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渍土资源现状及改良利用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盐渍土资源现状及改良利用策略分析

宋红红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200092

摘要:文章分析了盐渍土改良的必要性,同时阐述了国内盐渍土资源利用现状,最后围绕盐渍土中盐分去除的方法,探究了盐渍土改良利用策略。旨在更好的利用盐渍土资源。

关键词:盐渍土;改良必要性;资源现状;改良利用策略

一、剖析盐渍土改良必要性

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土壤类型,盐渍土被分布于世界各地。实际上盐渍土并非单指某一种土壤,而是各种盐碱化以及受盐碱作用影响的盐碱土类型总称。根据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资料显示:据不完全统计,世界总盐渍土面积达9.5438x108hm2,除南极洲未介入调查外,其他洲均发现盐渍土。此外,全球范围内盐碱地正以每年1.0x106-1.5x106hm2速度增长。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排名第1的大国,本身人均土地资源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再加上人口剧增后,可用耕地面积越来越少,而盐渍土又是中国最重要的一种中低产土壤类型,是后备土地资源的主要构成。若盐渍土理化性质不达标,不仅会抑制该片区域土地上作物的生长速率,严重时还会直接造成作物死亡。经研究发现,盐渍土质量与面积变动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与人为因素影响有着脱不开的关系,诸如:过量使用、不当灌溉以及过度砍伐等可退化土壤,即便是优良耕地也会因日积月累的伤害变成次生盐渍化。

借鉴国外经验,如果可以合理利用、逐步改良盐渍土,那么便可以科学缓解中国所面临的耕地不足的窘迫境地。基于此,盐渍土改良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可以说其是减少耕地盐渍化、解决粮食问题最重要的1条途径。

二、解读国内盐渍土资源现状

(一)面积与特征

查阅相关文献可知,国内总盐渍土面积(1993年数据)已达9913x104hm2,其中包括1733x104nm2潜在盐渍土、3693x104hm2现代盐渍土和4487x104hm2残余盐渍土。占国土总面积的1.03%。此外,920.94x104hm2耕地中盐渍化面积占国内耕地总面积的6.7%。分析国内土壤盐渍化问题,受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等季风气候影响较大,加之国土区域内复杂的地形与地质条件同样对其造成了深刻影响,即使其具备非常明显的类型繁多性、季节性、积盐脱盐反复性以及表聚性等特征。

(二)盐渍土分布

盐渍土的形成与盐渍土的分布均与地形、成土母质、人类活动、气候以及地形等有着密切关联性。中国不仅地大物博,而且气候多样,在全国各地均存在盐渍土,只是绝大多数盐渍地分布在沿海、干旱和半干旱等地势较低的区域,也常见于湖泊沼泽、河流冲积平原与盆地。

结合中国土壤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分布于中国各个区域的盐渍土大体可分成8类盐渍区,即西藏高寒——漠境盐渍区;青新极端干旱——漠境盐渍区;甘蒙新干旱——漠境盐渍区;黄河中上游半干旱——半漠境盐渍区;内蒙古高原干旱——半漠境草原盐渍区;黄淮海半湿润——半干旱耕地以及草甸盐渍区;东北半湿润——半干旱草原草甸盐渍区;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水浸盐渍区。

当前还未具体的对中国各个省份的盐渍土具体分布面积进行统计,但从已发表的资料文献中得知,中国主要盐渍土集中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和新疆等西部省市,这西部6省盐渍土面积接近全国盐渍土总面积的67%,它们相同的特征在于地形低平或者地形封闭,气候干旱,平均蒸降比较大,非常利于盐分聚积和上升。西部6省中,盐渍化程度最高的当属新疆,当地盐渍土面积接近其区域总面积的7%,比耕地面积的2倍还多,而盐渍化耕地所占面积为126x104hm2,占到当地总耕地面积的30%,明显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

究其原因,和新疆当地的气候、地质与地貌有脱不开额关系,新疆本属内陆盆地,地域内流淌而过的河流均为内陆水系,大量石膏、岩盐等分布在前山带,仅长年累月的风化侵蚀后掉落地表水中,再在水的作用下涌向下游,促使当地土壤母质中含盐率高,而后又因气候干旱,水分蒸发迅猛,高土壤粘粒含量,偏细的颗粒,无形中增大地下水毛细上升的高度,进而便为土壤中水盐作上升运动奠定良好基础,最终产生积盐。

