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歌唱演员的综合表演才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1

谈歌唱演员的综合表演才能

褚柏梅

歌唱演员也称声乐演员,其主要职能是演唱歌曲。而演唱的内涵,即带表演地歌唱歌曲或戏曲。

“带表演地歌唱”,意味着不单单是“唱”,而同时又要表演,既然要表演,那就要求演员具有各方面综合表演才能和技艺(包括戏曲、舞蹈、音乐等)。这种综合表演才能和技艺,又来源于平时的艺术修养。

所谓“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就是艺术修养与表演才能之间的关系。因此,歌唱演员要想唱好歌,成为一名称职的乃至出色的歌手,就必须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并以此为基础。

那么,歌唱演员的艺术修养应包含哪些内容呢?根据本人的演唱实践,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

一、文学修养——歌唱的基础

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是音乐的孪生兄弟,世界各国,最早的音乐都与文学中的诗歌密切相关。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即是可以演唱的民歌。直到今天,许多歌曲中的歌词,都与古典诗词或现代诗歌成为一体,如谷建芬作曲、杨洪基唱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明朝人杨慎所作的古词《临江仙》。又如根据毛泽东《七律·长征》谱曲的同名歌曲,也是与古体诗词一体化的。再如歌曲《孟姜女》、《茉莉花》、《四季歌》等,也都是以民歌原词为歌词的。

试想,如果歌唱演员没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能真正理解这些歌词的含义吗?又怎么能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这些歌词的寓意呢?

即使是一般性歌曲,也需要歌唱演员充分理解词、曲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歌曲的主题与乐思、作品的风格特色等等。只有理解,才能把握,才能通过演唱把所有这些表现出来。而所有这一切,离开文学修养都将寸步难行。

文学修养是歌唱的基础,因为文学是所有一切科学与艺术的基础。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曾说过:“如果在大学只考一门功课的话,我认为就考文学课。”足见文学的重要性。

二、戏剧修养——歌唱的神髓

声乐同整个音乐一样,是时间艺术,又是再创造的艺术。因此,情感便成为歌曲演唱的灵魂。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给他的朋友元稹的《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此话虽然说的是诗,但也同样适用于音乐,更适用于一切艺术。艺术的主旨就是以情动情、以心拨心。声乐也要通过思想感情的表达,在作者、听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与心灵共振。

而为了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除了充分理解以外,还要学会戏剧表演中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情感体验”,即真正动情,才能声情并茂。什么“感情挪借”啦,什么“移情”啦,对一个歌唱演员来说,都是必备的艺术修养。

作为中国的歌唱演员,还要对于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戏曲有一定的修养。

戏曲的表演方法(手、眼、身、法、步)与演唱方法,有许多宝贵的东西值得学习借鉴。我国当代的许多著名歌星,都得力并得益于戏曲,如出身于京剧演员的屠洪刚、孙丽英,出身于花鼓戏演员的李谷一,出身于黄梅戏演员的吴琼,都以戏曲的精华为其演唱的神髓。不仅通俗唱法和民族唱法如此,就是美声唱法亦如此,如殷秀梅、关牧村、杨洪基等,均有相当深厚的中国戏曲演唱的艺术造诣。

三、舞蹈修养——歌唱的翅膀

乐舞自古也是—体,载歌载舞,歌舞同步,是最为常见的艺术形式,尤其是当代的通俗歌手,往往是狂歌劲舞或轻歌曼舞,如港台歌星与内地的“阿里郎组合”等,就连大家熟知的女歌手孙悦,最近也走上了“狂歌劲舞”的演唱路子,这标志着一种时尚和潮流。这是无可厚非的。由此可见,歌唱演员只有具有舞蹈修养,才能为演唱插上腾飞的翅膀。

四、音乐修养——歌唱的本体

音乐修养,是歌唱演员的本体修养。不仅在音质、音色、音域、音高上要有很好的水平,而且要在音阶、节奏、调式、调性、发声方法、气息运用与控制、作品风格表现、情感表达、演唱技巧与韵味、演唱风格诸多方面,均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与此同时,还要对音乐理论、音乐史、作曲法、配器法、和声学、指挥学等广为涉猎,做一名知识广博、修养深厚的歌唱演员。

责任编辑付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