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3

探讨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价值

刘枫

刘枫

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一医院152000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對提升护理管理质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护士60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与研究A组,每组各30名;另选取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B组、研究B组,每组各60例。对照A、B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A、B组开展分层级管理模式。对两种不同模式的管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研究A、B组在各项指标评分(护理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能力、沟通能力、护理文书书写、护理总体满意率)均优于对照A、B组(P<0.05)。结论:分层次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可进一步提高护士护理管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增加护理满意度,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以及应用。

【关键词】分层次管理模式;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管理;价值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valueofimplementingnursehierarchicalmanagementmodelinnursingmanagementtoimprovethequalityofnursingmanagement.Methods:60nursesfromSeptember2015toSeptember2016wereselectedandpidedintocontrolgroupAandstudygroupAaccordingtorandomnumbertablemethod,30ineachgroup.Another120patientswereselectedastheresearchobject,andpidedintocontrolgroupBandstudygroupBaccordingtorandomnumbertablemethod,60ineachgroup.ContrastgroupAandBtocarryoutroutinenursingmanagementmode,andstudygroupAandBtocarryouthierarchicalmanagementmode.Themanagementeffectsoftwodifferentmodesareanalyzedandcompared.Results:Thescoresofnursingtheoryknowledge,technicaloperationability,communicationability,nursingdocumentwritingandoverallsatisfactionrateingroupAandBwerebetterthanthoseingroupAandB(P<0.05).Conclusion:Hierarchicalmanagementmodelhasveryhighapplicationvalueinnursingmanagement.Itcanfurtherimprovethequalityofnursingmanagement,improvedoctor-patientrelationshipandincreasenursingsatisfaction.Thisnursingmethodisworthpromotingandapplyinginclinicalpractice.

[Keywords]Hierarchicalmanagementmodel;Routinenursingmanagementmodel;Nursingmanagement;Value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医院必须提供出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水平才能满足当下人们的需求。为此,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成为了任何一个医院均高度重视的问题,对医疗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分层次管理模式是一种优质的护理管理模式,把其应用在临床中,可发挥出显著的管理效果。本文就该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护士60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与研究A组,每组各30名;另选取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B组与研究B组,每组各60例。对照A组中护士职称:初级23名,中级7名;护士学历:中专1名,大专24名,本科5名。研究A组护士职称:初级25名,中级5名;护士学历:大专26名,本科4名,无中专学历者。对照B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21~79岁,平均(41.3±1.2)岁。研究B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19~65岁,平均(38.7±1.1)岁。各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按照常规,结合科室情况,制定排班表,要求护士履行好岗位职责[2]。研究组接受分层次管理模式:(1)从科室人员情况出发,结合护士多方面因素(学历、背景、接受能力、职称等),对护士进行级别(初级、高级)的划分,并开展分层次护理管理模式。要求护士要严格相关制度、规定以及要求,履行好岗位职责,明确工作目标,秉持高度责任心,并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工作计划,通过分级管理的模式来实现福利、利益以及责任三者的合理分配[3]。(2)根据护士级别制定针对性护理培训方案:护士级别能力不同,所制定的培训方案应该也要有所不同,这样才能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培训的过程当中,除了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业务能力(临床操作能力、正确使用设备、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的培训之外,还应该要重视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如沟通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等。此外,还要强化护士的团队意识、集体意识,带领护士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团结合作,把科室作为大家庭、禁止为了个人利益损害集体利益,为临床各项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政治思想基础[4]。(3)实行奖惩制度,把护士的绩效和奖励挂钩,以此达到鼓舞目的,提升护士工作的兴趣,激发护士工作潜能,促使她们不断表现、提升自己。对于表现优秀的给予鼓励和奖励,并提供更多外出培训、晋升、旅游等机会、福利,通过奖励满足增加护士的自信心,满足其自豪感,让其发现护士价值,进而更加坚定的去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为岗位做出更多的贡献。对于工作态度散漫、敷衍的给予严厉警告和处罚。在院内积极营造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氛围,让整个工作环境充满正能量,感染每一位护士,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成长[5]。(4)积极改革排班模式:护士工作量以及精神压力大,积极改革排班模式,保证其拥足够的休息时间,保证良好的身体基础条件[6]。可以采用分层搭配以及能级管理方式,不断提高护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减少护理风险[7]。(5)实行“一带一”的模式:该模式的实行,有利于带动全体护士的共同进步和成长。在日常工作中,可让经验丰富、工作年限长的护士带新入职护士。对于每一位初入岗位的护士,可首先与其进行沟通和了解,了解其性格特点、内心需求、能力,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缓解其压力,让其以最佳的心态面投入到工作中[8]。对于那些差错率较大、较为自卑的护士来说,应该把她们作为重点管理对象,并加强沟通,给予指导和培训,不断提高她们的业务水平。(6)重视护士的精神需求:护理工作不但繁杂且工作量大,护士日常承受着极大的工作压力,若不及时关注,容易引起消极情绪,导致工作疲惫状态出现,增加护理差错率。为此,可定时开展心理干预,举行各种户外娱乐活动,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增加护士工作乐趣[9]。此外,还可举办各种心得体会交流分享会,让彼此得到更多的沟通、交流,增进彼此的感情,共同成长[10]。

