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色小镇建设的理念创新与主要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文化特色小镇建设的理念创新与主要模式

吴燕萍

吴燕萍

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文化是一个小镇的独有身份IP,也是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类特色小镇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与融合发展的功能,也发挥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是打造全新IP内涵成为推动特色小镇发展的一剂良药。

关键词:文化特色;文化创意;创新平台;IP

一、文化特色小镇的现状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和特色小镇建设的结合,为推进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提供了重要切入口,并呈现出了可喜的发展态势。但同时存在着内涵混乱、融合层次低和产业体系概念化、庸俗化、同质化等亟须解决的问题。问题的核心是一些所谓的文化创意产业并不能作为特色小镇的支撑产业。

文化类特色小镇最核心的是文化内容的生产,这是文化创意产业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要义。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较为低端的就是文化旅游业,中等层次的是文化创意产业与各种传统制造业、农业、体育等产业的融合,较高层级的是文化创意产业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形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创意产业。当前,低层次的文化创意小镇较多,中高端的文化创意类特色小镇较少,尤其是一些所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镇存在巨大的运营风险。其中,文化类特色小镇数量最多的就是各类文化旅游小镇,是将文化创意融合概念最为滥用的典型代表。

二、推动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原则

2.1必须站在国家战略和全球视野定位产业地位和发展目标

中国文化是中国式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资源,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国际地位,迫切需要以民族文化自信和国际舞台对话,“全球视野,中国魅力”是基本定位。这不但意味着要对民族文化进行高度提炼,更需要在了解世界经济发展体系的基础上,创造出既体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又能通过特色小镇这一新型载体对全球消费者形成亲和力与归属感的文化产品、文化形式、文化内容、文化贸易等,并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向世界传播。

2.2要从理论高度认识文创产业对小镇特色的提升和塑造功能

文创特色,包括小镇规划创意初期定位与运营产品创意两大部分,而这两大部分又涉及有文化产业和产业文化两种类型的区别。这种分类与交叉构成了今天特色小镇的发展空间和结构体系。国家将特色小镇定位于国家战略扶持推进的高度,最重要的是认识到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所发挥的核心灵魂、精神提振、发展引领、形象展示和品牌塑造作用。

2.3要按照新型的产业结构形态,做好资源评价

特色小镇建设涉及领域宽广、业态丰富,发展空间巨大,传统的文化、产业资源和评价体系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特色小镇产业发展需求。特别是跨界产业整合,更要求以宏观的视点去认识和评价产业发展各个环节的资源价值和需求,没有科学理性的资源评价,就不可能有健康有序的小镇建设发展。

2.4必须抓好创意人才队伍建设

国家双创工程的启动,意味着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形成关注民生的产业布局,政策的引领与规范,构建的是巨大发展空间,而人才问题首当其冲,尤其文创产业的跨界融合,对人才培养体系、人才评价体系、人才使用体制等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农村为基础的特色小镇,人才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三、文化特色小镇发展的理念创新的策略

3.1更加注重创意

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创意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元素和核心竞争力。只有有创意、有个性、风格鲜明的文化产品才会受消费者欢迎,内容雷同、主题重复、情节老套、手法陈旧的文化艺术产品没有市场。文化特色小镇所需要的创意不是小创意,而是大创意;不是细枝末节的创新,而是大创新,甚至是颠覆性创新。没有大创意,小镇策划就会流于平庸,最终失去特色。

3.2更加注重文化内涵

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所谓“内容”是指文化产品所包含的知识、信息、思想、观念、审美等。作为内容产业,文化产业为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必须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现先进文化的要求,反对庸俗、低俗、媚俗以及一切消极落后的现象,这些都是文化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坚持的原则。文化产业不是简单的卖产品,而是卖文化。文化特色小镇在为社会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要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统一起来,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损害社会效益。

3.3更加注重空间的艺术美

文化特色小镇是艺术小镇,应该按照美的规律建造。提倡用艺术引导小镇设计新的综合理念,倡导用艺术思维激活小镇设计,优化小镇公共空间品质,彰显小镇品格,活跃小镇氛围,培育创新动力。在小镇形态打造要“突出精致”,展现“小而美”。提倡大设计思维,在品牌设计、环境设计、交通标识设计、园林绿化设计、灯光设计、景观设计、形象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影音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配饰设计、纪念品设计等方面,调动各种艺术元素,遵循审美规律,把小镇打造成一个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艺术精品。

3.4更加注重公民参与

文化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仅要“自上而下”,更要“自下而上”,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引导群众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不断提升当地居民的成就感和幸福感。鼓励小镇居民变为创意人士,发动民众积极参与,创造多元的社区文化;鼓励民间社团和独立艺术家介入社区共建。只有将创新创意变为普通民众的崇尚的理念、并融入日常生活,才能真正建成文化特色小镇。

3.5更加注重生活品质

当代人从城市回到小镇,动机固然多样,但它与当代人的怀旧、幻想、逃避现实、自我认知矛盾、乡愁难以排遣、精神无所依托的情感不无相关。小镇承载的不仅是儿时的记忆,也是一种精神寄托。文化特色小镇建设主体是“创意阶层”,这一群体重视追求生活品质。毕竟人们不仅希望物质富足,也希望过上淳朴、精致、返璞归真的生活。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中如何打造小镇的精神地标和空间,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结束语:特殊城镇作为古典文化的载体,具有传统小城镇无法比拟的创新与进步。发展特色小镇,是我国新经济时代发展的一项创新性战略,将有力拓展和延伸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格局,这是历史机遇,对于文化企业和传统文化机构而言,所承担的还不仅仅是普通的产业创新和业态布局,践行国家关于文创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做出引领和示范才是我们的核心使命。

参考文献:

[1]朱莹莹.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嘉兴市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6C2):49-56.

[2]田家莉,张叶青.特色文化小镇建设的思考—以老唐山风情小镇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C4):270-271.

[3]王永昌.小镇大梦想创业大舞台—关于梦想小镇、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J]浙江经济,2015C13):10-15.

[4]宗豪杰.加快推进善文化特色小镇发展的思考[J]江南论坛,2016C10):49-50.

[5]陈立旭.论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支撑[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C5):14-20.

[6]沈诗林,王庆.特色小镇带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辽宁省建设满族文化特色小镇的规划策略与实施机制[J]中国经验,2016C15):94-95.

[7]王国灿.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支撑问题研究[J]管理论坛,2016):172.

[8]杨吉华.文化特色小镇建设的理念创新与主要模式[J]人文天下,2017C9):66-71.

[9]施玮,李志敏.“乡村记忆”视阈下文化特色小镇开发与保护[J]古村名镇,2017C12):65-67.

[10]冯奎.准确把握推进特色小镇发展的政策重点[J]中国发展观察,2016C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