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护理工作量测算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门急诊护理工作量测算研究进展

郭丽华丁思悦

郭丽华丁思悦(辽宁省人民医院辽宁沈阳110016)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4-0379-02

【摘要】本文对目前门急诊护理工作量测算方法及研究现况进行了总结,提出应结合门急诊实际护理工作量选择一种科学、合理、方便、快捷的测量方法,为门急诊护理人力资源配备提供依据。

【关键词】门急诊护理工作量测算方法研究进展

门急诊是医院的社会“窗口”之一,门急诊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医院的声誉和社会、经济效益,影响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而护士工作量的测定又是决定护士人力配置的一个重要因素[1]。任何工作只有在量的基础上才进行质的评定,合理、有效地测量门急诊护理工作量,才能够真实反映科室工作情况及护理服务的可及性,为科学分配护士和有效控制护理质量提供依据。目前我国各医院所采用的护理工作量方法不尽相同,但门急诊的护理工作量的测量方法的研究非常少,现将目前门急诊护理工作量的测量方法综述如下。

1护理工作量概念的界定

护理工作量又称护理工作时间,指“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必须进行的护理工作所需要的护理时间总量”,即各级护理所需时间的总和,直接、间接护理时间的多少及比例。任小英等[2]将护理工作量分为直接、间接和非护理工作量。测量护理工作量之前,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明确界定护理项目范围。Morris指出,护理工作量的重点在于其范围应足以包括护理工作的各个方面[3]。

2门急诊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

国外关于护理工作量测量的研究已趋于成熟,现有的护理工作测量方法多种多样,但总的目标是推算出病人所需要的护理时数。按照Hughes的观点,将现有的测量方法分为以护理活动为基础的测量方法(ActivityClassificationSystems)和以患者需要为基础的测量方法(PatientClassificationSystems)。前者记录护士对患者的护理活动及各项活动花费的平均时间,此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忽视了护理活动的整体性,平均护理时数并不能反映患者的实际护理需要[4]。后者测量方法是以患者的需要为基础,得出的时间比较准确,但护理标准时间是随着护理操作水平的提高动态变化的。根据Nagaprasanna等对医院的一次调查显示,在1000所使用工作量测量的医院中,42%的医院采用自行设计的方法[5]。这说明现有的公开发行的测量方法不能满足各医院的要求。现将我国医院门急诊护理工作量测算方法综述如下。

2.1计数法计数法即记录护理操作的数量(人次)。简单计数统计法就是记录护理操作的数量(人次)。此种计数方法简单方便,适用于门急诊输液室。吴小燕等[6]对门诊输液室的工作量运用两种记录方法进行了计数统计的比较,一种是每日专人计量法,另一种是个人每日自行计量法。结论是每天自行计量是实行护理工作量化的较好方法。韩青[7]根据儿科门诊各班技术含量及所负责任不同确定不同分值,每月最后一天计算总分。但上述方法对不同门诊就诊的患者的实际需要水平、护理活动的复杂性以及护理质量等问题考虑不足,只适用于门急诊输液室的护理工作量的统计。许燕[8]等人在护理工作量计数的基础上引入了权重的概念,来反映不同工作负荷的大小,提高了护理工作量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2计时法计时法是我国目前医院最常用的一种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即记录护理操作所用的护理时数。李金娜等[9]运用分类系统采用工作日记法辅以工作参与法,根据实际情况,对各护理项目的操作时间进行测定,计算出各单项工时。各单项工时测定参照PERT计算公式[10]Te=(a+4m+b)/6(a为完成1项操作最乐观时间,b为完成1项操作最保守时间,m为最可能时间,6为常量),计算出日均所需直接护理时间、间接护理时间;黄裕芳等[11]参照每类护理操作的平均时间和技术风险系数值,结合急诊科护理工作所包含的劳动强度、技术含量及风险等特点,制定50项基本工作量分值,进行急诊护理工作量化研究;王淑英[12]确定22项门诊护理操作项目进行护理时数测定,计算出各项护理操作的平均时间、日平均总护理时间、平均每日每例患者需要护理时间为8分钟、直接护理时间占护理总时间的58.66%、间接护理时间占41.34%。用于直接护理时数的多少,充分体现护理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护理服务的效果[13]。

