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失眠的综合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中医治疗失眠的综合效果评价

吴瀚

(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清校区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中医治疗失眠的综合效果。方法:选择从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舒乐安定治疗,观察组行中药归脾汤加减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和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1.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5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顽固性失眠的治疗中,应用中医中的归脾汤加减治疗,能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失眠;中药;归脾汤;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7-0052-02

中医称失眠为不寐,失眠多见于神经衰弱、肝炎、脑动脉硬化症、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贫血等患者,多单独出现,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心悸、健忘、眩晕、头痛等[1],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学习,顽固性对患者的影响更为严重。我院结合中医治疗,具体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取得了不错的治疗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26~75岁,平均(43.4±4.6)岁;病程7个月~10年,平均(4.6±1.2)年。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24~77岁,平均(41.3±3.7)岁;病程7个月~10年,平均(4.4±1.3)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每天睡前口服2mg舒乐安定,服药剂量可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调整;观察组行归脾汤加减治疗,药方:枣仁15克、炙黄苠12克、酸枣仁30克、生龙骨20克、茯神20克、远志10克、山楂15克、磁石30克、白术15克、木香6克、龙眼肉lO克、当归9克,口渴者加玉竹10g、石斛10g,急躁易怒者加栀子10克、夏枯草15克,心血不足者加白芍12克、阿胶10g、熟地30克。每天水煎服1剂。两组均治疗3个月。

1.3疗效评定

睡眠深沉,睡眠时间超过6h,睡眠后患者感觉精力充沛,临床症状消失,视为显效;睡眠深度增加,睡眠时间增加3h以上,睡眠明显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视未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视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采用SPSS11.0软件,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表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3.讨论

睡眠的始发或(和)维持出现障碍称之为失眠,失眠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白天的精神面貌[2]。长期失眠使得个体生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不仅会引发生理问题,还会影响心理健康。随着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和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是引发失眠的最主要因素。中医认为失眠属于不寐的范畴,属于临床常见病,轻者睡眠轻,容易被惊醒,再入睡困难,重者表现为彻夜难眠,生活节奏完全被打乱,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中医认为不健康饮食习惯、吐泻等伤及脾胃或心神失养、劳心过度导致的失眠,食少纳呆,脾胃失和,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继而引发心脑神志不宁而不寐[3]。《素问?逆调论篇》中有“虚劳虚烦不得眠”,可见不寐是情志所伤、劳伤心脾、思虑过度所致。在失眠的临床治疗中,单纯应用西药治疗不仅不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还会使患者养成对安眠药的依赖度,甚至发展成顽固性失眠。在顽固性失眠的临床治疗中,西药疗效的发挥靠镇静催眠和抗焦虑维持,但长期服药会引发副作用,比如恶心、胃肠不适、头痛等,且停药后容易复发甚至变的更为严重。中药治疗顽固性失眠,不仅没有副作用,还能安抚患者的焦虑、紧张、烦躁心理,最重要的是能提升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精神面貌。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行归脾汤加减治疗,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其治疗有效率为8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本方中,龙眼肉、当归具有养心、温补血的功效;龙骨、磁石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生姜、大枣具有调和脾胃的功效,以资化源;炙甘草、白术、黄芪具有生血益气补脾的功效,气旺而血生;陈皮、半夏、厚朴具有化痰燥湿健脾的功效;远志、酸枣仁、茯神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木香具有醒睥理气的功效,与健脾药物合用,共奏中焦运化的功效,且能避免大量补血益气药物碍胃滋腻引发补而不滞。

现代药理认为,酸枣仁能抑制植物神经过度兴奋,并能对大脑皮层进行调节,所以其能用于解热镇痛、抗惊厥和镇静催眠。在本方中,根据不同的机制、病因加减应用归脾汤,通过临证加减辩证用药最终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尽管与西药治疗相比,中药治疗起效慢,但中医治疗贵在没有副作用,且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全方共用有镇静安神、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的功效,故在顽固性失眠的治疗中应用归脾汤加减治疗,能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燕,杨双,李晓娣等.宁心安神中药组方联合针灸推拿改善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5,(6):856-858.

[2]蒋小芳,万亚雄.失眠治疗仪配合中药泡脚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4,(12):112-114.

[3]陈燕,刘何玥,杨冰馨等.针刺联合加味黄连阿胶汤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失眠的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6):2902-2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