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理念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理念的应用研究

金斐斐张璐璐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目的:分析讨论人性化理念应用在小儿内科病房护理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小儿内科病房中2016年8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理念,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00例患儿经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6.00%,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00%,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4.00%,实验组的总满意度为96.00%,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理念应用在小儿内科病房护理中,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减少护患沟通,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并使患儿的生活质量与临床疗效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人性化理念;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276-02

所谓人性化管理,是一种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始终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发掘人的潜能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在人性化管理中包含着很多的要素,比如对人的尊重、充足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以及通过充分发挥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实现对目标的追求,从而达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目标的实现。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小儿内科病房2016年8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儿为观察对象,男性与女性构成比55:45,最小年龄1岁,最大年龄7岁,平均(3.4±2.4)岁,同时,选择小儿内科病房工作的10名护理人员为观察对象,均为女性,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44岁,平均(31.5±12.4)岁。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护理人员和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且不同患儿及护理人员之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人员按照入院介绍、基础护理、健康指导、饮食指导、作息指导、出院前指导等给予患儿和家属护理服务;医院对于护理人员的管理采取常规管理模式。

1.2.2观察组观察组采用人性化管理模式。护理人员针对患儿的年龄、疾病特点、性格爱好等给予个性化、人性化护理服务,一切以患儿为中心,耐心抚慰患儿家属,消除其不良情绪,促进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操作。如面对患儿的不配合、哭闹时,护理人员态度和蔼,要以足够的耐心对待,不得不耐烦等,根据患儿哭闹原因急于针对性安慰指导,如输液时患儿对针头的恐惧而哭闹不止的,护理人员耐心安慰患儿,并采用转移注意力等方式舒缓患儿紧张、恐惧等心理。根据患儿的特点合理布置病房,在病房中适当放置玩具、绿色植物等,加强对病房内温湿度的控制,给患儿营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使患儿一入院快速适应陌生的环境。设立意见箱,鼓励患儿家属将对护理工作的意见提出来,护理人员认真阅览患儿家属的意见,并主动与患儿家属交流沟通,询问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需求,并积极满足患儿家属的合理性需求,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1.2.3护理人员对于护理人员的管理采取人性化管理模式,即体现出医院对于护理人员的关爱,为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调动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护理工作,并建构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具体方法如下:(1)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制定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计划,明确将护理工作分配到每一个护理人员身上,避免出现任务分配不均现象,不得出现一名护理人员承担过重任务的情况,以免影响护理工作效率。患儿一入院立刻分配专用的护理人员,并由护理人员向上级汇报将要完成的护理任务,利于上级合理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进行分配。(2)健全的激励机制。除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儿内科护理人员的管理外,还采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方式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根据护理人员的性格特点等给予针对性的激励,如进修机会、晋升机会等。采用绩效奖励机制,每月、每季度、每年均进行绩效考核,对于表现好的护理人员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3疗效评定标准和观察指标

显效为患者临床护理后,症状完全消失,未见明显的后遗症和并发症症状;有效为患者临床护理后,症状显著改善,仅有少数患儿出现轻微后遗症和并发症症状;无效为患者临床护理后,症状仍然较为严重,出现明显的后遗症和并发症症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治疗患儿总数]×100.0%。同时采取评分标准对患儿家属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分成3个等级。完全满意: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介于90~100分之间;基本满意: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介于70~89分之间;不满意: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低于30分。满意度=[(基本满意+完全满意)/治疗患儿总数]×100.0%。

1.4统计方法

通过SPSS17.0软件分析和处理所得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方差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对比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6.00%,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00%,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4.00%,实验组的总满意度为96.00%,其中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我院小儿内科病房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给患儿提供最优质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将人性化服务渗透进病房环境管理、与患儿及其家属交流沟通、心理护理等工作中,有助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6.00%,实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00%,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4.00%,实验组的总满意度为96.00%,其中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的主要内涵是指一切的行为都是以病人的立场为出发点,以病人的角色出发,最终使得病人满意;小儿科作为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对人性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今后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的管理中,要随时牢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让患者深切体会到医院提供的人性化服务,对医务人员抱有信任,积极配合治疗,有效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和患者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给患儿提供人性化护理,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在给患儿进行各种护理操作中锻炼自己,不断提高自身护理水平。对护理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更好给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潘德华.人性化管理模式应用在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的有效性探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7):152+154.

[2]王晓娟.人性化管理在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9):289-290.

[3]纪悦风.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人性化理念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5):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