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25
/ 2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红杰

高红杰(徐水县正村乡正村小学河北徐水072250)

教育心理学指出;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加以积极的干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作为新教育形式的元素,不仅仅在于它的加入突破了传统的校园围墙,走出了传统教室,还在于它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变迁。它把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形式,改变为以学生个人自主的个性化学习和交互式集体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本文着重谈谈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索的兴趣

《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内在需求,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性质特点、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来创设问题情境,有了信息技术的帮助,我们就有更多的呈现方式。除了一些简单的图片展示,还可以利用电脑的动画演示、声音、快速处理数据的功能,使课堂更能吸引学生。例如:小学数学一年级《9加几》教学片断:(屏幕上左边的一棵树上出现9只猴子,右边的树上没有猴子。)师:请小朋友猜猜看,右边会有几只猴子呢?(小朋友都喜欢小动物,看到可爱的猴子图片,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很高,纷纷做出猜测)师:小朋友把自己猜测的数字点击在电脑的树上,看看一共有多少只猴子。(学生无论猜什么数字都会出现9加几的算式)生:我填1只,一共有10只。师:你是怎么计算的?生:9只再加1只就是10只。师:你用的是数数的方法,还有猜其他的只数的吗?生:我填的是3只,9只先加上1只是10只,再加上剩下的2只,就是12只。师:你用的是凑十法。生:我填的是8只,9+8=17,8少1是7,答案就是17。师:哦!你已经会计算方法了,现在请小朋友列算计算,比一比谁计算的又对又快,比一比谁列的算式又多又整齐。

教师通过创设“一共有多少只猴子”这一问题情境,激发了一年级的小朋友的探索兴趣。多媒体能够根据小朋友猜的数字列出不同算式,让小朋友觉得很新奇,他们也更愿意用自己猜测的数字去学习计算。这样的学习过程以景激情,以情激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营造和谐氛围,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

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已不再是简单的施受关系,教师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还要建立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建立小组的合作学习,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给足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掌握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

2.1在小组合作中找到自我;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共同学习的形式,使所有参与者为了实现全组的目标共同努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学习活动,而且是在没有教师直接、即时管理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小组成员有不同的“角色定位”,大家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相互负责。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分担着不同的角色,也会有意见的分歧和摩擦,学生就必须学着倾听、发言、判断,在不断的碰撞中调整自己的知识建构。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时间与内容是有限,更应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环境中学会交流沟通。以小学数学二年级《观察物体》为例。教师请学生用数码照相机拍下其中一个小朋友的正面、背面、两个侧面,并请学生观察讨论,“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学生们积极的讨论起来:

“能看见眼睛的就是正面。”“不能看见眼睛的就是背面。”“不对,侧面也能看见眼睛鼻子嘴巴。”“侧面看见的是手臂,眼睛只看见一个。”“能看见两只眼睛的一定是正面。”……

教师还可以利用QQ等手段,让学生小组建立QQ群,可以对某一学习问题自由发表意见,相互矫正,从而让学生能够大胆讲出疑惑、建议、问题等等,在自己的同学中敢于表现自我,找到自己的特长与不足。

2.2在人机交流中建立自信;数学的学习不仅在课堂,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电脑。电脑和网络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交流互补的机会。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马上理解的内容,在作业过程中出现的疑问,都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进行深入的交流。而且,这是老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避免了被其他同学嘲笑的可能。此外,计算机本身就是教育的工具,利用一些软件学生就可以进行多种形式、不同难度的巩固练习,并且使用这个工具来完成对一些疑难问题的解答,永远对学习充满自信。

2.3人机互动式选择学习。例如,教师设置有梯度的练习,学生就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反馈,帮助等功能实现人机交互,比如,当学生做的很好时,计算机出示“真棒”;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计算机就出示“真遗憾!加油!”或者“你需要帮助吗?”这样,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得到最大限度的学习。

2.4人机互动式对比学习。利用网络的共享性,大家将自己的学习问题和成果拿出来“晒一晒”,对于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很有好处。

2.5课后延续学习。学生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地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学,学多少,如何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

总之,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情境,建立轻松和谐的氛围,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得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