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研究

彭淑华

长沙市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

湖南长沙410006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中对病情控制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的7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护理常规方法,整体组采用整体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率;吸痰的间隔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肺部功能状态;继发并发症率。结果:整体组患者的满意率、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肺部功能状态、吸痰的间隔时间、住院时间、继发并发症率方面相较常规组更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效果理想,可有效控制血清炎症水平,改善肺部功能状态,缩短住院的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情观察;护理

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是目前ICU用于挽救急性和重症患者的常用方法,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的类型,其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治疗难度大,可导致患者延长呼吸机应用时间以及延长住院时间,导致患者经济负担加重,因此,一旦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需要及早进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控制和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1]。本研究将我院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的7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组用护理常规方法,整体组用整体护理措施,分析了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中对病情控制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的7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整体组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9.24±5.13)岁。男20例,女15例。原发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10例,心脑血管疾病有7例,急性中毒8例,颅脑外伤5例,其他疾病5例。常规组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9.14±5.23)岁。男21例,女14例。原发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11例,心脑血管疾病有7例,急性中毒8例,颅脑外伤5例,其他疾病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可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智力障碍等无法配合的患者。两组签订知情同意书,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常规给予患者口头健康教育,治疗过程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给予处理。整体组采用整体护理措施。(1)加强呼吸机检查。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上机前,严格检查呼吸机是否完好,加湿器水位情况、管道消毒情况等。保证完好工作。(2)正确固定气管插管。协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处于半卧位,以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因呕吐和误吸加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使用温度和湿度交换装置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气道加湿,并且通气时间>72小时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吸引声门下分泌物[2]。吸吮时要注意轻柔,并严格规范医护人员手卫生,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的发生。(3)加强病房检查。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并遵医嘱给予低剂量肝素进行有效抗凝,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产生。(4)连续心电监护。每日观察呼吸功能指标的变化,并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呼吸等情况,及时根据生命体的变化评估拔管指征,做到及早拔管。(5)消毒和隔离干预。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认真实施七步洗涤方法,加强对ICU病房的管理,加强室内空气监测和消毒,并加强细菌学培养和监测。(6)观察不良反应。注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早预防和处理。(7)心理疏导。加强对患者的有效心理疏导,根据其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使其在较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加速炎症控制,并有效改善肺功能。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满意率(采用满意问卷,分满意和不满意两个选项);吸痰的间隔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肺部功能状态(FVC、FEV1);继发并发症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满意率

整体组患者的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肺部功能状态

护理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肺部功能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整体组血清炎性因子指标低于常规组,肺部功能指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呼吸机的使用挽救了重症患者的生命并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然而,呼吸机是侵入性操作,呼吸机治疗直接破坏人体呼吸道的防御屏障,在治疗中,细菌可沿管道扩散到下呼吸道,导致下呼吸道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研究显示[3],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8小时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死亡率高至30%。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很困难,严重的病例可能导致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导致死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机体低下的免疫力、呼吸防御功能降低、口咽部细菌定植、抗菌药物滥用和交叉感染等。整体护理措施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传统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4]。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模式,整体护理的实施可促使临床护理工作有序开展,为患者提供更高效和更为全面的服务。在护理中,整体护理充分关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身心护理,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在较为轻松的状态下接受治疗,并更好加速疾病康复,缩短住院的时间。整体护理的实施可以有效控制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情,帮助患者加速康复的速度,同时,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患者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模式。

近年来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不容小觑。VAP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外源性感染与内源性感染两种渠道导致,外源性感染就是在治疗中所用到的各种仪器设备(呼吸机的管道等)未彻底灭菌或者侵袭性操作,引发VAP的发生,而内源性感染就是患者的口咽部与胃肠道有病原微生物寄生,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力低,易受到细菌感染,导致该病的出现。当前在治疗VAP中主要以广谱抗菌药进行抗菌治疗为主,但收效甚微,本次研究中是抗菌治疗与综合治疗(抗菌治疗+细致护理)疗效对比,得出综合治疗效果显著高于抗菌治疗(P<0.05),综合治疗是在抗菌治疗为基础加上细致有效的护理干预,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大大降低VAP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患者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徐玉菲,范晓云,姜雪勤,朱莹莹,刘波,梁雅雪.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8,22(09):912-915+920.

[2]聂智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途径及病原菌分布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06):681-684.

[3]程燕,胡红,赵小兰.老年重症肺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04):24-26+30.

[4]李梦圆,喻姣花.肠内营养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8,25(01):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