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产房助产士针刺伤因素分析与对策

/ 2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产房助产士针刺伤因素分析与对策

张知翠罗晓菊漆春燕周红艳

张知翠罗晓菊漆春燕周红艳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产房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

目的:探讨助产士针刺伤的因素为防护提供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院不同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职称的18位助产士进行调查。结果:本院助产士针刺伤发生率为667%,10年工龄以下的助产士发生针刺伤8人(6670%)18例次(7830%),≥10年工龄的助产士发生针刺伤4人(333%),5例次(2170%)。结论:年轻助产士发生针刺伤率较高,应加强年轻助产士标准预防意识、规范职业防护培训,保护助产士健康。

【关键词】助产士;针刺伤;防护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FactorsofNeedlestickInjuriesamongMidwivesandPreventiveMeasures.

Method:Aquestionnairesurveywasconductedin18subjectswithdifferentages,educationlevelsandranksofprofessionaltitleintheHospital.

Result:Theincidencerateofneedlestickinjurieswas6670%.8subjects(6670%)withless10years’seniorityincurred18needlestickinjuries(7830%);4subjects(3330%)withover10years’seniorityincurred5needlestickinjuries(2170%).

Conclusion:Theyoungmidwiveshavehigherriskofneedlestickinjuries,soitiscriticaltointensifythetrainingoftheyoungmidwivesfortheknowledgeofprofessionalpreventivemeasuresandtoimprovetheirstandardandprofessionalprotectiveawarenesssoastoensuretheirpersonalhealth.

【Keywords】Midwife;NeedlestickInjuries;PreventiveMeasures

【中图分类号】R723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06801

近年来,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防护问题已越来越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助产士要接触大量的血液、羊水、分泌物及各种排泄物,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为了解助产士这一特殊群体的针刺伤情况,寻求降低助产士针刺伤的有效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笔者对四川省妇幼保健院产房18名助产士进行针刺伤情况调查,并提出防护对策,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取助产士共18名作为研究对象,均来自本院,调查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发生的针刺伤情况。被调查助产士年龄20~48岁,平均29岁。工作年限1~20年,10年以下工作年限的助产士10人,10年以上工作年限的助产士8人;其中护士6人,护师10人,主管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1人;助产士文化程度本科4人,大专14人。

12研究方法:采用四川省院感中心统一的调查表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的一般情况、针刺伤发生次数、针刺伤原因、针刺伤程度、针刺伤后的处理、追踪检查等。共发放调查问卷18份,回收18份,有效问卷18份,有效率为100%。

13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录入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

2结果

21针刺伤情况:

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在被调查的18名助产士中,有12人发生过针刺伤,针刺伤发生率为667%,尤其以手术缝针的刺伤频次居多。针刺伤发生最多的1人达4次,最少1次,累计23次,平均192次/人。

22助产士对针刺伤后的心理状况,如表1所示

25上报及处置情况:

12名发生过针刺伤的助产士中仅有5名在针刺伤后主动上报院感科,上报率为417%。其余人员因被干净针头、安剖等针刺的基本未上报,上报的是被血液污染或有传染疾病患者的针刺伤。所有人员在针刺伤后能够按标准预防程序处理,掌握冲洗、消毒、包扎处理程序,在明确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在自身抗体不足的情况下主动接种疫苗或定期医学追踪,暂未发现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疾病。

3讨论

31针刺伤的原因分析:

以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助产士针刺伤问题较严重,调查的18名助产士针刺伤发生率为667%,据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来看,针刺伤的因素主要与工作经验和受教育程度有关。究其针刺伤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311助产士工作的特殊性是导致针刺伤高发的主要原因[1]。助产士在接生过程中为会阴撕裂或侧切的产妇进行缝合时,较深的伤口不能在肉眼直视下缝合,为了不留死腔,往往需要用另一手指探查缝合,这就大大增加了针刺伤的机会。在会阴裂伤严重时,缝合伤口困难,常常需助手经肛门食指探查直肠内引导缝合,此时缝合者对伤口深浅掌握不当,易出现缝针刺伤配合者食指。

312操作不规范。不习惯用镊子夹取缝针,直接用手去接触缝针,加大了刺伤的风险。部分人员操作不熟练,经验不足,尤其是工作量大,超负荷工作,身体疲劳,工作忙乱,缺乏应急处理能力等都易引发刺伤的发生。有李毓琴文献报道,健康的医务人员患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2]。

313对职业暴露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职业安全教育,防护意识淡薄,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废弃的锐器未严格处置。

314基本功训练不足,心理素质不过关。低年资的一些助产士在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尤其是在患者发生大出血时,因心理紧张,操作不熟练,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32对策

321强化针刺伤职业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减少暴露的发生率,将职业防护知识纳入日常考核范畴。

322强化标准预防理念,实施标准预防措施,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可以防止30%以上的锐器伤的发生[3]。针刺伤发生的的原因多与工作忙碌、粗心、注意力不集中、技术不熟练、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有关。因此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接生前后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在使用缝针时尽可能使用持针器、镊、钳等夹取,切忌用手接触缝合针。此外,工作时注意力要集中,小心谨慎,一旦发生针刺伤后要正确处置,应立即从近心端向外尽可能多的挤出伤口的血液,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反复冲洗,再用碘伏及70%乙醇擦拭消毒。使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针头及时清理置入锐器盒内,防止刺伤自己或他人。禁止使用过的针头回套针帽,掰安瓿时要用纱布包裹,不要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安瓿。

323建立完善的登记报告制度及预防体系。发生针刺伤后要及时上报,及时进行危害程度评估,寻求有效的预防和保护措施[4]。针刺伤处置后,还应建立档案及医学追踪制度。如明确是被HBV阳性污染物污染的锐器刺伤时,而损伤人员又存在职业暴露高风险时,要在24h内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发生被HIV阳性血液污染物污染的针刺伤时,由HIV疾病专家经过风险评估分析后,确定损伤人员存在职业暴露高风险时,要在24h内口服ZDV,并定期医学追踪。

324增强机体免疫力。助产士工作在高危环境中,加之近几年人口出生持续增长,助产士工作量越来越大,经常超负荷工作,处于疲劳状态,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5]。因此助产士应劳逸结合,加强身体锻炼,定期体检,对乙肝抗体阴性人员,注射乙肝疫苗,以产生保护性抗体。做好防护工具的使用,确保人身安全,降低职业危害。

参考文献

[1]贺化梅,王雪梅,董会清.助产士职业伤害及防护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8,(17):183

[2]李毓琴,李蓓敏,吴燕.780名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J].当代护士,2007,5:9092

[3]蔡小梅,陈小燕.标准预防教育对助产士职业暴露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01):6364

[4]申立燕,申黎明,罗海娟.助产士锐器意外伤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04):101102

[5]刘艳梅.产房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