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厂总图布置与厂内物流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钢铁厂总图布置与厂内物流浅析

李国华

山东省冶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271104

摘要:钢铁厂车间组成较多,生产工艺流程比较复杂,钢铁厂总图布置是整个钢铁厂总体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工艺技术水平的集中表现,反映一个厂的综合性技术水平,对钢铁厂的建设速度、建设投资、生产操作、产品成本及远景发展、节约用地等都有很大影响。本文分析了钢铁厂总图布置与厂内物流。

关键词:钢铁厂;总图布置;厂内物流;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钢铁厂总图布置的问题,尤其是炼铁区布置问题,关系到一个钢厂生产力布局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权衡的问题,只有合理的布置好炼铁区的总图才能更好的发挥经济效益。

一、总图布置要点

1.炼铁区布置与高炉炉容的关系。炼铁区的布置在很大程度上与高炉的炉容大小关系密切。目前在与总图布置相关的炉容划分上可以分为三段;甲段为3000m3以上;乙段为1000~<3000m3;丙段为1000m3以下。与其相关的布置要点之一是:“甲段”采用岛式和半岛式布置;“丙段”采用一列式布置;“乙段”采用半岛式布置或一列式布置的都有。要点之高炉的上料方式:“甲段”为胶带机上料;“丙段”为斜桥上料;“乙段”胶带机上料或斜桥上料两种方式都有。所谓岛式和半岛式布置是指高炉主体位于铁路线群中的位置而言,岛式布置是高炉主体被铁路所包围;半岛式布置是高炉主体被铁路包围3个方向,有一个方向为开放式的。一列式布置是指几座高炉排列在一条线上,高炉主体两侧平行中心线布置有铁路,也有的是一侧布置铁路。当前,很多已建或设计的钢铁厂,都采用半岛式布置一列式布置多为1000m3以下的高炉,其上料方式多为斜桥上料。1000m3~1800m3高炉基本上采用一列式布置,也有采用半岛式的。两种布置各有特点,一列式布置的场地比较紧凑,铁水列车的走行距离较短,分期建设时,后期建设的场地较紧张并可能互相有影响,需要很好地安排施工组织设计。

2.炼铁区所处的场地外形。炼铁区布置要看有没有场地外形的限制,如没有限制,则可以按标准的“集团式”的模块,选择合适的炼铁区位置和区内的具体布置;如果限定了面积大小或场地外形,则只有依“势”而行了。所要求的场地面积和外形为:一列式时为矩形(把一列式看成一个集团式模块);岛式和半岛式一般为平行四边形,也可以布置成矩形。

3.炼铁区的铁路布置

(1)与铁路干线衔接的位置和方向。一是大中型以上的钢铁厂一般都有全厂性的铁路,如何使炼铁区的铁路与全厂的铁路连接就有方向和衔接点的问题。沿海建设的钢铁厂或小型钢铁厂,由于可能没有全厂性的铁路,而运送铁水的铁路就可以依据高炉与炼钢的相对关系“自由”的布置了,不出现与全厂性铁路运输系统的连接问题。如果条件不允许,只好采用在运行上要做牵引铁水列车机车头调头的工序,其后果是要增加运行时间和行走里程。岛式和半岛式集团式模块的主轴线与铁路干线的相对角度一般在35°左右比较适中(场地多为平行四边形),如果场地限制为矩形,此角度为90°从运行上考虑,该角度越小越好,因为其消耗于曲线磨损上的能量要少一些。二是炼钢车间铁水线的进线方向和位置对于铁水线的布置,尤其是铁水走行线的布置影响较大,必要时,要求炼钢主体专业改变炼钢车间铁水线的进线方向和位置,以适应总图布置要求。