除西部6省外,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东北3省同样分布着大量盐渍土,该区域内总盐渍土面积接近378x104hm2,即占全国盐渍土总面积的10%。此外,盐渍化耕地面积接近122x104hm2,约占东北3省总耕地面积6%。东北三省地形相对开阔,区域途径多条河流与支流,夏季集中降雨,春季则干旱少雨,这样的气候条件促使大部分地表水都无法通过地下径流或者河道的方式流向区域外,多数时候只能通过蒸发来调节水分间的平衡,如此便为区内半内流区和闭流区的土壤盐渍化提供条件。虽东北3省涉及到的盐渍土面积偏大,但是将盐渍土面积同耕地总面积作对比发现,2者间的比值并不高,明显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分析原因多是因为东北地区黑土居多,而黑土本身含有非常高的有机质,即非常适宜耕种。

三、探究有效的改良利用策略

(一)科学去除土壤中的盐分

土壤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离子,诸如:钙离子、镁离子、钠离子等。这些存在于土壤中的离子往往都维持着平衡状态,简单来讲便是指离子间的去除和产生都是相当的。若清除小于产生,那么离子就会积累在土壤中,而当离子的浓度到达足以应对植物生长以及土壤性状对其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时,盐渍土由此形成;若清除大于产生,但土壤中存在的离子数量不足时,贫瘠土壤由此形成,如此依然不利于植物生长。针对这一情况,应采取适当施肥措施对其进行缓解。换言之,深入了解土壤中盐分的来源以及有效去除的方法,无论是对改良利用盐渍土,还是对缩减土壤盐渍化概率都是非常重要的。

土壤中不断产生盐分,在各离子作用下不断去除盐分,而去除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淡水灌溉或者降水的方式来溶解盐分,使其流入大海、径流或者直接渗透到土壤深层。另外,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以及动物均可起到一定的盐分吸收和盐分转化作用。具体来讲,植物在改良利用盐渍土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改良利用效果。诸如:针对中国沿海地带存在的盐渍土,当地农户通过重视洋姜的方式来改良利用盐渍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植物改良利用盐渍土,是因其在生长环节能吸收掉一部分土壤溶液中蕴藏着的盐分,并将其中一部分转换成有机物,另外一部分则在体内储存,当植物将土壤中的盐分吸收到一定额度后,便可认为土壤中的盐分已被去除。

(二)改良利用实况

国内各地区均分分布着一定比例的盐渍土,因盐渍土所处区域不同,因而表现出的气候特征、类型和成因等均存在着明显差异,于此,各地区人们改良和利用盐渍土所选用的方法、技术有所区别。

现阶段,国内外围绕盐渍土改良利用这方面使用最多的方式有4种,即化学方法、水利工程方法、生物学方法以及物理方法。单就国内盐渍土资源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人们在改良利用盐渍土时更倾向于选择一些非生物方法,诸如:施用化学改良剂;整地施加有机肥;水利措施以及覆盖技术等。此外,某些沿海地区农户选择种植洋姜这一耐盐性植物的方式则属于生物学方法。

盐渍土改良利用本身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需要不断试验、不断研究、不断总结,才能找出最适宜的那一种改良利用方法。同一种方式使用到不同类型的盐渍土上起到的效果也存在着明显差异。若单一使用物理方法或者水利工程方法,所在短时间内能起到非常好的改良利用效果,但从长远的发展看,这2种方法都无法长期使用,因为成本太高;若使用化学方法,其在缩减土壤中盐分含量的同时,还能增大土壤污染程度,因而也不建议使用;若使用生物学方法,其当属现阶段用于改良利用盐渍土最有效、最经济的一种方式。

盐生类植物不仅可以吸收和积累盐分,有效减少土壤中的含盐量,而且还能够快速覆盖地表,减少返盐的可能;此外,还能有效增加土壤中微生物以及动物的种类、数量等,对整个盐渍土土壤的理化性质起到非常好的改良效果,支持长期使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改良利用盐渍土,本身属于一项细致且复杂的综合治理性系统工工程。而文章主要通过对盐渍土改良利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阐述了其在国内发展的现状,最后再借鉴国内外优秀经验,从生物学方法、化学方法和物理学方法等方面探究了相对有效的盐渍土改良利用方法。

参考文献

[1]杨真,王宝山.中国盐渍土资源现状及改良利用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5,(4):125-130.

[2]张振石.哲里木盟盐渍土类型、利用现状及改良利用对策[J].土壤通报,2000,31(5):203-204.

[3]赖波,艾尼瓦尔,董巨河等.盐渍土的改良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新疆农业科技,2003,(3):13.

[4]韩亚兵.渤海新区盐渍土地基处理措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