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非标示量血液产生原因分析及预防

/ 1

无偿献血非标示量血液产生原因分析及预防

黄公昌王磊王国宁

黄公昌王磊王国宁(青岛市中心血站山东青岛266300)

【关键词】无偿献血非标量血液献血反应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9-0185-01

在无偿献血工作中,产生非标量血液是难免的。由于非标量血液与保养液配比不平衡,易造成血液理化性质及红细胞生理功能变化,如果用于临床则易导致输血反应的发生,故一般作报废血处理。为预防和减少非标量血液的产生,避免血液资源的浪费,现将本采血点三年来非标量血液的产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9你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本采血点无偿献血者20508人次。献血量200-400ml,均使用一次性采血袋采血。

1.2方法

按《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筛选献血者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无菌技术)操作。采血前,采血工作人员先取得献血者合作,选择合适的采血椅,伸直胳膊。在肘窝穿刺点上方6cm处系好止血带,松紧适度,选择粗大、弹性好且宜固定的头静脉、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用无菌棉签蘸取碘伏消毒后穿刺(消毒面积不小于8*10cm)。采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献血者反应及血流速度和采血量,并做好献血者心理护理,以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1.3非标量血液的判定标准

按《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采血量在标示量±10%为正常,<10%或>10%均按非标量血液处理.

2结果

共产生非标量血液75例,具体见下表

原因献血量200ml献血量300ml献血量400ml所占比例%

献血反应21152074.7

穿刺因素44618.7

其他因素1226.6

所占比例%34.72837.3100

3讨论

由上表可看出献血量对非标量血液产生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献血者献血时由于恐惧、紧张或饥饿、疲劳等原因引起献血反应而被迫终止采血是造成非标量血液产生的主要原因,占74.7%。其次是由于献血者血管过细或穿刺不利导致血流缓慢、凝滞而产生非标量血液。第三是人为差错,由于采血称异常、工作人员在换血袋过程中扣皮不当以至过早拔针或者因为献血者活动幅度太大导致采血针头拖出等意外因素导致非标量血液产生。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应该加大宣传,做好献血者的心理引导和护理,此外可在献血前给予献血者糖水或点心服用,以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穿刺技术和责任心,在采血前认真检查设备、定期校正,并合理安排人员,以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忙而不乱[1]。

参考文献

[1]宋俊荣,彭慧花,谭延伟,张蕾.无偿献血中非标量血液产生的原因浅析.中国输血杂志,2010,23(3):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