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5-15
/ 2

艾滋病健康教育

谭雁冰

谭雁冰(江门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广东江门529071)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5-0077-02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及家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家人对艾滋病患者态度反应。方法对我院从2008年至2009年住院艾滋病患者及家人实施健康教育。结果患者及家人掌握艾滋病疾病的基本知识,防治诱因。结论健康教育能使患者及家人掌握艾滋病相关知识及防治诱因、学会自我护理,一方面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另一方面解除家人心理恐惧,使家人积极配合患者治疗。

【关键词】艾滋病健康教育

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性病引起的一种后天性人类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已在全世界蔓延,已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由于艾滋病患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死率高,且具有传染性,已成为最令人担忧恐慌的传染病。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人缺乏艾滋病相关知识而造成盲目恐慌、致使一些患者被受冷淡、岐视、甚至众叛亲离,这不仅不利于艾滋病患者治疗,也不利于艾滋病预防和控制。所以目前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

1临床资料

艾滋病及家人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33岁。

2方法

2.1评估患者情况,收集患者相关信息,家人对疾病相关信息,通过评估,判断患者心理状况,患者及家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家人对患者态度,为确定教育同容及教育方式提供依据。

2.2制定健康教育内容

2.2.1心理护理

2.2.1.1营造良好的氛围

由于艾滋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病死率高,加上人们对艾滋病的盲目恐慌,岐视,使艾滋病患者遭受巨大的痛苦和折磨,很需要周围人,特别是家人理解,扶持,包容,关爱。此时必须向家人说明家庭成员有责任帮助和监督患者遵守行为道德规范、寻求社会团体帮助、及时缓解患者的心理困惑、寻求正确途径舒缓患者压力,了解能够提供医疗服务的部门、对患者要保密。营造一个友善环境,使患者得到尊重、关爱,自觉改变高危行为,配合治疗,避免逆反、报复心理。这有利于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维护社会安全。

2.2.1.2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艾滋病难治特点心理异常会防碍疾病的好转进程,大多缺乏了解造成,要告知患者患病后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的有效方法,了解科学知识,并多向患者灌输艾滋病治疗进展及疗效,某些成功病例,说明艾滋病是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和药物等治疗措施得到控制,能够长期存活,使患者既遵守隔离,又能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乐观顽强地活下去。

2.2.2休息指导艾滋病病人体质虚弱,缺乏免疫情况下,会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休息可减少机体消耗,促进身体恢复,减少感染。一般无症状患者可以坚持工作,但要避免劳累,保证充足休息和睡眠,急性感染期和艾滋病期应卧床休息,避免受凉感冒,少到公共场所。

2.2.3饮食指导专家指出能量,蛋白质,微量营养等缺乏可以使身体的免疫功能进一步恶化并影响其他生理功能,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同时营养状况也是确保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长短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指导患者饮食调养非常重要的。

2.2.3.1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像鸡肉,鱼肉,牛肉及乳类制品等。

2.2.3.2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日常最好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可以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特别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及含维生素E的食物。

2.2.3.3少量多餐,定时进餐。一次进食量过多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损伤脾胃,对病情不利,进食过少又会造成营养摄入不足。

2.2.3.4食物多样化,尽量多吃几种食物。

2.2.3.5避免食用酸、辣刺激性食物,少吃高脂肪和甜品之类食物,不吸烟,不饮酒。

2.2.3.6合并口腔溃疡,不要食用粗糙,含纤维高,坚硬食物。

2.2.4药物指导: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了解疾病的日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及药物不良反应,指导其按期服药重要性,保证抗病毒治疗效果。并定期复查血象,若中性粒细胞<0.5×10g,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慎重用药。

2.2.5预防知识指导

2.2.5.1传播途径根据调查、90%以上艾滋病患者及家人对艾滋病传播途径了解不够透彻、这对于艾滋病预防和控制是非常不利,只有让患者及家人充分了解传播途径,患者才能知道怎样不让自已病传染给他人、也才能消除或减轻家人对艾滋病盲目恐惧、心存顾虑。传播途径是艾滋病健康教育最重要内容之一。艾滋病传播只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艾滋病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共用注射器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输入或注射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就会感染艾滋病。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或剃须刀等能够侵入人体的器械都可能传播艾滋病。约1/3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把艾滋病传染给婴幼儿。

2.2.5.2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染艾滋病病毒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礼节性亲吻,拥抱,握手、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和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坐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打喷嚏以及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但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与患者共用牙刷、剃须刀。

2.2.5.3安全性行为防止高危行为,对于艾滋病患者性生活必须使用避孕套、或已婚的艾滋病患者要告诉其须严格防止配偶受感染,使用避孕套。每次性交时均正确使用质量可靠安全套。进行不涉及阴道交、肛交或口交性接触。

2.2.5.4消毒隔离

2.2.5.4.1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等经消毒处理后,才能排入下水道,病人接触过的可能污染物品不要随便丢弃、应销毁或先消毒再包装好丢弃。

2.2.5.4.2患者环境要用消毒液进行定期严格消毒。

2.2.5.4.3病人用过的床单,被褥,衣服要浸泡消毒。

2.2.5.4.4家庭成员要保持皮肤完整,接触患者后要洗手,皮肤有破损接触患者的体液要戴手套。

2.3制定健康教育方式

2.3.1计划健康教育

采用个体化指导方案,一对一教育方式,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及家人,使其了解疾病病因、传播途径、治疗、预防、危害。

2.3.2随机性教育

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家庭状况,给予有效,正确指导。

2.3.3强化教育:定期抽查,了解掌握程度,必要时进一步强化。

3结果

住院期间患者及家人均掌握艾滋病基本知识,防治方法,均能让患者及家人认识到艾滋病其实可防可控可延长寿命,消除家人顾虑,家人能接受患者、患者均能得到被尊重、谅解,患者自信心增强、患者及家人学会自我护理。

4讨论

根据临床实例调查分析、大多数患者及家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相当缺乏、特别是文化知识层次较低患者及家人。部分患者遭到家人遗弃、得不到家人谅解,让患者不同程度陷入绝望边缘、加速患者死亡。相反,一部分患者由于得到家人包容,关爱,激起患者顽强斗志、疾病恢复得有时出人意料。我们通过评估患者及家人个体情况、针对患者健康问题及家人对该病态度问题、制定适合患者及家人健康教育内容、提供适合患者及家人教学方法。通过56例艾滋病及家人健康教育,他们基本掌握疾病基本知识,防治方法,学会自我护理。家人能接受患者,患者能得到被尊重、谅解,患者自信心不同程度增强。在我国,艾滋病正处于传播关键时期,人们对艾滋病陷入盲目恐慌、对患者不包容、甚至孤立、岐视,这对艾滋病预防及控制是非常不利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当前刻不容缓。通过加强健康教育,让人们认识艾滋病是怎样一种传染病、怎样预防、、控制,更让他们认识到艾滋病预防及控制是社会共公问题,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必须全民共同参与、共同行动。

参考文献

[1]杜召云,成义仁,刘继兰,权横主编.护理心理学.1996.

[2]石宏,岳希全,欧阳霞主编.传染病护理学.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