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护理

刘莉彦

刘莉彦(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150088)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1-0267-02

【摘要】目的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以达到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疗效。方法对呕血、大量出血等临床症状的对症护理。结果48例患者,好转40例,死亡8例。结论通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对症护理,可以达到提高疗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目

【关键词】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护理

上二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腺、胆道或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而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是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占循环血容量的20%,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黑粪。常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病人生命。

(一)护理评估

1.护理病史及心理社会资料

(1)详细询问呕血次数、量、颜色及有无混杂食物;黑便的次数、量等。

(2)伴随症状及出血诱因的评估:如有无腹痛、黄疸、腹水及头晕、出冷汗、口渴等。出血的诱因:暴饮暴食、粗硬食品或刺激性食物,过度劳累,或精神紧张等。

(3)既往病史:有无溃疡病、肝病史、服药史(如眼用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消炎痛等)及酗酒史等。

(4)心理、社会资料:了解病人有无紧张不安、焦虑、恐惧、悲观等心理反应,评估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及应对能力。

2.身体评估

监测生命体征,对血压、脉搏做动态观察,注意意识状态,观察四肢温度、湿度,并做尿量记录。

3.有关检查了解血常规、血小板、尿量变化,定期检查大便隐血,了解纤维内镜、X线钡餐造影的检查结果。

(二)主要护理诊断

1.体液不足: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

2.恐惧:与消化道出血对健康的威胁有关。

3.潜在并发症:休克。

4.有窒息的危险:与呕血可能反流入气管有关;与三(四)腔气囊管过度压迫气管有关。

5.活动无耐力:与上消化道出血致贫血有关。

6.知识缺乏:缺乏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知识。

(三)护理计划及评价

体液不足:与上消化道出血过多有关。

1.目标

(1)病人呕血、便血的次数及出血量减少,或停止。

(2)病人的生命体征维持在正常范围。

2.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1)监测血压、心率:开始患者血压不稳定时,应每10~15分钟测血压、心率,待血压较稳定后可每30分钟测量一次,如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应及时报告医生。

2)出血量的估计:当出血量超过500ml且速度较快时,可出现头晕、乏力、心悸、血压下降甚至发生休克;观察呕血与黑便的量、次数及性状。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出血量在5ml以上,黑便提示出血量在50~70ml以上;当胃内积血量在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

3)准确记录出入量:除记录每日出入量外,当病情严重时,需遵医嘱留置导尿管测量每小时尿量。观察皮肤湿冷及肢端色泽、血红蛋白,血尿素氮等变化,可反映出血量多少。

4)出血是否停止:有以下表现者,需考虑有继续出血或再出血,应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①呕血或黑粪次数增多,呕血由咖啡色转为鲜红色.黑粪变为暗红色稀便,伴肠鸣音亢进;②休克表现经输液输血未见好转;③血红蛋白持续下降,或每小时尿量正常时,血尿素氮继续增高或再次增高。

(2)输液、输血护理: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立即配血。按医嘱补充血容量、各种止血药物等。输液开始时宜快,必要时测量中心静脉压调整输液量,血容量补足后,定时观察输液、输血点滴速度,避免引起急性肺水肿。

(3)卧床休息:大量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可将下肢略抬高。以保证脑部供血。呕血时头偏一侧,避免误吸,注意保暖。

(4)饮食护理:对急性大出血病人应禁食。消化性溃疡患者少量出血而无呕吐、无明显活动出血者,可遵医嘱给予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食,进食可减少胃收缩运动并可中和胃酸,促进溃疡愈合。出血停止后改用易消化的半流食、软食,开始少量多餐,逐渐改为正常饮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止血后l~2天逐渐进食高维生素高热量流食,避免食粗糙坚硬食物,限制钠和蛋白质的摄入。

(5)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于大量出血病人应给予陪伴,以增加病人安全感,及时消除血迹并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检查、治疗的目的,使之更好配合。向病人及家属说明身心休息、精神放松有利于止血。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刘文忠.现代消化科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89-90.

[2]李玉芬,张宝华.内科患者健康教育效果量化评价方法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15-16.

[3]邱金仙.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对策.江西医药,1996,31(2):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