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区域分布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中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区域分布特征

蒋海华

广西壮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蒋海华541000

摘要: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东西南北的区域差异非常明显,而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则成为了影响与制约我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分布危害程度和类型的重要因素。在矿山土地的占用与植被的破坏当中,中东部地区明显要高过西部地区。在种类上,煤矿山要远远高过非金属矿山,并且非金属矿山要高过金属矿山。其次,在矿山的地质灾害当中,湘桂—浙闽中低山丘陵区、天山中高山区、秦巴中高山区、川西滇黔鄂湘桂西中高山区要高过其它区域。再次,由于泥石流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其次是崩塌、滑坡、地面塌陷。最后,煤矿山开采造成的水资源破坏和金属矿山造成的水土环境污染在中国西南、华东、华南地区尤为突出。

关键词: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区域分布;特征

一、绪论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东西南北的区域差异非常明显,而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则成为了影响与制约我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分布危害程度和类型的重要因素。例如:在山地地区,对矿山的过度开采会引发与加剧泥石流、滑坡、坍塌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在平原地区,对矿山的过度开采则会引发与加剧地面的塌陷和植被的破坏等。因为中国矿山的地质环境非常多样、非常复杂,所以笔者在以前对中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历,对中国每个区域的矿山环境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然后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认为想要助推中国社会的进步,不断提高各个区域人们的生活水平,就应当因地制宜,加强对各个区域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并且从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进而推动“生态文明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矿山的建设,为最终实现我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环境的保护这一“绿色”矿业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当前我国矿山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矿山资源的开采步伐也越来越快,可是由于矿山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只顾眼前发展而无节制地对矿山资源进行过度开采,那么自然圈和生物圈将会受到严重破坏。这种以破坏地球岩石圈与地表层换取发展的代价,必将给生态造成前所未有的危害,截至目前,中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矿山废水的污染

对矿山开发的过程当中,由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由于只顾眼前利益,大量的矿坑废水被随意地排放到大自然当中,比如洗矿的时候,大量的无机药剂和有机药剂被投放到洗涤剂中,最后产生的尾矿水,或者矿石被雨水淋滤形成的矿水等,大部分都是没有经过处理而直接地排放到大自然当中,这就直接或间接地给河流、沟水、小溪流、地表水、地下水、农田水利等带来了不同程面的污染。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一年约需排放总量为38亿吨的矿堆废水,而这些矿堆废水大部分含有大量严重超标的有害金属成分。比如:江西省的多金属矿床,其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出来的“酸性选矿废水”,有害金属成分惊人,往往造成河流被严重污染,导致河水恶臭漫天,水里的生物濒临灭绝,水草植物也消失殆尽。与此同时,周围的土壤土质变差,植物无法正常生长,给大自然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二)矿山进行疏干排水往往导致灾害频发

因为中国各个区域明显,各个矿山区域的地质环境的水文复杂多样,这就使得矿山在开采的过程中首先需对地下水进行疏干排放,有时甚至需要对深层地下水进行排放,正是地下水的变化往往会诱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带来很多地质环境问题,给矿山的开采埋下了隐患。

例如我国的北方,北方大多属于“石灰二叠纪煤系地层”,但正是由于含有丰富水量的石灰岩主要集中在矿床的下伏地层与上覆地层,丰富的含水量也正是主要集中于煤系里面,这就使得矿床在被不断开采过程中由于地下水被强制排放出去了而导致地表的沉降,而且由于地表下水压的变化,往往容易导致隔水层出现突水的现象,这不仅给自然造成破坏,还给人们安全带来威胁。

中国当前在北方的矿务局,大概遭受到水威胁的矿井约140个。随着浅地表矿产资源逐渐被开采完,人们向深层地表进行开采,使得地下的水压不断变大,突水灾害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例如:在中国北方的岩溶地区,在有150余亿吨储藏量的煤炭矿床以及有将近10亿吨储藏量的铁矿床都由于突水灾害而难以开采。

