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活跃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真实活跃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柳军

〔关键词〕真实活跃高效课堂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走过了艰辛的十年路程。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我们教师的理念得到了转变,但也不乏陷入怪圈之中:聆听的讲座越多,观摩的教学活动越多,有些教师反而使自己无所适从,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在当前针对某些公开课中的“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了放任与浮化、虚假与做作,在貌似完美的面具下面,有些“中看不中用”的课堂是以牺牲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体验为代价的,是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弱化。那么在新课改理念下,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我们追寻的理想课堂呢?笔者认为我们要理性的重新审视课堂,强烈呼吁我们的课堂应该返璞归真,只有“真实,活跃、科学、有效”的课堂才是我们追寻课堂,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1当前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误区

作秀课公开课经常出现以下场景:一种是教师一提问,全班学生积极响应。接连三问,学生回答正确无误。那么教师是否应该反思一下,这些问题是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吗?有什么意义?能不能问点儿学生不会的问题?另一种情况是当学生在思考一个问题出现不同的假设和推论时,教师“作秀”似的倾听学生的发言,然后借某一学生之口推出教师早已认定的标准答案,这种披着合理外衣的教学方式比明显地给出标准答案的方式高明不了多少,甚至更加恶劣。如果我们要的只是那个标准答案,那么或许我们得到的只是“大海里露出的冰山的一角,然而失去的却是水面下面整座冰山的主体。”师生追求标准答案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否定了结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否定了学生内心世界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我们不难想象,这样的公开课还有必要上吗?早就该摈弃了。

精彩课:许多公开课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天衣无缝、一帆风顺,教师讲完结束语后,正好响起下课的铃声;有些老师一节课的板书工整得像一首小诗格外好看。的确,这样的课很中看、很精彩、很“完美”,但深究下去,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课堂实质上“精彩不实在”、“中看不中用”。它使课堂失去了生命,成了工厂的操作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常常不知所措,“沉默是金”,常常“不懂装懂”、“懂装不懂”,常常答非所问,辞不达意,常常不说自己想说的话,尽说老师想要的话,提出的不是“真的问题”,而是“假的问题”,是摸着教师的心理、脾气、照着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假问”。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关注的不是学生,不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是怎样学到的?而是教师自己的教学“预设”是否与学生“达成”一致。

形式课:时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时真的也在赶时髦。前几年,学习洋思教学经验:先出示教学目标,再组织教学活动,不管学生认不认识字,总之来个一、二、三条或更多条出示,让学生读。说实在话,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能认识几个字,能读懂吗?岂不是多此一举?再如现在流行的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教师分组,提供学习讨论的主题,学生组内讨论探究,教师站立一旁少则几分钟,多则十几分钟、二十几分钟。最后来个总结,这样的合作,能让学生真正领略到什么是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吗?能提高课堂效益吗?随后,各地都掀起了学习杜郎口的教学模式活动,应该说那里的老师、学生享受的是真正课堂,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现了“我的课堂我主宰”。细想,这样的形式有的可以要,有的绝不能带进我们的课堂,因为我们觉得还是还学生一个真实的学习状态为好。

多媒体课:我们平时上课都用多媒体吗?不一定,为什么上公开课一定要用多媒体?多媒体课件是不是一定要用到底呢?首先我认为多媒体课件要合理使用,准确定位。多媒体是我们教学的辅助教学手段,它是我们根据教材特点而为了突破重难点而采取的必要,有效的教学手段,而不是我们课堂的全部。多媒体课件一用到底的后果就是由课改前的人灌变为机灌,其实机灌比人灌更可怕。目前,在我们看到的许多公开课中看到的现象我们的老师是放映员,一放到底。从地位上来讲,由于受多媒体的束缚,多媒体课件是最主要的,老师是第二位的,最后才是学生,人灌忽略的学生,突出的是老师,机灌就连我们老师也失去了角色地位,老师也是跟着多媒体课件走,更何况学生呢?这样的课堂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其次,使用了多媒体是不是就是实施了新课改,我认为不一定。课程研究中心吴刚平教授曾说过“真实的教学情景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和不确定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不是为了观赏”。一节课都是一个课件控制着完成的课,有些课件还做得非常“花哨”、“好玩”,但恰恰是这所谓的美观,让本来很简单的课变得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这样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也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我们不去计算这些花费了老师多少有效的劳动时间和精力,更不去研究课的内容是否采用复杂的形式,我们要的简单的课堂,真实的课堂,有师生交往的课堂。

2呼唤真实、活跃、科学、有效的高效课堂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真实高效的课堂呢?笔者认为: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真实高效的课堂。

“真实”“唯有真课堂,才有真精彩”。真实的课堂尽管有许多地方不完善甚至缺陷,却是好课的前提。好课应该体现在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哪怕起点再低,只要是有利于学生成长,使学生在这节课中有真正收获的课堂就是好课。好课应该产生在平常教学中,而不是观摩课。没完成的课当然有遗憾,但是这种未完成的原因若是因为学生提出意外的问题并且得到解决,那就值得。真实的课堂是不能作假、作秀的,这里的真实是相对于为了上公开课的做假行为。有的公开课是许多人帮助主讲者准备的,主讲者已经丢失了自己,甚至为了得到预期的效果,事先多次彩排,这就不能算真实了。真实、实效(平时怎么上的现在就还怎么上)的公开课本来就应该是平常课,家常课、原生态课,也恰好是在这些平常课中孕育着并培养了老师的风格。

“活跃”活跃首先指思维上的活跃。活跃不同于热闹。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实现真正思维的碰撞。比如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从思维火花、智力培养、智慧训练为目的的,这可能会带来课堂上的“混乱”,所以更需要教师提高把握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越活跃生成的问题越多,关键是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筛选出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推进教学。“活而不乱”需要有一段时间进行有效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培养好了,能“活”起来但却“不乱”。目前教材内容已经既定,需要教师活化它。新课改下的课堂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

“科学”主要是指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讲课的内容要符合科学,不能讲错。如果老师在讲台上说错话,读错字,甚至出现常识性的错误,这样的课肯定不是好课。当然学生也会原谅老师偶尔犯的错误,可是经常这样,学生会看低老师的。

“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是否获得了最大进步或发展。我们提倡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因此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让我们共同感受真实活跃的高效,体验真实高效的活跃,收获活跃高效的收获,教学相长,一起去追寻那真实活跃的高效课堂吧!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