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对比分析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价值

李晓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放射科上海202150

摘要:目的:比较CT和增强CT应用于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80例在我院进行手术或组织活检确诊为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患者84例,并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予以常规CT检查,对照组予以增强CT检查,比较两组病理诊断情况,并评估上述两种诊断手段的临床准确度。结果:对照组临床准确度为64.3%,最小种植灶为(2.4×1.8)cm2,平均种植灶宽度为(5.2±2.1)cm,长度为(6.1±1.7)cm;实验组临床准确度为90.5%,最小种植灶为(1.1×0.9)cm2,平均种植灶宽度为(3.8±1.9)cm,长度为(4.1±1.0)cm,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CT诊断方法,采取增强CT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能够有效提高小种植病灶的诊断率,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CT;增强CT;碘海醇;腹部肿瘤;腹腔转移

恶性肿瘤细胞有独特的生物转移行为,能够对肿瘤的病情发展造成直接影响,这对患者的疾病恢复及预后密切相关[1]。只有在恶性肿瘤疾病早期准确的评估病情,明确种植病灶的具体状况,才能对肿瘤转移规律进行分析,从而开展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2]。CT诊断是临床肿瘤疾病的重要诊断措施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增强CT诊断因其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在临床得到广泛开展[3]。本研究选取80例在我院进行手术或组织活检确诊为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患者84例,通过对比常规CT和增强CT的诊断价值,以期指导临床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诊疗方案,取得较为满意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80例在我院进行手术或组织活检确诊为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36~80)岁,平均年龄(60.4±9.7)岁,其中30例患者通过手术已明确原发灶,部分患者有多处原发病灶,确定的原发灶共计34处:胃癌15例,结肠癌6例,卵巢癌10例,肝癌1例,其余均为胆囊癌;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35~82)岁,平均年龄(60.8±9.3)岁,其中29例患者通过手术已明确原发灶,部分患者有多处原发病灶,确定的原发灶共计33处:胃癌13例,结肠癌8例,卵巢癌9例,肝癌1例,胰腺癌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状况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

1.2实验方法

本研究CT检查仪器选择飞利浦公司生产的MX8000型号,造影剂为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碘海醇试剂,具体碘含量为300mg/ml。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CT诊断检查,配置造影液,标准被碘含量在每毫升3mg,在进行检查前一小时嘱患者口服1000ml,在进行检查前10分钟再次嘱患者口服500ml,检查时帮助患者取仰卧位,CT扫描过程中应当保证扫描厚度为10mm、螺旋距离为1.0,部分存在腹腔组织粘连者可采取俯卧位。实验组患者采取增强CT检查,检查方法和对照组相似,但需要在静脉团注射造影剂,速率维持在3ml/秒。

1.3分析方法

完成CT检查后由我院三名影像科资深医师完成阅片,将读片情况和病理组织检查报告进行比较,分析并统计临床准确度、最小种植灶大小、种植病灶平均长宽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患者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病灶诊断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准确诊断者为27例,临床准确度为64.3%,实验组患者中准确诊断者为38例,临床准确度为90.5%。对照组临床准确度为61.2%,最小种植灶为(2.4×1.8)cm2,平均种植灶宽度为(5.2±2.1)cm,长度为(6.1±1.7)cm;实验组临床准确度为95.2%,最小种植灶为(1.1×0.9)cm2,平均种植灶宽度为(3.8±1.9)cm,长度为(4.1±1.0)cm,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腹部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随着病情进展,肿瘤细胞发展转移的可能增大,临床出现腹腔转移对进一步治疗造成影响,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4]。腹部恶性肿瘤腹腔内转移会对机体重要脏器造成浸润,临床治疗十分棘手,预后疗效交叉,提高对腹腔转移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以期在疾病早期进行有效干预十分必要[5]。腹腔结构相对复杂,临床常规CT检查对于肿瘤腹腔转移评估效果有效,这使得增强CT在腹腔肿瘤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开展[6]。

本研究选取我院进行手术或组织活检确诊为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患者,比较常规CT和增强CT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对照组临床准确度为64.3%,最小种植灶为(2.4×1.8)cm2,平均种植灶宽度为(5.2±2.1)cm,长度为(6.1±1.7)cm;实验组临床准确度为90.5%,最小种植灶为(1.1×0.9)cm2,平均种植灶宽度为(3.8±1.9)cm,长度为(4.1±1.0)cm,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病灶相对微小,常规CT检查往往难以完全显现种植病灶,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增强CT明确诊断。相对于常规CT检查,增强CT能够明显提高临床诊断准确度,唯一值得注意的是,增强CT检查需要注射造影剂,者可能会造成部分患者身体不不适,特别对于部分肝肾功能不全患者,这是临床限制增强CT检查的主要因素。

综上所述,相对于常规CT诊断方法,采取增强CT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能够有效提高小种植病灶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志雄,胡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1,8(4):9-11.

[2]王涛,王野,张树龙.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致心律失常作用及其与自主神经的关系[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2):265-269.

[3]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内科杂志,1981,20(4):254-255.

[4]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依据和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37(5):403-404.

[5]王蓓.睡眠呼吸障碍与冠心病及心律失常[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0,9(1):2-4.

[6]李虹,杜以明.冠心病合并OSAHS患者夜间心律失常情况分析[J].山东医药,2009,49(51):52-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