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监督单位降低执法风险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基层卫生监督单位降低执法风险探讨

郭卫红

郭卫红(深圳市福田区卫生监督所广东深圳518040)

【摘要】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基层卫生监督执法部门的执法难度在不断增加,政府对各执法部门提出了新要求,并实施了对执法人员责任追究、责任倒查制度,很多基层卫生执法人员都深感责任风险的存在。面对这种执法环境,如何能在执法过程中合理规避执法风险,也是基层卫生执法人员迫切需要学习掌握的技巧。本文结合基层卫生执法工作经验,从卫生监督工作的内部工作流程方面探讨降低执法风险。

【关键词】基层卫生监督执法风险探讨

基层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在日常卫生监督工作中,可谓是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服务对象及辖区居民服务,也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认可,随着社会、公民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在逐渐增强,执法部门的执法难度在不断增加,政府对各执法部门提出了新要求,并实施了对执法人员责任追究、责任倒查制度,使卫生监督部门成了坐在“火山口”的高危部门,很多基层卫生执法人员都深感责任风险的存在,现场执法工作的风险也随之增高,面对这种执法环境,如何能在执法过程中合理规避执法风险,也是基层卫生执法人员迫切需要学习掌握的技巧。作为基层的卫生监督人员,更多地在思考,如何能更好、更有效地按职责监管辖区的公共场所及医疗机构,并指导这些经营机构按规范要求做好其本职工作,合理规避经营风险,但卫生监督员的执法风险颇少被提及,面对越来越多的基层卫生监督员被责任追究案例的发生,执法所产生的风险应该引起执法人员的高度重视。

对于基层的卫生监督执法者来说,执法风险主要体现在行政许可、现场监督及行政处罚上,在日常执法工作中,如果能在卫生监督工作的内部固本强基,相信能达到降低的执法风险的目的。

1加强对基层执法人员的培训

有人说培训是最好福利,笔者认为培训也是最佳的风险防范风基石。通过培训,增强一线执法人员对执法风险的防范意识,只有在思想上重视,才能在行动上如履薄冰,在整个执法过程的关键点上慎重为之。

1.1定期组织开展专题卫生法律应用培训,及时通告现执行的卫生法律法规在应用中存在的缺陷,在日常工作中尽量避免使用有缺陷的法律条文作为执行的法律依据,降低执行卫生法律法规中的风险。

1.2专人负责定期收集、分析全国被责任追究的卫生监督员案例,并对各地的案例进行剖析,开展专题培训,并从这些案例中查找出在卫生监督员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点,不断警示基层人员的执法活动,防止重蹈覆辙,通过案例分析、培训,使执法人员在思想上能够高度重视,在执法过程中绷紧防范风险这根弦。

2完善、落实卫生监督制度,让制度成为防范风险的防火墙

2.1在行政许可方面

按照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及时将许可的项目、工作流程、规定程序和时限等在网站公示,索取办理许可证的资料均有相对应的规定作为依据,严格做到依法许可,此外,通过对办证系统、办证流程的定期稽查,确保电子审批时效符合要求,提高行政审批速度和卫生许可效率,降低行政许可方面的风险。

2.2在日常监督方面

通过适当设计工作流程,将预防、控制或最小化风险的暴露机会,如制作细化执法工作流程,依法、规范化执法,养成及时准确地留下清晰监管痕迹的习惯,避免粗暴执法,并应用高科技手段监督,尽可能多留下照片、影像等资料佐证,力争将执法风险控制在最低点。

2.3严格落实好行政处罚制度

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严格按行政处罚法八个基本原则处理行政处罚,严把处罚审查关,对每一例处罚案件均精雕细啄,穷尽所能,使每一例案件能经得起诉讼的检验。

2.4落实好信访制度

高度重视群众来电、来信、来人等进行投诉、举报等进行反映问题,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并根据信访条例要求的时限完成投诉处理工作,并安抚、答复好投诉人,防止投诉人将怒气、怨气转向行政机关,造成新一轮投诉。

3加强与司法部门沟通

定期与法院、检察院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区司法部门对卫生渎职罪案例的起诉、判案思维,及时调整现场执法的行为,尽量做到能够合理规避执法风险。

4加强出执法风险的应急处置能力

在市一级卫生监督单位的层面成立法律应对小组,储备专业人才,及时收集全市范围内执法方面存在的缺陷,讨论解决的方法,规范全市卫生执法行为,在市、区、街道等卫生监督部门出现执法风险时有应急对策,及时处理出现法律风险后的法律问题,做全市卫生监督员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