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整体耐磨地面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析整体耐磨地面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胡云涛

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武汉市430000

摘要:据相关报道,在我国建筑施工中,整体耐磨地面施工后出现裂缝的问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与前期设计未能有效联系实际,施工过程赶工期,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达标提前使用,地面分割不合理等因素有关。本文结合美好装配工厂工程为实例,对整体耐磨地面出现裂缝的原因及对此的修补处理措施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关键词:整体耐磨地面;裂缝现象;原因;控制措施

耐磨地面又称为“耐磨地坪”,集抗重压效果好,防腐蚀,耐磨性强,污染小的优点于一身。随着我国建筑产业的发展,整体耐磨硬化地面施工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主要运用在工业用地坪、大型超市、车站、广场及地下停车场交通流量大、耐磨要求高的商业场所等。

1工程实例

1.1前期施工

在美好装配式PC构件生产厂房工程施工中,为了提高厂房内地面的耐磨性,便将耐磨地面施工技术引入其中。在这个项目中,施工总建筑面积为32156.18㎡,长度为206m,横向跨度为24-27m,纵向柱间距离为7m(局部5.5m、8m或8.5m)。为了增强厂房内混凝土地面的耐磨性能,在厚度为150mm的C30细石混凝土表面上辊涂或喷洒混凝土渗透硬化剂。既符合工程施工要求,使混凝土地面的结构强度得以增加,也提高了厂房内地面的耐磨性。

1.2后期现象

在工程施工完成进行设备安装阶段,工厂生产管理人员发现该厂房内地面出现了大小不等的裂缝,其中裂缝最长的可达1.5m,平均宽度约在1mm左右。这不仅影响了该整体耐磨地面的观感,还影响到以后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安全问题。自该耐磨地面局部出现裂缝现象以后,相邻的地面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大大降低了整个地面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1.3原因分析

针对地面出现裂缝的情况,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调查分析得出结论为:该地面发生裂缝现象原因可能有三方面,一是由于厂房地基埋深0-6.9米区间原土为冲填土、淤泥质粉质黏土层,局部进行换填处理后地坪仍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及裂缝;二是厂房地坪混凝土浇筑后养护重视程度不够、时间偏短,切缝不及时不规范均易产生裂缝;三是地坪上堆放材料设备产生的静荷载和运输车辆通过产生的动荷载,钢柱、承台和设备基础等与地坪连接部位易受外部荷载产生裂缝。

1.4改进意见

针对这个结果,施工技术人员建议采用相应技术(该工程采用填充密封法和混凝土置换法)措施来对此地面进行修补,只有这样才能使耐磨地面的质量得以控制。除此之外,从源头出发还应该优化改进设计方案;从实际出发,针对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完善施工方案并执行。

2整体耐磨地面裂缝的原因分析

2.1整体耐磨地面的设计不合理

当地面上静荷载或活荷载较大时,宜在混凝土垫层中按荷载计算配置钢筋或垫层中加入钢纤维,钢纤维的抗拉强度不应小于1000MPa,钢纤维混凝土的弯曲韧度比不应小于0.5。当垫层中仅为构造配筋时,可配置直径为8mm~14mm,间距为150mm~200mm的钢筋网【1】。本工程厂房内整体耐磨地面采用细石混凝土防潮地面达不到使用时的要求需进行优化,后期地面上出现静荷载或活荷载时容易出现裂缝、沉降等问题。

2.2整体耐磨地面施工未严格按施工方案要求进行

整地地面混凝土的施工是否按相关工艺进行直接影响到后期的质量。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未按施工方案、操作规程施工,甚至偷工减料是造成施工质量事故的重要原因。本工程厂房地面施工中,施工人员未能按要求及时进行地面混凝土养护且养护时间不足,均易产生地面裂缝。

2.3整体耐磨地面分割缝设置不合理、切割不及时

整体地面一般都会通过设置分隔缝来保障地面结构的稳定。本工程厂房内在对整体耐磨地面进行分割时,横向按跨、纵向按柱设置分隔缝间距过大,且切缝部分区域在3d后进行这也大大增加了耐磨地面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2.4整体耐磨地面混凝土强度不足提前使用

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因为工期的原因在混凝土强度还未达到要求的情况下,施工人员提前在上面进行施工作业。地面混凝土强度还未能达到设计的强度,在外力作用下,导致出现裂缝的问题。所以施工管理人员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考虑预留养护时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工期。

3整体耐磨地面裂缝的控制处理措施

3.1回填料和独立柱基上耐磨地面裂缝的控制

回填土应按规范要求施工,确保回填土均匀一致,耐磨地面下部有地梁时,应在地梁和耐磨地面之间填充一定厚度的回填土(或其他柔性材料)【2】。

3.2加强整体耐磨地面混凝土施工控制

提前完成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批,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地面混凝土施工时进行现场指导,大面积采用混凝土激光整平机、边角部位使用插入式振动棒或平板振动器进行振捣确保密实、均匀,在混凝土初凝前和终凝前分别对混凝土裸漏表面进行抹面处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采用洒水、覆盖进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

3.3及时按要求对整体耐磨地面设置分割缝

根据现场整体耐磨地面的面积,依据实际情况对分隔纵横向轴线进行调整,保证分割符合要求分割面积不得超过36㎡。分隔缝应在整体地面施工完成后72小时内进行切缝处理。

3.4地面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投入使用。

整体地面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必须安排专人负责进行养护及成品保护工作。对保护的区域或部位设置隔离带警示标识进行封闭,避免施工人员进行踩踏和机械设备的碾压。保证地面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开放进行其他施工作业,以免对地面混凝土造成损伤破坏。

3.5对裂缝进行清理、灌浆封闭。

清扫耐磨地面的垃圾并用吸尘器清除地面浮灰,缝隙内可以利用钢丝长刷和空压机进行清理,去除裂缝内的杂物尘土。对裂缝部位进行湿润采用灌浆泵将浆料注入裂缝中,灌注完毕后要保证在24小时内开裂地面不会受外界压力作用,不会造成再次开裂。本工厂整体地面裂缝主要采用填充密封和混凝土置换法进行处理。灌浆法主要适用于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嵌缝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是沿裂缝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等;常用的刚性止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混凝土置换法是处理混凝土严重损坏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然后再置换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换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3】

4结束语

整体耐磨地面施工在建筑工程中运用越来越广泛,但也容易因为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过程质量把控不严,赶工期提前交叉作业使用等引起裂缝及其他质量问题发生。在此结合施工工程案例,简单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相关管控措施及几种处理方法,希望对其他施工管理人员有所帮助。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积极探索研究使用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更好地发展整体耐磨地面技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201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2】路文良.耐磨混凝土地面裂缝控制方法[J].建筑技术.2003(04):292-293.

【3】刘鹏飞,张尹耀.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J].水利水电技术:2011(05):43-45.

胡云涛:42098219841020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