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浅析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

王丹阳曹艳杰孟长君胡玲芹靳春蕾

黑龙江省康复医院15007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后产生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整理收集2008年7月—201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患者4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估,分析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左侧大脑和双侧大脑病变的患者情感障碍的发生率高于单纯右侧大脑病变。焦虑组与非焦虑组在神经功能缺陷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神经功能缺陷程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生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陷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关。

关键词:脑卒;焦虑;抑郁;影响因素

脑卒中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但是致残率明显上升[1]。脑卒中患者常有各种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会有神经、心理和行为等障碍,伴发抑郁和焦虑障碍[2]等并发症,可导致绝望和自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2008年7月—2011年9月来我院收治的脑卒患者400例,均为首次发作,年龄28—81岁,平均年龄62岁,其中男性患者227例,女性患者173例,其中脑出血158例,脑梗塞242例,病变部位:左侧大脑195例,右侧大脑180例,双侧大脑25例。病程3—20d,平均14d,患者自愿接受调查和评估。所有患者经临床CT或磁共振成像的影像学诊断证实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脑血管病诊断标准。排除使用抗抑郁或神经阻滞剂的患者以及昏迷、认知和失语障碍、既往有精神疾病史、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的患者,

1.2方法患者入院后根据器质性焦虑障碍和器质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并且对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估。

1.3评定标准(1)神经功能缺陷程度评分(NDS):缺损分值≤15分为轻度,16~30分为中度,31~45分为重度。(2)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60分为良,41~60分为中,≤40分为差。(3)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7分为非焦虑,≥7分为轻度焦虑,≥分14为中度焦虑,≥21分为重度焦虑。(4)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8分为非抑郁,≥8分为轻度抑郁,≥分17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患者组脑卒中后情感障碍情况

经过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估后脑卒中后焦虑的患者48例,占12.0%,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79例,占19.75%。其中单纯抑郁状态36例,单纯焦虑状态67例,抑郁伴焦虑者12例。

2.2不同病变部位情感障碍情况

左侧大脑病变和双侧大脑病变的患者情感障碍的发生率高于单纯右侧大脑病变。

2.3是否有情感障碍的神经功能缺陷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焦虑组与非焦虑组在神经功能缺陷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神经功能缺陷程度比较,抑郁组明显高于非抑郁组;抑郁组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明显低于非抑郁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卒患者常伴发心理障碍,以焦虑和抑郁障碍最常见。脑卒中后焦虑的患者48例,占12.0%,抑郁的患者79例,占19.75%。脑卒患者的发病率、致残和病死率都非常高,由于脑卒起病急,患者突然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导致患者对环境不适应,在经济上又承受很大的压力,常常会使患者情绪低落、悲观,从而引发抑郁。本文对引发焦虑抑郁障碍的因素进行分析,大脑左半球在正性情绪加工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左侧大脑尤其是前额皮质损伤容易发展为抑郁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单因素分析发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发生抑郁障碍的可能性就越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越低,患者越容易发生抑郁。而抑郁状态对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又起负性作用。多因素分析脑卒中后抑郁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生理因素是由于脑部的病变破坏了肾上腺素能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通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和5一羟色胺等递质功能低下,使患者产生抑郁倾状态。脑卒患者由于躯体功能的丧失,生活不能自理而产生自卑感,对康复没有信心等心理因素加重抑郁倾向。脑卒患者由于患病而无法恢复过去的生活和工作,在社会和家庭地位的改变等因素也会加速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程度。焦虑是指紧张、烦躁不安或身体症状所伴随的对未来危险和不幸的忧虑预期,处于负性情境中的消极适应现象。在神经功能缺陷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非焦虑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可能是患者由于起病急,心理没有准备而产生焦虑,随着时间的增加,患者慢慢适应力所以焦虑症状减轻。由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患者得病后由于生活自理等缺陷引起心理障碍,进行心理干预能预防患者产生焦虑抑郁障碍,帮助患者提高其康复信心,改善焦虑抑郁状态,以促进其神经功能康复[3-5]。

此外,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可以使病人对疾病知识、治疗及预后有一定了解后,其焦虑和抑郁发生均较入院时降低,但因每个病人的病情,文化差异,个性及家庭关系、社会支持的不同,病人对疾病的理解、态度不同[6],其发生焦虑和抑郁的原因亦不同,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病人的疾病特征及心理特点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感觉到自己是被重视的,可帮助病人树立自信心。

参考文献:

[1]曹楠.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和焦虑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5(13):261-262.

[2]张国芬.脑卒中患者伴焦虑和抑郁障碍104例临床分析[N].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12.12(31):1503-1504.

[3]韩利民.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3.6(13):82-83.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1

[5]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8

[6]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第1版[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1~126,19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