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利工程现状及施工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农业水利工程现状及施工要点分析

席恒翠吴良美

席恒翠吴良美

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水利局

摘要: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农业水利工程上已经加大了投资力度,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其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市场经济的影响,各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工程建设的盲目性等。这些因素都阻碍了我国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工程不能得到落实,将严重影响农业的生产和农民的生活,进而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可见,我国的农业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各地方政府一定要把国家的方针落到实处,应积极配合建设农业水利工程。本文对农业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农业水利工程的管理对其的重要性,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前言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但人口众多的非均衡国家。之所以非均衡是因为我国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出现极大的差异性,尤其是农业生产方面,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复杂性的特点。特别是对于地理位置较为复杂的西部地区,同时由于水资源的缺乏,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如何提高农业对水资源的利用成为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课题,广泛修建农业水利工程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1农业水利工程现状

1.1无统一规划,加大了管理难度

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业水利工程,其特点是规模较小,一般都是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这是因为部分地区考虑到灌溉和防洪涝的需要,所以采取的是小区域水利工程建设,并没有从整体上去做统一的规划,这就使得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在整体上呈现面广、线长和分散的特点,在建设后期的管理工作中加大了难度。

1.2工程年代久远,使用效率低下,达不到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大部分的农业水利工程都是上世纪60年代所建,经过几十年的使用后已经出现各种运行问题,甚至某些工程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时代的变化和现代社会对农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当初采用的施工技术水平本身已不能适应现在的施工要求,这使得大部分工程的配备设施不完善,对农业的灌溉率较低,很难发挥最大的效益。

1.3农业水利工程不配套,地区性的防洪不达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区域的

重要性越来越显得重要。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上各区域的地形特点不相同,所以许多地区的农业水利工程只注重对农业的灌溉功能,忽视了防洪的考虑。尤其是对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因为地势较低,一旦在遇到洪水季节时,当初建设的农业水利工程根本达不到防洪的标准,造成了对农业无法挽回的损失。

1.4重建设,轻视管理

技术要点是农业水利工程施工的关键因素,而后期的管理也具有重要的重要。但目前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多数注重的是建设过程中采用何种技术,而忽视了后期的过程维护,这也是我国传统农业水利建设的一大诟病。即使是采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形成良好的管理和维护,可能会造成过程设施的老化,使过程服务于农业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更有可能形成安全问题。

2农业水利工程施工要点分析

2.1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前的注意事项

关于我国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首先必须要弄清楚我国农业水利的系统性,其中,服务于我国农业的水利工程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蓄水工程、引水工程和提水工程,通常情况下,对工程形式的选择是以我国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作为依据。不同区域的水利工程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国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要形成统一的水利系统,如何维护这个水利系统显得非常重要。其次,要分析我国农业水利准公共物品性,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有效性正是来自于前面所述的系统性,这个系统性是由多个单个区域的灌溉区和单个水利工程构成。对于单个灌溉区来讲,由于农业灌溉受自然因素较大,很难保证灌溉水源的及时有效性。所以,在这里必须提高对雨水的集蓄而加以利用,注重水环境的协调性和可持续利用性。

2.2关于农业水利工程中的主要灌溉技术分析

1)地面灌溉技术。地面灌溉技术是我国农业水利工程施工中普遍采用的灌水技术,它分为沟灌、畦灌和漫灌等几种主要形式,其特点使施工较为简单,但同时在该技术的施工中要注意保证输水渠道的完整性和其它问题的防范。在农业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中,必须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灌溉技术的质量。首先要根据各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地形特点,精细平整土地,合理设计沟、畦规格,这样才能大大提高灌水效率;其次是改善流水方式,让流水尽快完成田面上的运行过程,提高对水的利用率;另外,要采用合适的放水设施,比如采用管道输水和明渠输水两种结合的方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能够实现沟畦灌水自动化;最后,为了提高农作物根部对土壤的透气性,必须加大地面灌溉的湿润度,有利于农作物对水资源的吸收。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水利工程的输水质量。对于农业水利工程之一的引水工程来说,重点在于渠道输水方面,现代农业引水工程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应用,对于大型的渠道输水能够采用自动控制的方式以满足农业灌溉的需要,这样既能够使工程简单化,也可以达到经济合理的目标。

3)注重生态资源与农业水利工程相结合,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由于生态环境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生态系统,所以在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结合生态环境,充分考虑地区性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在修建蓄水工程时,要对周边的气候特点进行考察,并对水生物和水体功能进行分析,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做到生态水利工程与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结合。

2.3关于农业水利工程施工后期的管理维护要点分析

1)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确保农业水利工程的持续利用。农业水利工程服务的对象是农村,其主体是我国广大的农民,所以在对农业水利工程的后期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培养农民的主体意识,建立农民参与的管理模式,并将管理知识传授给他们,让他们参与农业水利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的持续利用。

2)加强群众对农业水利工程的保护意识。由于我国地域性较广,农业水利工程的系统性决定了我国水利工程具有跨度大的特点,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利益纠纷问题。这时就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提高群众对农业水利工程的保护意识,让他们树立大局观,并使其认识到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为农业和广大群众服务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最大效益。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范围将会逐渐扩大。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中,要注意分析我国的地域特征,除了采用先进的技术之外,还要重视对后期的管理,这样才能实现农业水利工程对农业服务的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叶明东.浅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科技致富向导,2011.

[2]张茜.浅谈农业水利施工过程中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性.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