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

孟春

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宿州234000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情况,并制定相应控制措施,为构建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8月的33名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调查科室、暴露环节、暴露病源种,并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不同科室职业暴露发生率:外科(10/33,30.30%),内科(7/33,21.21%),专科(6/33,18.18%),急诊科室(5/33,15.15%),其他科室(5/33,15.15%);血源性病原体构成主要为乙肝、丙肝、HIV等等。结论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与监督,规范操作,提升防范意识,能够有效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

【关键词】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控制措施

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主要指的是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意外被血源性传染者或者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自身被破坏的皮肤或者黏膜[1]。其包括了血液、体液、锐器刺破、病人抓伤、咬伤等等途径。在这些传播途径中,包含了多种疾病的病原微生物,能够引发感染者与及交流者出现感染。为此,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8月的33名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职业暴露现状并研究控制措施。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8月的33名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护理人员主要来自外科、内科、专科、急诊科室、其他科室等等。

1.2方法

护理人员在出现职业暴露后,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并在24h内进行报告,填写相关调查表。调查表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2]及我院具体情况制定,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工种、工龄、职业暴露发生时间、科室、防护情况、暴露方式、污染物、紧急处理情况等等。对调查表进行收集并分析处理。

2结果

2.1科室分布

按照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科室不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3名护理人员中,暴露科室构成比为:外科(10/33,30.30%),内科(7/33,21.21%),专科(6/33,18.18%),急诊科室(5/33,15.15%),其他科室(5/33,15.15%)。发生几率比较高的科室主要有:儿科、急诊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心内科等等。详情见表1:

2.2血源性病原体主要构成

引起33例护理人员职业损伤的血源性病原体主要构成结构:乙肝(17/33,51.52%),丙肝(4/33,12.12%),HIV(3/33,9.09),梅毒(7/33,21.21),其他(2/33,6.06).

2.3暴露方式与致伤原因

33例职业暴露主要暴露方式:单纯锐器致伤27例(81.82%),单纯暴露接触5例(15.15%),锐器致伤并接触污染源1例(3.03%)。锐器致伤原因主要为:空心针、实心针、刀片、玻璃等等。

3讨论

护理人员是直接于患者的最主要群体,也是国内外相关学者公认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人口逐渐增加,人口流动性加大,各类疾病的控制难度日益加大。在医院中病毒性肝炎、HIV等等病菌比较多[3],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

3.1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

降低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是预防,重点在于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因为目前大部分的护理人员在学校期间就已经普及了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因此在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培训的时候可以针对不同科室及其文化程度来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也可以通过定期调查的职业暴露问题来制定相应培训内容。在院内开展相应讲座,将所有的护理人员分批安排培训,并将相应内容制定成册,对主要内容进行讲解与考核,让护理人员充分建立起安全意识。

3.2规范操作流程,避免被锐器伤害

从本次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有单纯锐器致伤27例,占(81.82%)。说明加强护理人员的操作流程规范是十分重要的。严格要求护理人员按照相关护理流程进行操作,禁止弯曲被污染的针具,禁止直接用手分离使用过的针具及针管,禁止手持针具、刀具、尖锐器具随意走动,能有效防止护理人员被锐器伤害[4]。将具有潜在危害废物按照相关正确处理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将尖锐物品放置到密闭、防刺破与泄露的容器中,并粘贴含有警告语的标志,防止误伤。

3.3出现血源性病原体接触后的正确处理

当护理人员发现自身接触血源性病原体后应该立即就近使用肥皂液或者清水清理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清理被污染的黏膜。如果是被锐器致伤,产生伤口,应该立即挤出伤口的血液,再用肥皂或者清水进行冲洗,清理完毕后再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最后包扎伤口。

3.4加强监测,完善职业暴露监管体系

目前在医院中出现职业暴露问题后需要向上级反映,但是反映过程比较复杂,且会根据事件严重程度或受到一定处罚,因此,部分护理人员在出现职业暴露问题后都是自己处理,并不进行上报,这对于了解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与制定相应措施是十分不利的。首先医院需要简化职业暴露的上报流程,将繁琐的流程转变为便利的流程,方便护理人员在出现职业暴露后立即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并得到及时咨询与处理。其次需要加大职业暴露上报的宣传力度,降低惩罚力度,鼓励上报,降低漏报率[5],才能得到准确上报数据。

3.5改善工作条件,打造安全工作氛围

首先是需要改善工作环境中的灯光及光线问题,保证护理人员工作环境明朗,不会因为环境问题出现职业暴露。其次需要加大防护用品的投入力度,保证供给量,让护理人员在正规操作流程下进行操作。再者需要为护理人员提供优质防护用品,降低不必要锐器或高危锐器的应用,推广安全用具。最后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可能出现职业暴露的地方张贴具有提示性的标志,对不同职业暴露发生后的处理流程图也需要在标志内出现,可以为护理人员紧急处理提供参考[6]。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出现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是比较严重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卫生培训与监督,规范其操作流程,提升防范意识,加强职业暴露监管体系,才能有效控制职业暴露问题发生。

参考文献:

[1]陈香,曹胡林,刘菊香等.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体系的构建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3):219-220.D

[2]徐鋆娴,马小琴.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8):565-566.

[3]刘永华,张立群,郭凯等.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9):1809-1810.

[4]唐艳琴,宋秀婵,卫肖云等.135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2,11(3):196-198,201.

[5]覃金爱,黄春芳,赵劲民等.临床医生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3):179-181,191.

[6]李桃.临床医师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及干预[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3):2885-2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