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医疗设备维护其及保养

/ 1

浅论医疗设备维护其及保养

潘学军

潘学军(黑龙江省红五月农场医院161446)

【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1-0387-01

随着现代科学和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医疗设备不断涌现,从而丰富了诊断治疗手段,而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技术、医学实验、教学和科研等各项业务的基础。先进的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技术进步的象征,是临床医生诊治病人不可或缺的武器,其状态的好坏往往成为影响医疗工作成败的关键,如何保证这些设备长期稳定地为临床服务,是我们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需要共同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根据日常工作的经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消除隐患、控制范围,防止故障进一步扩大,才能有效降低维修成本,进而提高设备使用率。

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是设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一种事前预防,且是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良好的维护保养,是避免或减少设备故障的重要因素,是提高设备使用率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医疗设备的功能,保障医疗活动的正常进行。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维护保养制度化医疗设备维护和保养一定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简便、实用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并严格监督执行。

2岗前培训设备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熟悉设备基本原理和操作,只有了解设备基本信息,才能对设备进行正确的维护和保养,每台设备购进安装后,相关的医、护、技使用人员,设备维修人员必须参加安装工程师的培训,培训内容是理论和实际操作,使相关人员熟悉操作和保养,了解机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只有正确熟练使用机器,才能减少由于使用不当而造成的故障。

3日常保养

3.1防尘、防潮: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灰尘等物质的入侵,当这些故障隐患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削弱设备的性能,所以在日常工作中,防尘、防潮尤为重要。灰尘附着在电子元件的表面时,既影响散热又容易影响电器本身的性能,同时潮湿的灰尘容易使电路短路,增加了仪器故障率。所以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随时监测设备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等,并做好登记,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做好防尘清尘工作。

3.2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还应注意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异常的响声、气味等。异常响声一般是由于机器运转不良造成的,一旦发现必须马上停机,通知维修人员进行检修,决不能带病工作,以免故障扩大。气味异常一般是由于电路或电子元件短路或损坏造成的,一旦发生,必须马上检修,找到气味来源,更换元器件,减少大的故障发生。

4定期保养日常保养只是仪器设备表面的清洁及简单的信息观察,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某些元器件的老化、磨损,其性能会有所降低,而操作人员很难及时发现这些隐性故障,设备就会长期处在带病工作的状态下,给设备的可靠性或安全性带来不良影响。为及时消除这些隐患,设备科维修人员还应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内容包括对仪器设备的精确度、性能及安全性、可靠性、参数的正确性等进行检查和维护。在定期拆机维护时,还要对电路板及电子元件进行清洁并检查电源供应及接地情况,进行除尘、去潮、润滑等处理,检查元器件有无老化、开焊、变色等现象。根据不同设备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维护、检查、校准等工作,能及时发现设备自身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隐患,提高设备可靠性,保证患者检查的安全性,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5巡视制度建立切实可行和细致入微的定期巡视制度,设备科人员要经常深入到临床科室,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日常保养情况,并察看相关登记记录,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自身的故障隐患。通过积极主动的服务,及时为临床医技科室排忧解难,真正体现设备维修人员的价值。

总之,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是提高设备完好率的重要保障,是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延续,也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之一。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制度,进行科学的维护保养,才能将医疗设备故障率降到最低限度,提高设备使用率,为临床诊治工作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