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李偲文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李偲文

论文摘要: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很好的揭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因为阅读教学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结合作者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给除了一些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部分。它不但是小学生积累生字和词语的有力助手,还是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传统的阅读方式是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主动灌输的过程,这样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是存在弊端的。阅读一直都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只有利用阅读为契机,积极倡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有利于小学生以后进入高一级学府的发展和成长。

小学生还处于儿童时期,其情感状态还是不固定的,他们认为有趣的就会去学习,认为没意思的就会弃之不理。他们在感受课程的时候,会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这是因为小学生的从众心理很强。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通过小学生的面部表情和音调的高低准确判断出学生的心思,利用感情的纽带去感受学生情感变化,从而使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我通过借鉴许多教师的教学经验,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认为想要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朗读为基础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朗读是学生领略课文蕴涵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要让学生品出言中意,言中理,言中情,既丰富语言库存,又陶冶情操。

二、以质疑探新知

“学贵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质疑蕴含着创新的因素。由此可见,让学生质疑,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提高素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创新,敢于表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不迎合别人,活现出一个实实在在的自我,应当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教《落花生》时,有学生提出:“落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这个对比不科学。为什么?因为桃子、石榴、苹果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这不是一举几得吗?总比落花生只供食用不可观赏要好得多。虽然学生的理解与作者的表达意图有失偏颇,但能向教材挑战,就很难能可贵了。有了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进入“愤悱”的状态,达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的。

三、以自悟近感知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这句话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课文的内容、层次、感情、语言特点、重点词句、精彩片段进行符号批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让学生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使思想得到启迪,心灵得到净化,个性得到张扬。如在教《鸬鹚》一文时,我让学生对“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竿往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一句中,为什么用“一抹”作专题批注。结果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和理解。有的说:一抹很轻,显得宁静;有的说:可以看到渔人对鸬鹚的关爱,渔人和鸬鹚配合默契;有的说:只要轻轻一抹,鸬鹚就那么听话,为渔人效劳,可见这是些训练有素的鸬鹚。学生在多元解读中丰富了“一抹”的内涵,领悟了“一抹”包含的情和意。

四、以想象来理解

选入教材的文章作品,由于作者构思立意、运笔行文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内容,形成了语言文字的空白。教学时,在这些地方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补充情节或空项,则能促进阅读,加大语言训练的力度。如《黄山奇石》一文,课文根据黄山岩石名形相似的“奇”,可引导学生紧扣“奇形怪状”,抓住岩石的名字,发挥想象,分别说说这三块略写的岩石的样子。模仿前文描写的句式手法,把这三块岩石具体写下来,然后要求学生改写课文,把这三块岩石作为详写的内容,把原文中详写的四组岩石作为略写,开头结尾不变,进行更高层次的训练。

五、以合作促感悟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圣陶曾指出:“上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学生是报告和讨论,教师是指导和订正。”古语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对言语的感悟,进一步感悟课文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

语言的基本要素集需要、思维、情感为一体,互相联系互相影响。针对我国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老师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激发学习兴趣是第一要素,配合情景的设定,再做出合理的延伸训练,创造读书的机会,培养阅读能力。教师运用适当的语言和方法,围绕文本进行讲解,并行进行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培养训练。相信在一线教师的不断创新努力下,不但能完成小学阅读的教学任务,而且能实现语文促进学生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的作用,使学生受益终生。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改革中,“要逐步克服重写轻说的倾向,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广开言语,让思路畅通,课堂的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才能养成熟读精思的习惯,使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挥。

语文阅读教学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研究,以及不断地反思与发现!

参考文献:

[1]陈建志谈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改策略《福建教育》2000第10期

[2]陈景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吉林教育:综合》2009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