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例喉罩全麻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1

150例喉罩全麻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对比分析

郭楠

郭楠(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455004)

【摘要】目的150例喉罩全麻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方法150例患者,分为气管插管组和喉罩组,两组病例分别为75例,观察并记录其手术变化。并对所有患者术后随访。结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通气静脉全身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全身麻醉手术观察腹腔镜妇科

腹腔镜手术就是这一个新技术的主要代表。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是手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妇科腹腔镜手术已经在国内普遍开展,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常引起患者插管应激反应及呼吸道并发症。而喉罩置管通气是一种声门口通气技术,采用喉罩通气,不仅能维持气道通畅,也可以进行辅助和控制呼吸,以下抽取我院资料库中的150例患者进行的临床观察分析:

一、基本资料

抽取我院资料库中的15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3岁,平均体重为56kg。ASAⅠ-Ⅱ级,心肺功能都正常,张口、咽喉均正常。150例患者分为两组: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喉罩组75例,气管插管组75例。

二、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术前半小时肌肉注射适量的阿托品。

术中: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常规监测NIBP、HR、SpO2、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心电(ECG)、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

麻醉诱导:静脉滴注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待下颌松驰后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所有插管或置入喉罩操作均由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实施。检查气管导管或喉罩在正确位置,无漏气后接麻醉机。潮气量(VT)8~10ml/kg,呼吸频率12次/min。麻醉维持持续静脉滴注丙泊酚4~10mg/(kg•h),雷米芬太尼0.1~1.0μg/(kg•min),间断注射适量的维库溴铵。缝合切口时停用全麻药。

术毕:待患者意识、自主呼吸及吞咽反射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继续面罩吸氧至患者完全清醒。

三、手术观察

所有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率、SpO2、SBP、MAP、DBP、ECG。于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时(T1)、气腹时(T2)、苏醒拔管时(T3)观察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呼气未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围术期呼吸道并发症等情况。

四、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五、结果

术前一般情况、术中全麻用药、麻醉时间、手术时间、CO2气腹压力及SpO2无明显差异情况下,两组T1、T3时MAPA组明显高于B组;心率于T1、T3时A组高于B组;PETCO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咽喉痛、声音嘶哑、咳嗽、术后噪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

六、讨论

本组实验中,两个实验组在全麻诱导期间心率均有升高,原因为快速诱导后,血管扩张、血容量相对不足,回心血量减少,心率代偿性增快外,喉罩置入和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致心率加快,但插管组明显高于喉罩组,因为喉罩置入不经过声门和气管,对吸吸道的刺激明显低于气管插管,插管组MAP高于喉罩组,说明在心血管应激方面,喉罩置入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由于麻醉深度无差异,气腹时两组无明显差别,在术毕拔管期间,喉罩组喉部受刺激引发的心率增快程度明显低于插管组,术毕气管插管组拔管前后均有明显的心血管反应,两组麻醉中PETCO2无明显差异,说明喉罩通气下全身循环稳定,并保证充分供氧,在减少插管应激反应方面的明显优于气管插管,避免了因气管插管较深麻醉所致的循环剧烈波动,喉罩通气与气管插管相比较,且有操作易于掌握,对患者声门及气管无刺激,不影响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其突出优点为消除对气管喉头的机械性刺激,对于心脑血管高危患者可有效预防血压升高和心率增快。

其次,喉罩置入时不需喉镜暴露声门,操作简便,引起的损伤及生理干扰较小,喉罩不需置入气管内可消除对喉头及气管机械刺激,分泌物相对减少,患者耐受力高,气道维持可靠,且消除因下颌松驰,舌后坠而造成的上呼吸道梗阻现象,且麻醉经过稳定,苏醒迅速,术后并发症很少。

七、总结

妇科腹腔镜手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和通气其安全性是显而易见的。通过以上病例的临床观察,喉罩具有操作简单,能有效维持呼吸通畅,保证有效通气,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喉罩通气全麻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是安全的,优于气管导管,是非常值得我们医学者大力推广的。

参考文献

[1]马翔荣,余辉,喉罩通气用于妇科腹腔镜的分析,临床麻醉,2009(8)

[2]刘海艳,喉罩通过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观察,北京学院学报,2010(12)

[3]薛平川,胡振振,麻醉罩喉通气的应用技术,天津技术出版社,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