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方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平方根

王艳杰曲利波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八五三农场清河中学教师王艳杰

点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八五三农场清河中学教师曲利波

课标要求及分析:

课标要求:《平方根》与数学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一、数与代数,(一)数与式中的2实数有关。(1)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

分析:(1)第一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是知道、认识,学习水平是了解,学习内容是平方根的概念;第二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是会,学习水平是理解,学习内容是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2)第一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是知道,学习水平是了解,学习内容是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第二项课标要求的维度目标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是会,学习水平是理解,学习内容是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

教材分析:

《平方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第六章第一节(第3课时)。本节主要学习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并在运算方面,引入了开方运算。本节课所学内容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用数学符号表示正数的平方根及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和算术平方根等知识,本节课内容既是对算术平方根的深化和发展,也是今后学习二次根式、实数的预备知识,还是用直接开平方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课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优势:七年级的学生已经能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抽象出问题的规律,上节课他们已经熟练掌握算术平方根的知识,具备了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平方根性质的基础。又对新知有好奇心,对学习本课内容很有帮助。

劣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有一定的认知,易与刚刚学习过的算术平方根混淆。且刚开始接触平方根时有两点不太习惯,一是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与学生过去遇到的运算结果唯一的情况有所不同;二是负数没有平方根,这种某个数不能行加、减、乘、除、乘方(除除外)五种运算一般不会遇到。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1)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有关。”教材分析中指出:“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是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等有关概念和运算的基础。”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求非负数的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

课标要求:“(1)了解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但学情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有一定的认知,易与刚刚学习过的算术平方根混淆。且刚开始接触平方根时有两点不太习惯,一是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二是负数没有平方根,所以,我预设本节课的难点是: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和平方根的性质。

学习目标:

1、学生在学习了算术平方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引导、类比、思考、归纳活动,理解平方根的意义,了解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会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并会用符号表示。

2、学生通过对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对比,体验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提高问题的迁移能力。

3、学生通过平方根的表示及性质的学习,培养符号感,逆向思维及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预设时间为3分钟)

学生口答问题:(1)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及表示。

(2)我们学习过有理数的哪些运算,这些运算中有哪些互为逆运算呢?乘方有逆运算吗?

【点评:(1)为引入平方根的概念,探求平方根的性质作铺垫。(2)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习平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预设时间为30分钟)

(一)、平方根概念

1、填空

教师讲解前3个,学生独立完成后3个,完成学习目标(1)(3),强化难点讲解。

【点评:对比平方根的两种表示方法,再次让学生体验符号美。习题的选择有有巩固性和拓展性。】

(四)、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任何运算都有名称,求一个数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与有理数的其它五种运算联系起来,对比这五种运算,得到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完成学习目标(1)(3)。

【点评: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小结(预设时间3分钟)

【点评:学生交流自己本课时学习的主要收获,相互补充,相互评价。畅所欲言,共享经验。】

总体点评:

《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构建数学模型,解决问题”。这节课开始提问,有理数有哪些运算,从而引发数学思考:乘方是否有逆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填空提出问题“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是9,这个数是多少”,引出对平方根的探讨,并从一些具体的数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的给出平方根的概念,再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平方”和“开平方”的概念做辨析,使学生在“引导——探索——类比——发现”中发展学习数学的能力。我认为本节课的三大两点:

(一)课堂层次清晰,主要讲解4大知识点,思路连贯,由浅入深,一环套一环。

(二)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王老师不断的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究,能增强学生印象,让学生有成就感。

(三)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本节课王老师共设置4次小组讨论,增强数学交流意识和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