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城轨整体道床病害的分析及整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地铁城轨整体道床病害的分析及整治

马涛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在现今地铁城轨建设中,整体道床具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着几何形位易于保持、稳定性好以及耐久的特点。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其也经常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病害问题。在本文中,将就地铁城轨整体道床病害的分析及整治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地铁城轨;整体道床;病害;分析;整治;

1引言

在我国地铁城轨技术不断应用发展的过程中,有效的带动了地区的交通水平。但就目前来说,城轨整体道床在实际应用当中具有着较多的问题,对此,即需要能够积极做好常见病害分析,以科学整治措施的应用做好处理。

2病害形式与成因

城轨整体道床在实际运行当中,其基础将会受到车体的反复作用,线路的主体结构在长时间运行中则会因外部荷载、内部应力以及地基变形情况的存在而出现沉降以及变形情况,进而使地铁线路发生轨道变形问题,使城轨整体道床发生开裂以及破损,使得主体结构混凝土同道床混凝土发生分离情况。同时,受到地下水的影响,道床也将出现翻浆冒泥情况,在不断发展后形成道床的病害。具体来说,导致这部分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第一,车辆运行振动。在运行过程中,列车对于城轨整体道床具有直接且长期的作用,因整体道床自身具有较大的刚性,同有砟道床相比,其将受到更大来自车体振动的冲击力以及幅度。再加上线路自身平整性方面差异的存在,则将会对该种振动形成进一步的扩大,并因此对整体道床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第二,施工质量差异。在对整体道床进行铺设时,也将受到较多因素得以影响,如材料配比、施工工艺、技术质量以及气候因素差异等。在对整体道床进行灌注时,在基底位置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积水情况,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清理,则将在对混凝土强度产生影响的情况下使基底发生返浆情况,并因此对道床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同时,如果隧道底部同整体道床间衬砌混凝土在粘结力方面存在不足,在列车运行振动的情况下则会使二衬混凝土同道床间发生分离,在形成互相摩擦、渗漏水以及拍打情况后形成泥浆,在长时间之后则将对道床混凝土结构产生十分严重的磨耗,在使道床发生下沉开裂问题后对整个线路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在扩大裂缝的情况下导致病害问题发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果所使用的材料不达标、浇筑工艺差、没有做好道床厚度控制以及没有做好混凝土材料养护时间控制等也都将对其质量性能进行改变,并因此导致道床病害问题的发生。此外,地质水文因素也将对道床产生较大的影响,即当地下水位同隧道底部表面相比较高时,隧道在长时间受到压力水冲刷以及地下水浸泡时,受到隧道施工缝隙影响,具有着一定基岩的细小颗粒则将进入到隧道当中形成翻浆冒泥问题,在使整体道床基底发生局部空洞问题的情况下使整体道床发生下沉以及上拱的情况,进而导致开裂问题的发生;第三,养护维修问题。在整体道床施工完成后,在日常工作当中对其进行高质量的维修养护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能够对病害的发展与发生起到积极的延缓以及防止作用。从日常隧道作业的养护情况来看,整体道床当中经常会存在侧沟下水不通以及中心水沟堵塞的问题,并因此使排水系统无法对自身的作用进行正常发挥。沿着中心水沟的流水,也将长时间的从裂纹位置渗入到道床底部,使得基础积水沿着沉降缝、伸缩缝以及整体道床不均匀沉降形成的裂缝上升至道床。而在列车反复运动冲击的情况下,则将具有泥浆的形成与冒出,对基底位置的局部掏空速度进行了加快,在具有较快基底掏空速度的情况下也对积水生成速度进行了加快,在以此形成恶性循环的情况下使整体道床路基发生下沉问题。

3病害整治措施

要想对整体道床所具有的病害问题进行有效的消除与预防,即需要能够以综合的方式对整体道床进行防治处理。具体来说,即需要从设计、施工以及维修这几个环节入手,对质量关进行严格的把握,同时加强项目整治,根据病害的发展阶段以及规律情况做好综合整治措施的应用。具体来说,主要的病害整治措施有:第一,表面覆盖法。对于0.2mm以下宽度的微细裂缝,可以通过弹性涂膜防水材料的使用在表面位置做好涂膜覆盖处理,以此实现混凝土微细裂缝的修补。对于该方式来说,其在实际处理当中较为简单,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即修补处理无法深入到裂缝内部,而对于延伸裂缝类型,则无法对其变化情况进行良好的追踪;第二,压力注浆法。对于0.5mm裂缝宽度以内的微细裂缝,则主要会对化学浆以及水泥浆材料进行使用,通过气压以及液压方式的应用将浆液材料注入到混凝土裂缝当中,在将其压入到道床内部口做好裂缝的补牢充满,以此对缝隙起到渗透、挤密以及填充处理,在将缝隙当中杂质以及多余空气、水排除,经过一定时间的凝结后,使得浆液能够同原有结构形成新的结构基础。该类方式主要应用在结构较为完整、而在底部位置具有较多空隙且存在翻浆冒泥情况的路段当中。在该方式实际应用中,要对重复多次交替压注方式进行使用,并在注浆前后做好细致的监控量测,在注浆时做好注浆压力的控制,避免超压情况的存在二次损坏道床;第三,开槽引排法。该方式适合应用在0.5mm以上的裂缝处理当中,即对综合处理的方式进行使用。在没有找到渗漏点直接对其进行堵漏处理时,则主要使用引排方式,在裂缝位置进行清理开槽,通过埋透水管以及表面砂浆的方式进行恢复。而对增设的引水管,则需要做好滤网的加装,避免因引水管道对泥沙进行携带使衬砌外以及道床下存在空洞情况。在处理完成后,则需要进行为期15d的观测,根据实际渗漏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对其再次进行注浆加固处理。

4结束语

在上文中,我们对地铁城轨整体道床病害的分析及整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实际地铁运行中,需要能够对该项工作引起重视,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城轨道床病害的监察观测,以科学整治维护措施应用保障其运行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师林.地铁运营期间隧道道床冒浆病害分析及整治浅谈[J].科技资讯.2009(07)

[2]程学武,董敬.隧道内整体道床的破裂原因分析及整治[J].铁道工程学报.2009(05)

[3]于春华.城轨交通整体道床病害及整治[J].铁道工程学报.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