3门急诊护理工作量测量中的难点

近年来,国内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做了大量的研究,病区护理工作量化管理已日趋成熟,但对门急诊护理工作量测量方法的研究较少,未形成相对成熟的工具或体系。将病区护理工作量的量化方法应用于门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仍面临着诸多困难。首先,从工作内容来看,门急诊护理工作繁杂而琐碎,较难对其定性和定量,包括大量的间接护理活动,如开诊前准备、首问负责制、维持就诊秩序、检验单发放、便民服务、解决各种矛盾、各种用物消毒、检查准备等,这些活动通常难以衡量。其次,在功能角色方面,门急诊护士不仅要承担医疗操作的护理配合、测量生命体征、输液采血、肌肉注射、抢救等护理操作,还要承担大量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候诊教育、复诊指导等。护理技术操作便于观察且容易测量,而后者的量化较为困难[14]。第三,从工作方式上讲,门急诊护理工作存在较多不可控因素。门诊护理工作的范畴、内涵以及患者的需求均已发生很大的变化。门急诊护士的工作不再是单纯的完成分诊与治疗工作,更重要的是根据患者身心、社会、文化需求,为患者解决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15],这些需求使测量工作变得更为复杂。加拿大护理协会提出,理想的测量工具应当是一种有效的、可靠的模型系统,可以在考虑护理工作量和护理质量的各种因素的情况下对护理工作量做出精确测量[16]。

4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护理管理正经历着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发展的过程。虽然我国目前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可以准确反映门急诊护理工作量的测量方法,但所有这些方法都为门急诊护理工作量的测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门急诊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随机性,护理工作量中各项量化比在不断变化,如何准确便捷的测量门急诊护理工作量,科学、合理的反映门急诊护士工作所付出的劳动,对医院护理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后还需要在界定门急诊护理工作内容、分析护理工作量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最终使门急诊护理工作量的测量方法方便、省时、可信,为门急诊护理人员的配置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华平.国外护士人力配置及护理工作量测量研究的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3,3(1):51-53.

[2]任小英,王桂兰,喻姣花,等.大型综合性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工作量调查与编制测算[J].护理研究,2003,17(4A):415-416.

[3]MorrisR,MacNeelaP,ScoltA,etal.Reconsideringtheconceptualizationofnursingworkload:literaturereview[J].JAdvNurs,2007,57(5):463-471.

[4]HughesMNursingworkload:anunquantifiableentity[J].JNursManag,1999,7:317-322.

[5]NagaprasannaB.R.Patientclassificationsystems:Strategiesforthe1990s[J].NursingManagement,1988,19(6):105-112.

[6]吴小燕,杨美娣,彭华仙,等.两种计量法对实行护理工作量话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12):1437.

[7]韩青.儿科门诊输液室实行护理工作量化管理的体会[J].现代护理,2001,7(9):46.

[8]许燕,李包罗,姚高升.基于HIS系统的护理工作两符合权重法统计护理工作量初探[J].中国医院,2004,8(10):18-23.

[9]李金娜,朱云霞,郑水利,等.急诊科护理人员配置研究.护理学杂志,2003,18(8):577.

[10]周荣慧,武瑶,白淑玲.医院改革中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使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58.

[11]黄裕芳,余秀颜,刘平,等.急诊护理工作量化与质量评估的应用效果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8):61-62.

[12]王淑英.门诊护理工作量测算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8):10-12.

[13]陈秋芳,黎明,李雪球,等.增加直接护理时数的效果观察.南方护理学报,2003,10(4):13-15.

[14]BaldwinM.TheWarringtonworkloadtool:determineitsuseinonetrust[J].BrJCommunityNurs,2006,11(9):391-395.

[15]陆惠洁.浅谈门诊护士的角色功能.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24(S1):70.

[16]LindaC,LissR.Workloadmeasurementsinacommunitycareprogram[J].NursEcon,2008,26(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