意识到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在其中的重要性,这样对整体施工质量的把控而言,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与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同时还要制定和落实符合实际要求的制度和方案,加强对各个工序施工质量的检查和控制。一旦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要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同时还要提前制定好相对应的应急预案,这样可以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专业技术人员在参与过程中,要针对科学。如果工程预算人员的专业素养比较差,会降低建筑工程预算内容的准确性,工程预算出现较大失误,工程造价处于失控状态,对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结束语: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预算管理作为重要的工作环节其目的就在于防止工程造价超预算问题的发生,正因如此,企业及管理人员必须要在整个建筑工程建设各个环节中切实落实造价管理工作,提高造价管理的工作质量,从而有效保障企业预算方案得到有效执行,这对于优化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乃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鹏.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四川水泥,2018.

[2]马永红.论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9).

[3]李晓雁.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对策探析[J].山西建筑,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