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1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

王海宁

王海宁(辽宁省葫芦岛市解放军第313医院经管科125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449-02

【摘要】目的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原因的分析,制定有效的风险干预措施,避免风险发生,方法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相关因素,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对护士的培训与教育,提高护士抗风险的能力,确保护理安。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强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加强对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风险管理护理质量

护理风险贯穿于护理操作、处置、抢救配合等各环节和过程中,要有效地规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1]。

1心学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随着部队编制体制的改革,现有的军护远远满足不了临床工作的需要,因此,需要大批的聘用制护士来补充临床护理力量,她们工作时间短,临床经验欠缺,由于专科知识有限,在病情观察时缺乏预见性护理思维,无个体针对性,而心血管内科病人的病情变幻莫测,其发病因素与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应急时采取救治措施,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容易引起护理纠纷。

1.2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缺乏护士只重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安全问题,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欠缺风险意,对潜在的、无形的工作重视不够,而导致护理风险发生。

1.3护理人员缺乏沟通技巧心血管疾病病情善变,治疗周期长,护士除了要执行医嘱之外,还应多了解自己所管辖患者的生活、性格特点与患者进行沟通,善于发现患者的心理动态,如果护士缺乏耐心的解释或态度冷淡易引发纠纷,如沟通不够多方面的矛盾。

1.4患者文化知识和社会背景因素有些患者及家属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对疾病变化和诊疗过程不理解,一旦治疗结果与期望的结果有差距,将可能对医护人员产生怀疑和不信任,以各种理由刁难医护人员,而引发纠纷。

2管理措施

2.1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确保护理安全科室组织拟订护理风险管理预案,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员由CCU护士、及有经验的护理骨干组成。通过以往积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查阅有关资料循证后,针对心血管疾病的特点对个案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结合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客观评估,拟订各种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定期进行评估,针对评价的效果及客观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方案。

2.2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风险意识定期组织学习与医疗护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运用典型案例强化护士的安全意识,强调在实践工作中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确保护理安全,组织学习各种应急预案、急救流程等,如患者猝死、坠床、突然停电、供氧障碍等的预防及处理,提高应急意识及能力,提高护理风险意识,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3弹力性排班,确保护理安全弹性工作制是根据各班工作量的的大小,决定护士上班时间和人数,使科室管理做到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避免了因人员不足超负荷工作,体力严重下降或工作忙乱而引发护理差错的发生,从而杜绝了护理安全隐患,把非现役护士及三级护士放到重要岗位上,即体能发挥非现役的才能,同时打破了学历、资力的筐架,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工作,充分发挥护士的专长,作到新老搭配、强弱搭配,调动起她们的积极性。

2.4加强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学习科室每周组织一次理论学习,内容要求实用、新颖,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自学,函授,远程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以拓宽护理人员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每年组织两次技术操作考核,从洗手到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操作训练,使每个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培养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和提高预见性护理思维的能力,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2.5培养护士的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缩短护患之间距离,减少护患纠纷。心血管内科患者病程长,与护士的沟通多,掌握沟通技巧非常重要,与病人交谈时要注意把握语气、语调的变化,抓住对方的心理,用积极的情绪去谈话,能够将护患纠纷消灭在萌芽中。

参考文献

[1]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