(三)发生矿山地质灾害十分频繁

在中国大部分露天矿山的开采过程中,崩塌、滑坡、边坡失稳等自然灾害常有发生。例如:湖北省的阜新海洲、平庄西露天、盐池河磷矿,辽宁省的抚顺西露天、大孤山铁矿等,均发生过严重的崩塌与滑坡,少的有几百立方米,多的有几百万立方米,不仅造成了房屋的损坏、运输的中断,还使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到严重威胁。此外,矿山排放出来的大量矿渣,不仅严重污染农田水利、破坏地表植被,还会引发滑坡、塌方、泥石流等灾害。

三、中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分布特征

(一)矿山土地的破坏和占用分布特征

对矿山的开采就难免不造成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0年底,我国因为对矿山的开采而导致占用土地资源和破坏土地资源的总面积超过1.5万平方公里。尤其在中国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其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总量要远远比经济欠发达、人口稀疏的西部地区要高得多,因此,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在对矿山资源的开采所导致的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占用要比西部地区高。

(二)矿山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

我国低山丘陵区普遍降雨充沛以及中高山区地形普遍陡峭,这就很容易在对矿产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引发或者加剧了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例如山地矿山往往是矿渣型泥石流频发的区域,因为采矿后的废石弃渣往往给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创造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据统计,我国湘桂——浙闽中低山丘陵区、秦巴中高山区、天山中高山区、川西滇黔鄂湘桂西中高山区等往往成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高发区。其次,地下采矿特别是煤矿开采往往是导致地裂缝、地面塌陷集中分布的区域。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的矿山累计发生11000多起地质灾害,其中由于煤矿山开采而引发的地质灾害占到总数的75%,并且超过50%为地面塌陷,超过30%为地裂缝。在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当中,因泥石流灾害而导致死亡的数量最多,排在第二的是崩塌现象,第三的是滑坡现象,第四的是地面塌陷现象。

(三)矿山废物环境污染的分布特征

在矿山的开采过程当中,矿山废水主要来源于洗煤水、堆浸废水、选矿废水和矿坑水,它们绝大多数富含固体悬浮物、碱性水、酸性水、重金属元素以及各种各样的选矿药剂,对动物、植物乃至人类的健康具有严重的危害。而粉煤灰、煤矸石、废石(土)、尾矿则是矿山固体废弃物的主要种类,它们对破坏和占用土地资源也具有严重的危害。根据不完全数据统计,截止2013年底,我国每一年排放矿山废水的总量将近130亿吨,并且残渣废物的总存量达到260亿吨,而华北以及长江中下游平原浙江—福建、广西一线以南、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区则是矿山废物排放最严重的区域。在众多的矿山废水排放中,煤矿山每一年的废水排放量超过100亿吨,占到总量的75%,排在第二的废水排放量的是金属矿山,约25亿吨,占到总量的20%,排在第三的是非金属矿山,其排放量达到4亿吨,占总量的10%左右。在众多的矿山废渣排放量中,金属矿山每一年累计排放废渣的总量超过140亿吨,占到总量的55%,其次是煤矿山,排放量达90亿吨,占到总量的35%,第三的是非金属矿山,排放量是30亿吨,占到总量的10%左右。

四、结语

当前,我国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植被和土地的破坏和侵占、水土环境的污染、水资源的破坏以及地质灾害的诱发等。据不完全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我国由于采矿活动导致对土地的占用以及对植被的破坏的总面积达到1.5万平方公里,引发地裂缝、地面塌陷、泥石流、滑坡、崩塌等5种自然地质灾害达11000起。

在矿山土地的占用与植被的破坏当中,中东部地区明显要高过西部地区。在种类上,煤矿山要远远高过非金属矿山,并且非金属矿山要高过金属矿山。其次,在矿山的地质灾害当中,湘桂—浙闽中低山丘陵区、天山中高山区、秦巴中高山区、川西滇黔鄂湘桂西中高山区要高过其它区域。再次,由于泥石流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其次是崩塌、滑坡、地面塌陷。最后,煤矿山开采造成的水资源破坏和金属矿山造成的水土环境污染在中国西南、华东、华南地区尤为突出。

参考文献

[1]武强.我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型划分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09)

[2]何芳、徐友宁、乔冈、陈华清、刘瑞平.中国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特征[J].地质通报.2012(03)

[3]徐友宁.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J].西北地质.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