(2)铁水装入铁水罐的方式。一种是由设于出铁场平台边缘处的铁水溜嘴;另一种是摆动溜嘴。由于工艺方式的不同对于铁路线路的布置也不一样。目前,第一种方式仅使用于1000m3以下高炉,当前,大部分高炉都采用摆动溜嘴方式。其铁路线路是两两成对布置。此外,还有两种不常用的铁水输送方式,一种是用无轨运输方式运送铁水;另一种是通过“过跨车”、“栈桥”直接将铁水罐运至炼钢车间,甚至于通过出铁场的铁沟直接流到炼钢车间铁水接受跨的铁水罐处。这两种方式将会使总图布置面积减少很多,同时缩短了铁路的运距,使铁水的温度在到达炼钢车间时温度降的最少,大幅缩短了运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在最近的高炉设计中使用短流程无轨道运输方式的比较多。

二、厂内物流

1.物流的种类。钢铁厂中会涉及到大量的生产物流种类。首先是静态的生产物流,如一次性敷设的地上、地下管道-水、电、气、油等各种管道。水管中有各种上、下水管道(生产的、生活的),有各种循环水管及其它性质的管道。电气管道中有各种电缆,包括电力电缆、动力照明电缆、通讯电缆、计算机、仪表电缆或光缆等。气体管道中有各种气体管,如压缩空气管、氧气管、乙炔管、煤气管、天然气管、LPG管等。其次是动态的生产物流,如大宗原材料、煤、矿石、石灰石、白云石等,还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流,如高炉铁水、钢水、连铸坯、热轧产品、冷轧产品等;还有各种生产副产品,如渣、工业垃圾、各种粉尘、氧化铁皮等;还有为生产服务的各种备品备件等。

2.不同生产物流的运输方式。不同生产物流的运输方式应根据物流种类来选择。对于静态生产物流,主要采用管道、电缆、光缆来满足其特定的运输需求。对于动态生产物流,由于其形态、形状、温度、数量等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对厂外运输而言,应视钢铁厂的位置而定,具体表现为:位于通航的江、河、海岸的钢铁厂,应根据原、燃料的来源和产品销售的去向以及航运条件,尽量采用水路运输或水、路联合运输;位于内陆的钢铁厂,原、燃料和成品的运输量较大,当运距较远时,宜采用铁路运输;钢铁厂靠近原、燃料基地,运距较近,经技术经济比较有利时,原、燃料可采用管道或胶带机运输;钢铁厂的辅助原料、材料和副产品,当运量不大、运距不远时,宜采用道路运输。对厂内运输而言,应视物流种类、形态、温度、运量等而定,具体表现为:厂外运入的大宗原、燃料和发往厂外的成品采用铁路运输时,应使车辆直接进入装卸地点,避免二次倒运;厂外运入的大宗原、燃料和发往厂外的成品采用水路运输时,从码头至综合料场的原、燃料,宜采用胶带机运输,从轧钢车间成品跨或钢材仓库至码头的成品,宜采用汽车或铁路运输;厂内各生产车间之间运输大宗散装原、燃料和辅助原料以及烧结矿、焦炭等,宜采用胶带机运输;炼铁、炼钢车间的铁水、热钢锭,应采用铁路运输(必要时经技术经济比较也可以采用道路运输);连铸与轧钢车间或轧钢车间之间毗邻布置时,连铸坯、钢坯等半成品,宜采用电动平车、辊道或链条等方式运输;粉状和液体物料,宜采用管道或汽车运输;块状物料、成件货物、设备备品备件等物料,宜采用汽车运输;钢铁厂厂内运输改造,运输方式的改变,应结合工艺改革、总平面布置的调整等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各种物流与总图布置有着密切的关系,总图布置是工厂设计中最大的工艺设计,为了使物流流向顺畅,减少迂回,首先要研究各个生产车间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然后根据原材料的来向和成品的去向,以及受制约的外部条件来确定大的生产物流流向,根据生产物流的流向来确定总图布置,使工艺流程顺畅,平面布置紧凑,管道布置短捷,并为今后的发展留有适当的余地。

参考文献:

[1]尚国普,向春涛,范明浩.钢铁厂总图运输系统的创新及应用[J].中国冶金,2015,8(15).

[2]赵敏.基于企业道路运输生产物流优化钢铁厂总平面布置[J].门窗,2014,2(20).

[3]周晓霞.钢铁厂厂内道路交叉口处车流组织优化及仿真的理论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