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56例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56例的临床分析

葛庆刚

葛庆刚(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满庄卫生院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56例的临床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56例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疗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脑梗塞后出血的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出血率为3.57%;对照组的相应值为71.43%,21.43%。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出血率也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出血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综合疗法;脑梗塞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脑梗塞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又称脑梗死,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患者脑部由于缺氧、缺血而导致的脑组织器官软化、坏死的病症。言语障碍、半身不遂、不省人事、智力障碍、猝然昏倒等是该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该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致残率与致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也为患者家庭、社会等带来沉重的负担。据相关研究报道,我国近年来出现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约为200万,其中,脑梗塞患者的比例已达到80%[1]。所以,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使其病死率降低,改善预后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已成为临床工作者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56例在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中有14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年龄为46~77岁,平均年龄60.28±2.41岁;病程为2~14年,平均病程6.40±1.82年。观察组中有15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年龄为47~77岁,平均年龄60.62±2.33岁;病程为3~14年,平均病程6.71±1.23年。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进行比较,发现无明显差异存在,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即给予患者100ml吡拉西坦(济南利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46577),将0.5g胞二磷胆碱(长春大致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6207)溶于25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均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同时还要静脉推注1mg甲钴胺(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086)。连续用药10天。

观察组则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进行治疗。药方组成:40g黄芪、20g丹参、10g红花、10g石菖蒲、10g川芎、9g地龙、8g当归、8g赤芍、8g郁金、8g桃仁。睡眠不足、失眠患者可添加20g夜交藤和9g合欢花;肢体痉挛患者可添加20g伸筋草和25g白芍;口渴症状明显患者可添加14g石斛和10g芦根。将以上药物水煎口服,每天2天,每次200ml。连续用药30天。

1.3观察指标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观察其治疗效果以及出血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

经过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了46%以上,生活上能够自理,肢体的运动功能均已恢复正常或者借助外力可行走则为显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了18%~45%,生活基本能够自理,肢体的运动功能也有所恢复则为有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未超过17%,生活不能自理,肢体的运动功能尚未恢复则为无效[2]。(显效+有效)/例数×100%=总有效率。

1.5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得研究数据,使用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显示P值小于0.05,则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请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率

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脑梗塞后出血,概率为3.57%;对照组中有6例,概率为21.43%。对照组的脑梗塞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0.04)。

3.讨论

脑梗塞对患者的危害性极大,若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就会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以往常采用西医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西医可迅速缓解其病情,但是西医具有局限性,控制病情的时间较短,无法令患者的身体状况获得根本上的改善[4]。而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就可从根源上控制患者的病情。脑梗塞在中医上属于“中风”范畴,主要是由于患者痰凝血瘀、脏腑衰弱和经络不活等引起的,治疗时应以化瘀解毒、扶正祛邪、舒筋通络为主。本研究中所使用的中药药方为补阳还五汤,药方中的地龙具有解毒降浊、通络除痹的功效;当归可活血通经、舒筋通络;桃仁能够清肠通便;黄芪的补气益血、活血健脾疗效显著;丹参具有良好的化瘀活血、清心除烦功能;石菖蒲和郁金能够解郁顺气[5]。将以上药物水煎口服就可有效地将脑梗塞的病机去除,促进脑循环与脑部神经功能的改善。与单纯采用西药相比,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患者不仅能使治疗效果过获得显著提高,还能降低其脑梗塞后出血的概率,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已成为临床上治疗脑梗塞的主要方法。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出血率也高于观察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脑梗塞患者实施中西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减少出血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寻晓庆.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J].生物技术世界,2014,1(08):107.

[2]陈玉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5,12(09):154-155.

[3]苗建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06):93-94.

[4]王飞.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06):146-147.

[5]钱薇.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5,3(09):65-66.

收稿日期:201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