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及其炮制品表观油水分布系数的测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1-21
/ 2

黄连及其炮制品表观油水分布系数的测定

马雪松1邹兵2孙艳飞3刘阳3姜晓艳3

马雪松1邹兵2孙艳飞3刘阳3姜晓艳3

(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2辽宁省鞍山市药品检验所辽宁鞍山114006)

(3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大连116600)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1-0093-02

【摘要】目的探讨酒炙黄连“引药上行,上清头目”的炮制原理。方法通过HPLC法测定生黄连和酒黄连的表观油水分布系数,以推测其亲脂性的变化,进而为预测其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提供依据。结果生黄连的表观油水分布系数大约在2至5,而酒黄连的表观油水分布系数大约在10至13,两者有显著性差别。结论酒黄连的亲脂性明显大于生黄连,可能会使其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发挥“上清头目”的作用。

【关键词】酒黄连黄连表观油水分布系数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deltoideaC.Y.ChengetHsiao或云连CoptisteetaWall.的干燥根茎,主含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性寒、味苦,归心、脾、胃、胆、大肠经。生品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能。历代有多种炮制方法。酒黄连能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用于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等,属于以热制寒之反制。为什么黄连经酒制后能“引药上行,上清头目”,黄连经炮制后究竟发生了那些变化,本试验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仪器、试剂与药材

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系统(Agilent公司,美国)四元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线脱气机,手动进样器,Agilent色谱工作站。KQ-25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FA1004B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水浴锅(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SHZ-82恒温振荡器(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80-2低速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0.45μm微孔滤膜(上海半岛实业有限公司净化器材厂)。

正辛醇(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氢氧化钠、磷酸、磷酸二氢钾、十二烷基磺酸钠为分析纯。乙腈、甲醇(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均为色谱醇。

小檗碱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713-9906。黄连药材购自四川省药材公司,经辽宁中医药大学翟延君教授鉴定为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chinensis的干燥根茎。黄酒(绍兴市古泉酿酒厂,批号20060926,酒精度9%)。

2方法与结果

2.1黄连及酒黄连的制备

生黄连:将生黄连洗净,软化,切成约1.5mm的薄片。

酒黄连:根据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llD酒炙法[1]。取生黄连片,每100kg生黄连片,用黄酒12.5kg,闷润,烘干。[2]

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制成1mL含盐酸小檗碱0.0952mg的对照品溶液。

2.3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1]

色谱柱:agilentTC-C18;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50:50),每100g含0.1gSDS;检测波长:254nm;流速1mL/min;柱温:室温;进样量10μL;根据05版药典规定理论塔板数按小檗碱计大于4000,小檗碱与其他峰的分离度均大于1.5,拖尾因子为0.81,峰形基本对称。

2.4炮制前后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2]

2.4.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生黄连、酒黄连粉末(过120目筛)各约0.1g,分别置于锥形瓶中,分别加甲醇10ml,超声提取60min,滤到已称重的蒸发皿中,滤纸用甲醇溶解,一齐转移到蒸发皿中,水浴挥干甲醇,称重,计算出差值。加水饱和正辛醇20ml,使其完全溶解。精密量取该溶液0.5ml置具塞离心管中,再加入正辛醇饱和的水0.5ml、pH7.6的磷酸盐缓冲溶液4mL,放入恒温振荡器中,温度保持30℃,振速180-183,振摇10h直至平衡。以4000r·min离心10min,取下层水溶液,微孔滤膜滤过,备用。

2.4.2测定方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图1)。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生黄连、酒黄连中小檗碱的浓度进而计算表观油水分配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Papp为生、酒黄连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ρ为生、酒黄连在正辛醇中的初始浓度(mg·L),

υ为水饱和的正辛醇体积(即0.5mL);ρw为药物分配平衡时在水相中测得的生、酒黄连浓度(mg·L),

ρw为水相体积(4.5mL)。

2.5结果

表1生黄连和酒黄连的表观油水分布系数

图1黄连及其炮制品的液相色谱图

1盐酸小檗碱对照品A盐酸小檗碱B生黄连C酒炙黄连

3讨论

3.1血脑屏障是影响药物转运的关键步骤,这种结构形成了一种天然的屏障,为脑组织提供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内环境,能使大脑免受血中有害物质的侵害,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其主要成分是脂质,形成了较厚的脂质屏障。因此药物的亲脂性是药物能否透过血脑屏障的决定因素。研究表明药物透入脑脊液的速度与其在pH7.4时的表观油水分布系数几乎成正比。[3]因此通过测定其表观油水分布系数的改变,可以判断其亲脂性的变化,进而可以初步预测该成分能否透过血脑屏障。一般当logPapp<1可以认为是亲水性化合物,而logPapp>4认为是亲脂性化合物,极性化合物的logPapp<0,而非极性化合物logPapp>0。据此,酒炙后的黄连仍旧是亲水性的,但亲脂性要大于生黄连。[4]这种方法对评价其透过血脑屏障有一定相关性,但能否真正透过,及如何发挥“上清头目”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3.2实验结果表明生黄连的表观油水分布系数大约在2至5,而酒黄连的表观油水分布系数大约在10至13,两者有显著性差别。

3.3现代实验研究认为只有分子量低于600的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血脑屏障,小檗碱的分子量低于600。[4]黄连经过酒炙后其亲脂性也发生显著变化。因此酒黄连可能会比生黄连更容易透过血脑屏障。

3.4本实验以小檗碱的含量评价黄连的表观油水分布系数,因小檗碱为黄连中含量最大的生物碱。在煎煮过程中小檗碱可能与黄连中其他的成分或是炮制辅料黄酒发生反应导致酒黄连的亲脂性发生改变。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13.

[2]贾天柱.中药炮制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62.

[3]梁文权.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8.

[4]肖莹莹,张艺等.中药透血脑屏障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5):25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