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库存及相关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血液库存及相关因素分析

敖常青冯春程冬梅

敖常青冯春程冬梅(河南省焦作市中心血站河南焦作454000)

【摘要】分析影响血液库存量的相关因素,对血液库存计划实施动态管理,准确制定各种血液制品的最低库存量和最佳库存量,以适应不同时期的血液库存要求,既保证有充足的血液供应,又能最大限度控制血液的过期报废,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和需求。

【关键词】血液库存因素分析

1临床用血

1.1医保政策的提高近年来,国家对新农合、医保等惠民政策倾斜,提出:力争住院大病报销比例达70%向全民医保迈进,促使临床用血量激增。

1.2医院效益的驱使医保政策的倾斜,惠及百姓民生。然而,在医疗卫生领域的采供血工作失去固有的“平衡”。近两年,住院病人爆满,各医院迫切的增扩病床、另建新址,医院血库的经济指标再度提升,临床用血量在医保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催化”作用下急速膨胀。

1.3不合理输血临床以输注血浆替代白蛋白输注,造成了全国性血浆供给紧张。冷沉淀用于重症肝炎补用于充凝血因子,但连续使用60-70单位相当于12000-14000毫升血浆,同样难以满足需求。而红细胞悬液的不合理使用也在临床时有发生,因此,严格掌握输血指证和对输血效果进行评估是新医疗质量管理年的重点考核项目。

1.4用血增长率临床供血总量年平均增长15%,2011年供血总量为201129单位较2006年100750单位翻了一番。

2采供血能力

2.1人力、物力、财力年供血量平均以15%增长,5年间年供血量翻了一番,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相对于急速膨胀的临床用血差距日益扩大。

2.2血液质量有效血液的采集,一是减少损失和浪费,二是减少了与实际库存需求的差距。

2.3献血宣传需要重视宣传策略,更需要看效果。宣传的形式很多,也不乏先进、有效的经验,不仅需要大型广告、大型活动,采供血工作更要因地制宜注重“小宣传”、“小措施”,周期短、见效快,成效显著。

2.4供需差距

2.4.1献血与供血增长差距2006年至2011年献血人数增长12.8%,每年要增加5000余人参加献血,而临床用血需求的增长始终大于献血人数的增长,供血差距逐渐被拉大。

2.4.2血液需求差异品种差异,如对机采血小板和冰冻血小板的差异;供需差异,如血浆需求量与实际供应量差异。

2.4.3供需矛盾的缓解许多专家学者针对全国普遍出现的“血荒”现象,较多提及的对策是“开源节流”。开源即拓宽血液来源,如互助献血、团体献血等。节流即科学用血,避免浪费。

2.5优质服务无偿献血是公益性的社会活动,服务质量与采供血工作紧密相关,表现为采供血相关指标和数据变化,其中对血液库存必然产生影响。

3应急事件

3.1群体性应急事件库存血液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医疗急救。高效应对群体性创伤、烧伤的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反映当地无偿献血工作和血站采供血能力。

3.2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危害很大,临床急救对血液的需求难以估量,因此,在对血液进行储存时,应尽可能保护现有血源,并建立有效和充足的“应急血库”队伍。

3.3临床急诊个别血液品种,如血小板、冷沉淀、Rh(D)阴性血液,因库存基数小,所以,最低库存量应以可在第一时间供给第一个用血阶梯的急诊用血量作为最低库存基数。

3.4政策性调血许多地市临床用血供给出现过紧张,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协调下,血液调出、调入是有效解决临时性应急用血的有效方法。因此,在1-2天内有效组织血液,需要科学制定血液库存计划,有效控制血液采集。

3.5应急预案快速而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高效的运作采供血工作。应急预案是满足临床应急用血和提升血液库存的最后保障。

4科学、安全、有效输血

4.1方法和习惯与知识更新临床输血的研究发展迅速,先进的血液分离技术及各种成分血液的应用将临床输血水平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但仍有临床医师对血液成分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缺乏正确的了解,对输血指征也不十分清晰,输血的随意性较大,造成一些血液的不合理使用,即浪费了血液资源,又增加了患者输血风险,也给血液库存管理增加了难度。

4.2业务指导开展“科学、安全、有效”输血培训,并对临床输血工作进行考核,使医院输血管理纳入常态管理,促进临床输血技术水平提高。

5合理计划

5.1库存承受力血液库存量是一个动态量值,应以近1-2周每日平均用血量为参照。血液库存超出控制范围,无论多少都令库存难以承受。

5.2需求变化

5.2.1“季节”之分临床用血有淡季旺季之分,库存血量自然会随着“季节”变化。

5.2.2血液偏型血液偏型是临床供血常见的现象。近年来偏型周期延长,一般持续3至5个月。

5.2.3特殊病例需要如烧伤患者会在几天内消耗大量血浆,重特大烧伤一般需要10000-15000毫升。

5.3血源影响献血有更加明显的“季节性”影响。寒暑假献血人数的减少对采血量造成重大影响,不同献血地点也有影响。因此,应合理安排血源和献血地点。另外,采血计划的执行情况,也可能给库存带来影响,应控制采血量在允许的“浮动”范围。

5.4节假日影响根据节日放假时间的长短和用血情况,血液各品种库存计划应有详细计算。

5.5气候天气影响刮风下雨,酷暑严冬等因素影响到采血,做库存计划时要有提前量,经常关注天气变化,做到有备无患。

总之,做好血液库存管理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采供血工作是一项链条性的工作,并有许多影响因素,科学分析并制定合理的库存计划,才能更好地进行血液库存管理和完成供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