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边春玲

山西侯马市凤城乡中学边春玲

随着全省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本学期我市的教学改革也全面展开。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然而学生却没得到应有的发展。在今年的教育工作会议上,温总理指出“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思维,培养学习思考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保护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并重,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那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下面我谈谈我的体会:

一、从形式上来看,应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1.要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每一个教师都能脱口而出的,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导向性指标之一。实际上,深入课堂看一看,就不难发现,真正落实的却很少,特别是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很多课都是少数优生在表演,在唱主角,变成了老师和优生的交流。具体表象有:答问时,以个别优生的回答,当作全体的回答,练习时,以优生的速度决定教学的进程等。我们应反思我们的教学,看是不是真正的面向了每一个学生,是不是在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民主,老师应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教学氛围就会和谐。不民主不和谐的教学氛围导致的是学生的思维的压抑,唯老师是从,这也是为什么学生越到高年级,发言的学生越少,教学活动难为开展的原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和学生形成一种学习合作者的关系,把自己当作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学习行为,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人格,对学生不正确的地方不要简单否认,要善于引导。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

二、从内涵上来说,课堂教学应有以下指标

1.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教学民主的思想,但又不是他的全部内涵。在组织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的确立,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在教学目标上,目标必须是可测量的、可评价的、具体而明确的。尤其是情感目标,情感的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一种磨合过程,具有评价的不可定性。确定情感目标时,应把握好他的层次,更多的应定位在认知层比较合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最重要的是归还学生的学习时间,归还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前的课堂教学,都是老师讲的多,学生实践少,老师的讲过多的占用了学生的学和练的时间,有时甚至取代了学生的思维过程。

2.接受型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道”和“业”都是静态的理念或知识,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结论,“惑”也是也是教师问的多。学生纯粹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更多的是继承,很少有发展。由此,造成了学生思维单一、观念正统,唯书唯上,不敢怀疑、习惯被动,缺少求知欲、滋长厌学情绪等弊端。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改变接受学习的现状,变为主动性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要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处理教材,要突破以往的教学传统。研究性学习法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求知欲和好奇心。接受性学习,教师满足的是教学任务的完成,问题都得到解决,反过来我们试想,如果经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走出课堂,头脑里的问题都解决了,都轻轻松松走向社会的时候,我们的民族还有希望吗?现在在学科教学中,国际学习组织推存三句话:听来的忘的快,看来的记得住,动手做学的会,以此来推动人们去进行研究性学习。如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按照以前大纲的要求,只要学生能用旋转法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它进行计算就可以了。但用课程改革的理念来审视它,就会发现他的不足,它是一种被动接受,思维单一,没有发展。我们既要重学习的结果,更要重学生主动获取结果的过程。我们可以让学生充分展开研究.

3.教学要有创新。

创新教学,是现在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汇。它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内容。要培养创造型的学生,就需要有创造型的教师。在教师方面,它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创新:(1)教学内容的创新,要改变考什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倾向,不唯书是从,增加课堂的信息量。(2)教学环节创新,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想方设法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它们主动的探究新知识。(3)教学方法创新。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需要教师要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总结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经验。(4)教学手段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最优的教学手段,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取最优的知识,得到充分的发展。一方面,要提高自己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制作带有视听效果的课件,另一方面,要突破传统手段的束缚,在传统中求创新。(5)课堂练习的创新。课堂练习在巩固新知的同时,要有思考价值,要具有开放性。在学生方面,我们要注意通过自己的教学,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要善于呵护和引导学生的创新火花。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一提到创新,就觉得高不可攀,其实,在一堂课中,只要有一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等,就可以称得上创新。不管是教还是学,只要有一点创新的火花,就值得肯定。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拔高要求而一味追求创新,求新但要务实。

4.知识向生活贴近。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基础工程,以后学生更多的是走向社会的普通人,成名、成家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生学会生存,具备生活生存的能力是关键。因此课堂教学的内容要向生活贴近。这样学生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与社会的联系,使它们有效的、最大限度的融合起来,另一方面,也能给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

5.张扬学生个性。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静态的物。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模式和要求来塑造人,特别是不能像生产产品那样培养统一模式的人。各位老师可能对此存有不同意见,认为我们以前的课堂教学并不是如此,我们强调因材施教。我并不是认为因材施教不好,但仔细想一想,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在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内,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因材施教到底实行了多少?这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讲一样的教材,作一样的作业,考一样的题目。尤其是课堂教学是接受性的,学生的个性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我认为,我们的课堂要成为每一个学生张扬个性,培养和施展自己能力的舞台,要培养出鲜活灵动的、充满个性的人,这样的学生也才会更具有创造力。

6.多肯定,善引导。

在课堂上,对学生多一份肯定,多一份表扬鼓励,就等于多给了孩子一分自信,也就等于在孩子走向成功的路上多注入了一份动力。所以我们要学会赏识学生,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一些错误,不要简单的否定,要善于引导。记得看过一个例子,很有感触。有一位老师上公开课,讲的是商是小数的除法,有一个学习稍微有点困难的学生在单独讲一个题的计算时,将商的小数点漏了。按照我们一般的方法,可能是对他说:“请坐下再想一想,有哪位同学能帮助他。”也可能是对他说:“怎么想的,这么简单都计算不对,坐下来。”前一种做法还好一点,后一种做法就比较武断。试想,这个学生以后还会不会有勇气举手发言。这位老师是这样对那个学生说的:“今天你可真不错,能当着这么多同学发言,解题的思路也完全正确,只是结果离成功只差‘一点’了,你想获得成功吗?”那个学生点了点头。老师接着对他说:“那请你再想一想,告诉大家。”一会那个学生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又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从这个个案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的肯定是多么重要,这其实也是一种艺术。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永恒的命题,需要我们去不断探索和研究。只要我们本着一个目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真正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我们的改革就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