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性多阶段脊髓损伤手术适应症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5
/ 2

跳跃性多阶段脊髓损伤手术适应症分析

徐连营李宏国魏云超王养峰宋基伟

(中国人民解放军63600部队甘肃兰州732750)

【摘要】目的:分析跳跃性多节段脊髓损伤损伤机制、诊断及手术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今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2例跳跃性多节段脊髓损伤患者病历资料,其中3例患者接受保守治疗,9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手术后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明显;(2)手术患者术前Cobbs角与术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患者治疗前后Cobbs角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跳跃性多节段脊髓损伤患者,应以挽救脊髓功能、重建脊柱稳定性为前提,手术应避免加重脊髓损伤,警惕术后患者出现其他脏器的合并伤。

【关键词】脊髓损伤;适用症;跳跃性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3-0086-01

跳跃性多节段脊髓损伤是指2个或2个以上不相邻椎体或其附件同时出现骨折,伤锥间至少有1个正常椎体的一类疾患。近些年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及建筑行业的发展,此类疾病发病率有逐年递增趋势[1]。跳跃性多节段脊髓骨折患者病情复杂、损伤严重,如果不能够及时实施干预,患者脊柱运动功能或脊髓神经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例跳跃性多阶段脊髓损伤的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18~45岁,X线示7例胸腰段骨折并不同程度的截瘫(其中有5例截瘫平面在T4~T8之间水平,2例截瘫平面在C6水平);4例高位胸椎骨折脱位并胸腰段骨折;1例C3骨折并脱位。入院时完全性截瘫4例,不完全性截瘫8例。CT示9例存在骨折块移位,脱入椎管骨折块占椎管容积的30%~80%。2例胸腰段脊柱脱位并在术中发现硬脊膜和脊髓横断,8例硬脊膜均完好。1例陈旧性骨折,其余均为新鲜骨折。12例患者存在两处脊柱骨折的有5例,全部患者均经MRI检查证实为跳跃性脊髓损伤患者,其损伤轻重程度不同,一些脊髓损伤部位对应同等高度脊柱并无骨折及损伤。脊髓内表现为散在点状出血、水肿坏死。

1.2方法

12例患者中有3例选择保守治疗,9例选择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制动、营养治疗等,9例手术治疗患者均采用后路切开脊髓减压,骨折复位并Dick内固定或AF内固定处理,术后继续予以脱水和激素治疗3天~5天不等,手术时机选择伤后6小时~28天。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对采集的数据实施分析,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神经功能改变情况

接受手术治疗的12例患者中治疗有效者有10例,治疗有效率为83.33%,保守治疗3例患者治疗有效者为2例,治疗有效率为66.67%,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06,P<0.05)。

2.2治疗前后Cobbs角变化情况

经检测对比,手术患者术后Cobbs角自术前(22.62±1.63)°恢复至术后(6.16±0.51)°,组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患者Cobbs角自治疗前(16.03±0.21)°恢复至(14.03±0.36)°(P>0.05),两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现代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以及频繁多发的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脊髓损伤发生率也随之上升。临床上我们把超过一处跨节段的脊髓损伤称为跳跃性多阶段脊髓损伤,其临床表现是以最高部位的脊髓神经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或(和)运动功能丧失或减退为主要症状,影像学表现为脊髓或(和)脊柱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连续的损伤区域。对于跳跃性多阶段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目前无特定的模式及规范的原则作参考。脊髓神经损伤手术治疗的应对脊柱骨折、脊柱脱位进行复位,脊髓减压,为脊髓功能恢复和脊柱稳定创造条件。对于脊柱不稳定的脊髓神经损伤应选择合适的内固定装置进行手术,防止术后骨折移位再次损伤脊髓。杜绝手术创伤再加重脊髓二次或多次损伤。总之,手术治疗的目的是解除脊髓的压迫和(或)通过内固定维持脊柱稳定性,防止二次损伤,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或再生[2]。

临床上我们发现脊髓神经损伤程度与椎管占位病变程度基本上是一致,和Dall的观点“外伤所产生的椎管内瞬间压力及残留压力是造成脊髓神经组织及阻止神经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3]”基本相同。本文中的手术我们均采用后路切口,它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也可彻底清除碎骨快,术后恢复与前路无明显差异等优点。

本文入组12例患者中有3例选择保守治疗,其原因为对于表现为脊髓的损伤而影像学无脊柱骨折、脊柱脱位且MRI示脊髓点状出血的脊髓震荡、不完全损伤或脊髓出血水肿完全坏死的患者,不建议实施手术治疗,患者接受保守治疗后其脊髓功能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文中3例患者脊髓Frankel分级均出现显著提升,提示保守治疗效果也值得肯定。此外,本文作者对跳跃性多节段脊髓损伤手术适应症进行了概括,即24小时以内的脊柱骨折、脊柱脱位合并脊髓神经损伤者、椎管矢状径减少30%以上、脊柱不稳等其中一条或一条以上者、MRI示脊髓不完全损伤者,应积极实施手术治疗,文中8例患者手术治疗后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且术后Cobbs角较术前有较大的改善,提示外科手术仍是跳跃性多节段脊髓损伤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本次样本例数较少,有待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对跳跃性多节段脊髓损伤患者,应以挽救脊髓功能、重建脊柱稳定性为前提,手术应避免加重脊髓损伤,警惕术后患者出现其他脏器的合并伤。

【参考文献】

[1]苏权,魏若晔,王文亮.长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跳跃性胸腰椎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11):1188-1189.

[2]郝定均,黄大耿.急性颈脊髓损伤的最佳手术时机[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4)293-295.

[3]谢德胜,简国坚,陈峰嵘,等.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并发脊髓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3):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