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置换术的康复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全膝置换术的康复护理

陈淑华敖艳丽刘长铁

陈淑华敖艳丽刘长铁(高安市人民医院江西高安3308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9-0247-02

【摘要】目的通过对60例全膝置换的病人实施康复护理,说明康复护理对全膝置换至关重要。方法病人术后保留止痛泵,为每一位病人制订循序渐进的康复护理计划,使病人在无痛苦的情况下愉快配合康复治疗。结果经过有计划的康复护理,术后第10天,病人主被动屈膝可达到甚至超过110°,1月后可完全负重行走,两月后可完全恢复正常生活。结论正确合理的康复护理,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极大地提高病人的生活。

【关键词】全膝置换康复护理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全球人口老龄化,需要接受全膝关节置换(TKA)的患者逐年增加。美国每年约20多万患者进行TKA。根据全美骨科年会的报告,TKA10年以上随访的成功率在90%以上。目前TKA的成功率很高[1],然而关节置换手术仅能从局部解决一部分问题,如果把整个全膝置换治疗过程按权值分成10分,假体材料质量占3分,手术技术占3分,而术后康复护理则占4分。许多需要全膝置换的病人由于担心术后不能恢复正常功能,惧怕痛苦的功能锻炼,宁愿忍受疾病的折磨,也不愿接受手术。术后正确合理的康复护理是重建关节活力、恢复病人正常生活的唯一措施。近年来,通过对TKA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效果满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5年6月~2012年6月我科共收治全膝置换病人60例,男28例,女32例;置换关节60个,1例在置换左膝关节13月后置换右膝关节。病人平均年龄61岁。

1.2术前护理

1.2.1术前心理护理准备进行TKA的病人多长期经受疾病的折磨,尤其是伴有严重关节功能障碍者,常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其精神和心理上的痛苦常导致情绪消沉,很难配合治疗,术前要利用一定的时间与病人谈心,使患者了解康复训练计划的要求,掌握正确的训练姿势和方法,调动病人的内在动力,增加病人的信心,使之积极配合手术及术后功能锻炼。

1.2.2术前康复指导无论是术后康复阶段还是术前准备,锻炼股四头肌,提高股四头肌力量,增强膝关节稳定性对膝关节疾病患者都是至关重要的。膝关节的各种损伤均会造成股四头肌萎缩,如术前不加强肌力锻炼,术后因疼痛而不敢练习,会造成患肢更严重的肌肉萎缩。所以一定要向患者讲明锻炼股四头肌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术前在床上生活和功能锻炼,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协商制订康复训练计划进程表,了解训练计划的要求,并督促落实,达到功能恢复的目的,术前2~3天开始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仰卧位,下肢伸直,做肌肉的等长收缩活动和邻近关节(膝、踝关节)的抗阻力运动。

1.3术后护理

1.3.1术后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讲解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取得患者密切配合,使患者建立康复心理意识,全面实施术后的康复护理计划。因为康复意识淡薄,认为手术的成功就是治疗的结束,这样的心态会影响康复治疗程序的进行,进而影响康复治疗的效果[2]。

1.3.2术后康复护理(1)术后保留止痛泵,为无痛锻炼做准备。手术当天保持患肢于中立位,将小腿略垫高,患膝部以砂袋压迫,以减少关节内出血。麻醉作用消失后,使用骨伤治疗仪,将电极放于患膝周围,用中等量电流,每次30min,每日2次,同时可给予患肢由下往上的被动按摩,以促进静脉血回流,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避免膝关节局部肿胀,减轻疼痛。(2)术后1d,指导病人在床上主动行患肢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肉收缩运动和踝关节的背伸跖屈活动,以增加肌肉力量,为日后恢复关节功能做准备。方法:尽量伸膝,背伸踝关节,收缩股四头肌,持续5~15s后放松,如此反复,每隔2h锻炼一次,每次锻炼5~10min。术后2d,继续做股四头肌舒缩和足背曲伸运动,同时指导病人进行直腿抬高锻炼。方法:仰卧位,先用力使足背上勾,再用力将膝关节绷直,将整条腿抬高到与床面成45角,维持10~15s,然后将腿放下,完全放松,每组5~10次,每天3~5组,逐渐增加锻炼时间及次数,术后3d,继续前两天的锻炼,同时将直腿抬高训练与渐进抗阻训练结合起来。术后经过三天的肌力锻炼,患肢肿胀基本消除,腿部肌肉能够协调有力地做出肌肉舒缩动作。(3)术后4d,开始使用下肢关节康复治疗仪(CPM)协助病人练习被动屈膝活动,由20~30°开始,每次30min,每日2次,逐渐增加角度,同时指导病人坐位抱大腿上提,练习主动屈膝活动。术后5d,指导病人练习患侧小腿自然下垂动作,角度逐渐增大。患者坐床边,患足穿溜冰鞋,以溜冰姿势练习伸、屈膝功能,是一个很好的主动锻炼方法。对一些肌力低下、活动度差者,锻炼时家属或医护人员在旁边说“坚持一下”、“再加把劲”、“再来一次”等给病人以鼓励,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5)术后8d,指导病人开始下床练习平路行走并做扶栏杆下蹲锻炼。整个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人个体差异适当调整活动量,循序渐进,主、被动运动形式相结合。

1.4出院指导根据病人功能恢复的程度,给予详细的出院指导,有些术前病症较严重且年龄较大的病人,很容易满足术后较差的功能,康复积极性低,一旦出院后中止锻炼,将前功尽弃。临床实践,每日短时间多次运动比隔日长时间运动效果更好。出院前根据病人个体差异,制订不同的康复计划,并由其家属督促康复计划的实施。嘱病人定期门诊复查,一般术后两周拆线,拆线后即可恢复正常生活和轻微工作,4周后可以参加一些运动或正常工作,8周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

2结果

经过上述有计划的康复治疗,本组60例病人膝关节中,有58例病人膝关节达到了预期目的。术后关节肿胀轻,无明显疼痛及不适。在术后10d,患者主、被动屈膝达到甚至超过110°,能自己穿鞋袜;术后2周拆线后,能自主有力地屈伸膝关节,可完全负重行走;1月后可正常行走,不需辅助自主上、下楼梯,2月后完全恢复正常生活、随访3~12个月,关节屈曲活动范围在110°~130°。有2例病人因惧怕术后关节僵硬,在业内家属的指导下,手术后2d即开始练习屈膝功能,导致患膝肿胀,后经抽出关节腔内积液,于手术1月后主动屈膝尚达不到90°,于术半年后,屈膝方达90°,效果差。

3讨论

术后正确合理的康复锻炼,是重建关节活力、恢复病人正常生活的唯一措施,术后如不配合正确合理的康复治疗,不仅原有的伤病难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有时甚至会加重原有症状和关节的功能障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功能康复锻炼是艰苦的,需持之以恒,整个康复治疗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个别对待的原则,根据锻炼后及次日的反应(全身状态、疲劳、局部肿胀、疼痛等)予以增减运动量,以锻炼后不发生局部肿胀、仅有轻微疼痛为度,同时一定要准确把握功能锻炼的时机,术后过早开始屈膝功能锻炼,会引起关节内出血增加、局部肿胀,影响功能恢复;功能锻炼过晚,会引起关节粘连、僵硬,导致手术失败。

参考文献

[1]王予彬.膝关节外科与关节康复的临床研究动态[J].现代康复,2000,4(1):6.

[2]杨小平,张莉.军事训练所致的半月板损伤的关节镜术后的康复训练[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