1.3观察指标最终的护理结果主要从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以及护士临床综合能力(护理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能力、沟通能力、护理文书书写)进行评分。总满意=满意+非常满意。评价临床综合能力主要采用医院自制定评分表,评分以100份作为满分,评分越高代表越好,反之则越差。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评分比较研究A组护理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能力、沟通能力、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均优于对照A组(P<0.05)。

2.2两组护理总体满意情况比较对照B组和研究B组的护理总体满意率分别为96.7%和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疗改革不断发展和深入,我国对于护理管理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我国临床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管理局面混乱,缺乏针对性,以至于管理效果不甚理想。实践调查发现,在实际护理管理工作中,没有逐一、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方案,即没有严格根据护士的能力、经验以及工作年限等去划分,出现能力不同的人从事同样护理工作的局面,导致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划分,护理优势并未发挥出其应用价值,护理质量、效率也因此降低[11-12]。

分层管理是一种优质的护理管理模式,符合现代护理管理的理念、需求,它与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不同,把其应用在日常管理中优势更大,更具针对性[13-14]。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可有效弥补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进一步优化护理管理流程,防止护理管理走弯路,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其根据每一位护士实际情况(能力、性格、经验、工作年限等)的不同,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计划,把那些业务能力较高、经验丰富的护士安排到其能力承受岗位中,使其优势尽可能发挥出来,以此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对于那些初入岗位或者资质较浅的护士来说,把其安排在能力要求较低的岗位,确保其能够胜任,并通过不断的培训、指导提高其业务能力[15-16]。除此之外,分层次管理模式中积极采用“一带一”的方式,营造积极健康的工作氛围,让正能量充满整个工作氛围。让经验丰富的老护士带动年轻护士,使其在老护士的指导和带领下,快速融入到工作环境中,快速熟岗位业务[17-18]。新护士也会以老护士作为学习的榜样,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增强集体战斗力和荣誉感,从根本上提高整体的护理效率,为患者提供出更优质的护理服务[19-20]。

本研究中,研究A组护理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能力、沟通能力、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均优于对照A组(P<0.05),研究B组护理总体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B组(P<0.05),提示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显著提高了护士业务能力,增加患者的满意度。为此,该护理模式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靳芹.分层次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6(1):220-224.

[2]章晓军,夏海鸥,徐彬彬.护士分层管理现状及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17(36):152-154.

[3]李明子.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5,17(1):333-335.

[4]牛淑香,丁桂兰,毕经芳.层次需要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9(19):180-183.

[5]王玉梅,李永慧.探讨分层次管理在骨科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5,18(11):44-47.

[6]唐兆芳,童本沁,万慎娴,等.分层次管理在急诊临床教学质控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19(23):188-190.

[7]高家润.分层次管理在护理管理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32(3):221-224.

[8]吕灵芝,王晓鹏,王文惠.分层次管理模式在关节外科中的應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5(8):156-158.

[9]张桂琴.分层次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34(30):711-714.

[10]刘秀兰,郝敏.分层次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9(8):551-554.

[10]刘红,张美燕.分层次管理模式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32(17):226-228.

[11]韶玉兰,蒲映辉.分层次管理法在基层医院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6,33(7):278-280.

[12]王铁英.中医科护士分层次管理的体会[J].中外医疗,2015,31(10):44-46.

[13]廖艳萍.分层次管理法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30(2):543-545.

[14]刘莉.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30(24):888-890.

[15]许雪书.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3(47):881-884.

[16]杨艳艳,詹淑民.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1(1):413-415.

[17]王梅珍.护理层级管理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中的应用[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5,24(6):770-773.

[18]谢鸿婷.浅谈层级岗位管理在优质服务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9(71):663-665.

[19]魏雪丽.护理层级管理对神经科服务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18(1):123-125.

[20]吴华颖,陶红梅,郑凯兰.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成组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34(30):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