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宫颈息肉的疗效观察赵艳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宫颈息肉的疗效观察赵艳霞

赵艳霞

黑龙江省嘉荫县人民医院黑龙江伊春市153200

【摘要】目的分析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宫颈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宫颈息肉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高频电疗治疗,观察组采用钳夹联合聚甲酚磺醛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流液、创面愈合时间、复发率及肉芽组织增生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息肉采用钳夹联合聚甲酚磺醛液治疗,操作简单、患者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甲酚磺醛溶液;宫颈息肉;临床效果

Observationonthetherapeuticeffectofpolymethophenolsulfoaldehydesolutionintreatingcervicalpolyp

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effectofpolymethophenolsulfoaldehydesolutioninthetreatmentofcervicalpolyp.Methods150casesofcervicalpolypadmittedfromJanuary2017toDecember2017were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eachgroupwere75cases.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highfrequencyelectrotherapy,andtheobservationgroupwastreatedwithforcepscombinedwithpolyphenolicsulfuralliquid.ResultsThepatients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superiortothecontrolgroupintermsofbleedingvolume,fluidflow,woundhealingtime,relapserateandgranulationgrowthrate.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treatmentofcervicalpolypbyforcepscombinedwithpolyphenolicsulfuralsolutionissimple,thepatient'srecoveryafteroperationisfast,andtherecurrencerateislow,anditisworthclinicalpromotion.

[Keywords]Methophenolsulfoaldehydesolution;Cervicalpolyp;Clinicaleffects

宫颈息肉是妇科常见病的一种,由于患者的宫颈管在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下局部黏膜发生增生并向宫颈外突出所致,宫颈息肉有恶变的可能,因此积极治疗宫颈息肉是防止宫颈癌变的主要方式[1]。宫颈息肉患者行摘除术后减少阴道流血及流液、缩短愈合时间已逐渐成为临床医患密切关系的问题。通过对本院收治宫颈息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甲酚磺醛溶液治疗,效果较理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l2月收治的宫颈息肉患者150例,均经宫腔镜确诊,同时排除艾滋病、妇科传染病及心肝肾等主要脏器严重障碍者;年龄27-56岁,平均年龄43.7±6.4岁;息肉直径小于0.5cm者68例,直径0.5-1.0cm者52例,直径在1.0cm以上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息肉大小及息肉数量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宫颈刮片或TCT等检查排除癌变者;常规血常规、阴道分泌物及凝血功能检查,嘱患者于月经干净3-7d后来院治疗;膀胱排空后取膀胱截石位,外阴、阴道、宫颈常规碘伏溶液消毒铺巾,采用窥阴器将宫颈充分暴露。观察组患者取小号卵圆钳夹将息肉蒂固定,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将息肉扭转,使息肉蒂断开,取36%聚甲酚磺醛液用棉签敷于创面并保持1-2min,取下后发现仍有出血者继续使用36%聚甲酚磺醛液棉签压迫止血,对于无出血者则将浸有聚甲酚磺醛溶液的棉签探入宫颈管1.0cm行四周涂敷;嘱患者分别于术后7d、半月、6个月、12个月来院随访。对照组使用FZ-60型妇科高频治疗仪治疗,功率40W,息肉用卵圆钳钳夹并往外牵拉直至显露息肉蒂,将球形小电极头伸入宫颈口约0.5cm处,对息肉蒂部烧灼直至凝固脱落,术毕局部喷敷西瓜霜1次。嘱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各随访1次。

1.3疗效标准

(1)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宫颈管增生物完全消失,宫颈光滑,恢复正常大小为治愈。(2)复发:宫颈口有新的赘生物长出。(3)肉芽增生:宫颈管原有增生物消失但鲜红色肉芽增生物出现。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并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结果

2.1两组止血情况比较

观察组68例宫颈息肉直径小于0.5cm者均采用聚甲酚磺醛溶液止血成功,52例直径0.50-1.0cm者,6例聚甲酚磺醛溶液止血失败后给予高频电灼止血;直径大于1.0cm者30例,药物止血成功13例,其余17例均改用高频电灼止血。聚甲酚磺醛溶液止血成功者7d后创面全部愈合,随访12个月未发生复发及肉芽增生,23例患者由于息肉蒂部较粗、血管丰富改用高频电疗止血退出观察组。对照组75例患者均采用高频电波止血成功。

2.2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流液时间、创面修复时间及性生活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肉芽增生率比较

如表2所示,观察组1年复发率1.33%,未发生肉芽增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5.33%和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3讨论

宫颈息肉是宫颈管黏膜在长期炎症刺激下增生而成的局部突起病灶,宫颈息肉常常有蒂,从基底部逐渐向宫颈外口突出,而蒂部多于宫颈外口附着,在宫颈管壁的为少数。目前,对于宫颈息肉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考虑多与局部受到慢性炎症的刺激有关。经光镜显示,息肉表面被单层高柱状上皮覆盖,与宫颈管上皮相同,中心为结缔组织,可伴有水肿、充血及炎性细胞的浸润。由于摘除时未破坏息肉根部或炎症持续存在的原因,宫颈息肉除去后仍可复发,短则6个月即可复发,宫颈息肉恶变率2%,因此一旦发现宫颈息肉应积极处理,并定期随访。目前临床上治疗宫颈息肉常用的方式有钳夹、激光、微波、冷冻、LEEP、射频等术式,高频电疗术的治疗原理是利用瞬间产生的高热使息肉蒂部变性、凝固、脱落直至割除,治疗效果显著,但术后出血、阴道流液、结痂、脱落及愈合过程中易有肉芽增生等情况。由于高频电疗破坏的仅仅是息肉蒂部组织,息肉基底部位于宫颈管内时无法破坏且无消炎效果,造成炎症持续存在引起的复发率较高。任何术式进行息肉摘除时均应尽量向外牵拉息肉蒂部,使其基底部充分暴露后被破坏,降低复发机会。聚甲酚磺醛液作为高酸性物质的一种,腐蚀性较强,毒性低,且有收敛效果,对创面小血管的收缩和血浆蛋白凝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止血,同时,聚甲酚磺醛液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柱状上皮和坏死组织,使其发生变性,直至脱落,而对正常鳞状上皮组织无影响作用,同时可以有效的抗真菌、细菌及原虫感染,对术后炎性反应及复发机会有明显的减少作用[2]。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钳夹联合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患者术后2-3天排除纸样分泌物,未发生阴道流液及流血症状,术后7d创面已完全愈合,随访12个月,且无肉芽增生,无复发,禁止性生活1月即可,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治质量,而电灼需禁性生活3个月。观察组23例患者药物止血失败的原因是息肉蒂粗、局部血供丰富导致,对照组患者全部止血成功,提示息肉蒂粗、局部血供丰富的患者应采用高频电疗止血,息肉蒂细且血供差的患者,则给予聚甲酚磺醛溶液止血效果显著优于高频电疗。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组仅复发1例,考虑由于聚甲酚磺醛溶液能可以渗透至宫颈黏膜中,使柱状上皮变性、凝固、脱落,同时发挥了抗炎、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

综上所述,宫颈息肉采用钳夹联合聚甲酚磺醛液治疗,操作简单、患者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费晓俊.手术摘除联合爱宝疗液治疗宫颈息肉30例分析[J].江西医药杂志,2010,45:341-342.

[2]徐雪芬,潘芬华,王华峰.宫颈息肉摘除术后两种不同疗法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076-3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