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成分输血护理及输血反应的预防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妇产科成分输血护理及输血反应的预防分析

唐蔚

永州市中心血站湖南永州425000

【摘要】目的对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妇产科接受成分输血治疗的患者在输血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永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接受成分输血的妇产科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常规妇产科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输血治疗期间出现输血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临床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妇产科成分输血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妇产科接受成分输血治疗的患者在输血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妇产科;成分输血;输血反应

在妇产科就诊的产妇在分娩之后由于产后出血、子宫出血、贫血、子宫肌瘤、反复自然流产、恶性肿瘤等原因,需要对血液进行大量的补充,为了能够对该类患者实施有效治疗,临床上需要及时对所需的血液进行补充,使身体的血容量能够得到有效维持,使患者机体的循环系统功能得到显著性改善[1]。本次对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妇产科接受成分输血治疗的患者在输血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选择永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接受成分输血的妇产科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对照组中已婚患者29例,未婚患者17例;已产患者25例,未产患者21例;患者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1-8天,平均发病时间(3.4±0.9)天;患者体重43-86kg,平均体重(54.7±9.3)kg;患者年龄18-37岁,平均年龄(25.1±3.6)岁;观察组中已婚患者30例,未婚患者16例;已产患者27例,未产患者19例;患者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1-9天,平均发病时间(3.1±0.7)天;患者体重44-89kg,平均体重(54.4±9.2)kg;患者年龄18-36岁,平均年龄(25.3±3.5)岁。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相关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常规妇产科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具体内容为:(1)输血前鉴定血型,实施交叉配血试验。(2)在采集血液标本的时候首先对输血申请单进行审核。保证做到“一单一管”,两个患者的血液标本不能同时采集,按照输血单要求填写后连同血样一起提交到血库,在血库人员收到申请单之后还应该进行核对然后签字。(3)取血时检查盛血瓶完整性,保证无损,对溶血情况进行观察,血袋或血瓶不能横放,切忌对其进行振荡。(4)输血前再次核对患者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血液质量、血瓶完整性,保证没有任何的差错。熟悉掌握血液鉴定方法,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5)输血前了解患者过敏史,实施抗过敏药物治疗。(6)冷藏状态的血液不能进行加温处理,需先在常温状态下放置30min左右,沿一个方向旋转容器5次,将血细胞与血浆混合后再输血。(7)输血用具要消毒,并将滤血装置放于输血器上。输血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8)根据患者情况对输血量和输血的速度进行调整,大出血休克患者应该实施加血输血处理,每分钟的输血量水平应该控制在lOmL以内。严重贫血、年老体弱、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对输血速度进行控制,避免由于循环负担程度过重而最终导致患者有肺水肿和心力衰竭症状出现。(9)若需输注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不能直接混合,应在两者中间加入少量生理盐水,防止凝血。(10)输血时不能随意将其他药品、低渗溶液或高渗溶液加入到血液制品中,防止血液溶解和凝集现象出现[2、3]。

1.3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在输血治疗期间出现输血反应的人数、临床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对妇产科成分输血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等三项指标进行对比。

1.4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输血治疗方案实施结束后,采用不记名打分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成分输血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00分为满分。不足60分为不满意,60分以上80分以下为基本满意,超过80分为满意[4]。

1.5数据处理方法

统计学分析均经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当P<0.05的时候认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X2检验。

2结果

2.1在输血治疗期间出现输血反应的人数

对照组研究对象在接受妇产科成分输血治疗期间共有9例出现输血反应,该组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9.6%;观察组研究对象在接受妇产科成分输血治疗期间共有1例出现输血反应,该组输血反应发生率为2.2%。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临床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研究对象妇产科治疗计划共实施(8.61±1.57)d,观察组研究对象妇产科治疗计划共实施(6.12±0.94)d,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

2.3对妇产科成分输血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

对照组研究对象对妇产科成分输血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80.5%;观察组研究对象对妇产科成分输血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5.7%。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讨论

成分输血在临床上应用的主要优势在于输血治疗效果理想,血液制品纯度高,体积相对较小,输血后不良反应较少,枸橼酸盐、钾和氨的含量与全血比较相对较低,对于合并存在心功能障碍、肝肾疾病的患者实施输血治疗较为适宜,可对病毒实施有效的清除和杀灭,对输血相关疾病的传播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不易导致超负荷反应出现,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更高,保存和运输更加方便,经济价值较为显著[5]。对患者实施成分输血治疗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采用的红细胞制剂有洗涤红细胞和红细胞悬液,其黏度水平更高,因此在输注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反复进行颠倒并轻轻摇晃,采用粗针头输注并将滴速尽量调得快一些。制成洗涤红细胞之后,应该尽量保证在4小时完成整个输注;而红细胞悬液的输注时间则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表现和程度而定[6]。

参考文献:

[1]任小菊.王亚宁,郜群熬,等.护理人员输血相关知识问卷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3):241-242.

[2]林果为,陈立群,陈为欣,等.非溶血输血反麻的调查及其药物预防效粜的评价[J].中华内科杂志,2011,27(12):179-181.

[3]李行勇,李乔.择期大手术联合应用预存式自体输血与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12,33(14):2146-2148.

[4]黄耘祥,董亮.容稀释性自体输血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24(06):329-331.

[5]侯春梅.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探析[J].临床医学,2014,34(3):101-102.

[6]李明,邓卫.去白细胞输血在大剂量输血患者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5):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