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李兴华菅丽萍侯晨晨刘慧梁冰

李兴华菅丽萍侯晨晨刘慧梁冰

(东北林业大学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诊断法对于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效果进行了探究分析。方法:就本院在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患者的随机分组,给予45例对照组患者二维超声检测,45例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就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较之于对照组患者得到了显著的提升(P<0.05)。结论:借助于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的模式来对甲状腺微小癌患者进行诊断,其还能够获得良好的诊断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关键词】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甲状腺微小癌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100-02

甲状腺微小癌主要指的是一些肿瘤直径小于10mm的甲状腺癌,只有及时诊断出甲状腺微小型癌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才能够很好的避免患者的病情得到进一步的恶化,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近年来我国的医疗影像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使得二维超声以及多普勒超声技术在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过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诊断效果。本文主要就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对于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效果进行了探究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就本院在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患者的随机分组,其中45例对照组给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为(45.7±7.3)岁,肿瘤直径为2~9mm,平均直径为(5.6±1.3)mm。4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46.3±6.9)岁,肿瘤直径为2~10mm,平均直径为(5.9±1.4)mm。就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采取ALOKA36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来作为诊断仪器,选用L12-5作为探头的型号。对照组患者采取二维超声检测,要求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后仰,然后通过枕头垫在肩后部,使其颈部得以充分的显露[1]。所有病患均需要对甲状腺双侧以及峡部的腺体进行常规的检查,并需要通过二维超声的模式来对患者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形状、部位、内部回声以及边界等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再此次基础上对结节内情况进行细致观察。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主要对患者的病灶内部、血管分布、血管形态以及血流信号情况等信息进行细致的观察。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数据计算工作均应用SPSS软件来进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主要就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3.讨论

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表现不明显,病灶小不容易触发,并有着发病隐匿的特征,因此在具体诊断过程中也就容易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对于患者的及时有效质量也会造成一定的程度的影响[2]。针对这一问题,也就要求能够加强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效果,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足够多的诊断依据。现阶段多是通过超声检查的模式来进行甲状腺微小癌的检查工作,其能够对2mm~3mm内的微小结节甲状腺起到良好的诊断效果,并具备有效益价值高自己准确率高的应用优势[3]。借助于二维超声来进行微小癌的诊断时,其实性结节处以极低回声跟低回声居多,并有着甲状腺癌细胞兼职减少以及极少形成反射界面的病理基础。此外患者在二维超声图像表现中还存在有微钙化以及A/L比增加的特征,影像便捷呈现出模糊状,这也是二维超声的具体诊断依据[4]。

近年来我国的超声仪器行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也及促使了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过程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诊断模式还具备有实时性、无创性、经济性、可重复性以及图像清晰的诊断优势,借助于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模式来进行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其能够使得诊断的准确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样也就能够及时诊断出患者的病情,然后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治疗模式来进行治疗。此外在相关研究中还发现了甲状腺微小癌具备有特异性声像图改变的情况,因此在大部分的情况也能够得到明确的诊断。

在本次研究之中主要就两组患者的影像学诊断结果以及术后手术病理结果的符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7.78%,较之于对照组患者的77.78%有了显著的提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甲状腺微小癌具备有临床症状不够明显以及发病隐匿的特征,在具体诊断过程中还存在有较大的误诊率跟漏诊率,但是通过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模式,还能够促使甲状腺胃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而使得患者的早期诊断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朱敏.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效果分析[J].影像技术,2018,32(1):38-40.

[2]郭丹梅,李逢生.甲状腺微小癌的二维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5,11(8):840-842,844.

[3]刘霞,姜晓龙,张禄桐.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效果[J].医疗装备,2016,5(20):127.

[4]李慧敏,廖晓红.甲状腺微小癌的二维超声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67(84):103-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