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综合治疗仪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耳鼻喉综合治疗仪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临床分析

吕中卿

吕中卿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摘要】目的:分析耳鼻喉综合治疗仪在变态反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过敏药物治疗,口服氯苯那敏,4mg,3次/d;鼻腔滴2%色甘酸钠点眼液,每侧鼻孔每次1-2滴,3-4次/d,共持续2周。实验组患者给予耳鼻喉综合治疗仪治疗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显效25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65.00%,实验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vs52.50%,P<0.O5)。结论:耳鼻喉综合治疗仪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具有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抗过敏药物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耳鼻喉综合治疗仪;变态反应性鼻炎;临床分析

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它是指特应性的个体接触到变应原之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粘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它发生的必要条件有3个:特异性抗原即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物质、特应性个体即所谓个体差异、过敏体质。变应性鼻炎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可以导致许多疾病致使劳动力逐渐丧失。临床治疗时,也有许多方法,常见的就是使用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本研究主要分析耳鼻喉综合治疗仪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具体的内容如下。

1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从我院收治的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实验组的患者给予耳鼻喉综合治疗仪治疗。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符合变态反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排除了患有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肝、肾等功能障碍的患者。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19岁~54岁,平均(30.30±17.61)岁;病程为2~27年,平均(15.21±16.37)年。(2)实验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为18~56岁,平均(31.79±17.68)岁,病程为3~28年,平均(16.19±17.40)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O5)。

2研究方法

2.1治疗方法

在本次临床试验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过敏药物治疗,口服氯苯那敏,每天3次,每次4mg;向鼻腔滴2%色甘酸钠点眼液,每侧鼻孔每次1~2滴,每天3~4次,共持续2周。实验组的患者给予耳鼻喉综合治疗仪治疗,首先让患者采取舒适的坐位,然后用1%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行双鼻腔粘膜表面麻醉,麻醉的同时,将鼻腔内的分泌物进行清除。然后选用输出功率为25~30W的微波对患者进行微波多点的热凝治疗,治疗部位为患者的下鼻甲前端的内侧面、鼻丘、中鼻甲前段粘膜处,治疗直至点射的部位其粘膜发白,每个部位的点射时间为3s。经过微波治疗之后,再用抗生素和1%呋麻滴鼻剂进行滴鼻,每日3次,持续3~5d。病情较重的患者经过第1次治疗之后,可以待鼻粘膜的伪膜脱落之后再行1次微波治疗。治疗之后的第2~4周进行复诊,对患者进行鼻腔假膜的清理,防止鼻腔粘连,注意观察鼻粘膜的颜色变化。治疗后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让患者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述。

2.2评价指标

(1)治疗效果:根据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将其分为3级。显效:为患者痊愈,鼻粘膜的颜色恢复正常,而且没有出现鼻腔粘连、出血、术后感染等情况;有效:为患者治疗的效果很明显,但是没有痊愈,患者鼻粘膜的颜色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仍出现出血、鼻腔粘连甚至术后感染情况,病情未得到控制。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2)治疗显效的平均时间。(3)满意程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

2.3统计学处理

所有实验数据在实验结束后均准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治疗显效的时间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的有效率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O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疗效比较

实验组显效25例(62.50%),有效7例(17.50%),无效8例(20.00%),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显效16例(40.00%),有效10例(25.00%),无效14例(35.00%),总有效率为65.00%。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2治疗显效的平均时间

实验组为(5.25±11.34)d,对照组为(13.35±14.57)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满意程度

实验组的满意30例(75.00%),对照组满意21例(52.5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产生是由内、外双重因素所致,主要是由于内部因素的影响,它是由于机体的调节机能对鼻腔内鼻粘膜局部的易激惹因素出现控制失调的情况,一旦鼻粘膜接触到外界致敏因子后,鼻粘膜局部就会发生非正常的反应,这种反应的反复发生便容易对鼻粘膜造成损害。病灶存在后,只要鼻粘膜局部受到轻微过敏的刺激就会立即发生较强反应,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并反复发病。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主要临床特征有打喷嚏、流清水样的鼻涕,间歇性或者持续性鼻塞、鼻内发痒,临床诊断有以上2项或2项以上症状即可确诊,变态反应性鼻炎常见的体征有水肿、鼻粘膜苍白、鼻腔水样分泌物。以往对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治疗主要是依靠抗过敏药物,而使用抗过敏药物的治疗方法的患者治疗之后容易复发,而耳鼻喉综合治疗仪则是疗效直达病灶,对反复发病的点进行治疗,可收获更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的抗过敏药物治疗的方法,耳鼻喉综合治疗仪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其疗效更好,可减低复发率,治疗更加彻底。

参考文献:

[1]孙丽,邱云,张丽华.儿童变态反应性鼻炎脱敏方法治疗的临床护理[J].云南医药,2015,01:98-100.

[2]张丽艳.耳鼻喉综合治疗仪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5,07:93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