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慢性病对老人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及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试论慢性病对老人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及心理护理

马丽娟

马丽娟

(杭州市拱墅区小河湖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杭州310015)

摘要:目的:对慢性疾病对于老人(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以及相关心理护理的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护理的的老人6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的主体,对其患有慢性疾病进行分析记录,并根据其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其日常的生活能力进行分析与统计,并调查其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结果:老人受慢性疾病的影响,日常活动的能力有所降低,在心理护理之后,心理状态有所改善,普遍对于护理工作较为满意。结论:老人在患上慢性疾病之后日常活动的能力有所降低,针对其特殊的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改善其生活的质量,值得推荐广泛使用。

关键词:慢性疾病;老人;心理护理;日常活动能力

我国是世界上失能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主观幸福度是失能老人对身体状况、心理功能、社会能力和个人综合状态的一种体验,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指标。心身医学研究认为,常见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癌症、冠心病等,都体现出心身互动的关系。行为受到情绪驱动,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促进积极行为的产生。因此,在慢性病的治疗管理过程中,对患者积极体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所接受护理的老人6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的主体,年龄85-90岁,均为男性。在所有的研究主体之中,患有的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肺炎、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部分患者合并有两到三种慢性疾病。本研究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的情况下进行。

1.2方法

首先针对患者所患有的慢性疾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饮食方面禁烟忌酒,避免辛辣,避免摄入大量的脂肪和钠。糖尿病的患者严格按照饮食标准进餐,选择合适的食物。所有的患者应当按时服用药物,保证劳逸适度,增强体质。在心理护理方面,首先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老人会有固执和怀念的心理。针对这些心理特点,在进行心理护理之中要注重人文关怀。一方面,对这些老人有充分的尊重,在门诊部为其提供温馨的就诊环境,缓解其孤独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多与老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的需求。老年患者的关爱来自各个方面,有家庭关爱、医疗机构关爱、社会组织关爱。家庭关爱与医疗组织关爱是最重要的关爱形式。家庭关爱是治疗的物质基础,也是患者对抗疾病的精神支撑,影响患者生活与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积极体验因素。医生的专业建议对患者是专业意义的关爱,能够为患者树立治疗信心。越来越多智能健康设备,为子女与老年人建立了传递关爱的桥梁。社会关爱方面,通过网络,自组织形成不同关爱互助小组,包括专业医疗人员在内的关爱人士对患者提供帮助支持。通过智能设备、网络社区、线下活动小组等形式建立起对患病老年人的健康关爱体系,对老年人进行疾病管理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日常活动的能力使用ADL量表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为总分在16分以下表明日常活动的能力正常;在16以上表示日常活动的能力有所下降,并且分数越高,障碍越明显。同时统计所有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方法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

2结果

2.1日常活动的能力

对60例老人的日常活动的能力进行评价可知,大多数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在日常活动的能力方面有所降低,少部分的日常活动的降低较为明显,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随着社会的转型升级,目前,我国空巢家庭数量在不断增多,空巢老人的身心问题越发严重,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由于老年人自身的疾病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躯体功能下降,易合并多种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抑郁情绪导致老年人依赖性增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等类似于老年痴呆的症状,使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状况评价低,日常生活不方便,主观幸福感降低,加重了老年人情绪上的压抑感,引起认知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抑郁情绪;对疾病长期反复发作的担忧和焦虑,生活环境的孤立、单调,社会关注度和支持水平较低等使空巢老人的孤独感增加,同时,会引发抑郁心理的产生,降低老人的生活质量。经过研究可知,慢性疾病对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有较大的影响,所以首先应当对疾病进行控制与护理。另一方面,受疾病以及生活因素等影响,老年人的心理波动往往较大。一方面,他们有着普通老人孤独、抑郁、固执以及怀旧等心理特征,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被尊重。所以应当充分尊重他们,真正的理解与关心他们,让他们不在内心感到孤独。这样他们就可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既可以对慢性疾病进行有效地控制,也可以改善生活的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年人慢性病管理是长期精细的过程,老年人在身体上呈现虚弱状态,精神层面更是面临着压力、忧郁等消极情绪,在进行专业诊疗计划的同时,运用积极体验理论,在慢性病管理的全流程中进行积极体验的构建,激发正能量,成为帮助患者与疾病斗争,创造幸福生活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周红燕,段敏.慢性病对社区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及心理护理[J].健康之路,2018(1).

[2]尹占斌,胡林冰,张曦,等."两高期"老人针对性、预见性护理体会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4):10674-10675.

[3](美)唐纳德·诺曼.付秋芳.程进三译.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8.

[4]胡善菊,郭继志,董摇毅,等.城镇中老年人主观幸福度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7):4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