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研究丁夕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研究丁夕岚

丁夕岚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涞水县供电分公司河北保定0741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能成为人民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发电厂、输电网、配电网及用户四部分构成的电力系统是国家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网电力工程在确保电力企业安全运行及人们安全用电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使得其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的重要环节。在实际中,配网电力工程出现故障时,不仅会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同时还会对人们的安全用电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必须提高对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的重视力度。

关键词: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

1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应用现状及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资源在国家资源中地位愈加重要,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安全与社会安定的关键资源。配网电力工程技术能够及时解决电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助于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电力输送效用。当前,我国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应用的不均衡性较为明显,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安全隐患的发生几率,不利于用户信息的储存与分析。因此,扩大我国配网电力技术应用程度是对人民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双赢选择。配网系统的建立需要遵循严密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则,因此,在构建配网系统时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严密把控精密仪器和发电设备组装质量,完善电网运行流程,有助于避免后期安全性和技术性隐患的发生。然而,目前我国配网电力工程技术还不成熟,各环节之间协调性不足,导致电网系统总体发电效率不高,极大阻碍了电力网络构建速度。电力企业应及时优化发电设备配置结构,促进电网系统向易用性、综合性方向发展。

2影响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的因素

2.1设计合理性欠缺

目前,我国配电网设计中依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配电网配电区设计缺乏详细的分析和合理规划,无法保障电力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影响配电网的可靠性。由于设计的不合理,因客户自由设备故障引起的配电网故障约占配电网故障的10%,十分不利于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另外,国内尚缺乏无客户设备的接入系统,尤其是客户交换设备。当客户机发生故障时,开关设备使得客户机无法脱离主配电网框架,导致干线停运,扩大停电范围,影响供电和配电网的可靠性。

2.2电压的影响

在电力系统中,任何一种电器设备在运行中,都应具有相应的电压承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电气设备一旦受到内部过电压、工频电压或者大气过电压时,而导致的电气设备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但过去在电网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受到建设资金、基础设施不足和技术水平限制等因素制约,导致建设完工后的配电网缺乏电压承受力,降低了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安全性。例如,在过去电网建设中在绝缘体的选择上,通常使用针式瓷瓶这种材质的绝缘件,而这种绝缘体在感应过电压时,经常会出现系统闪络等故障问题,对雷电等恶劣天气的承受能力很低,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电力配电的可靠性。

2.3运行管理的影响

在实际中,为了确保配网电子工程技术的良好运作,经常会结合配网的实际情况,制定各种运行管理方案,但是从具体实施情况看,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管理中还有很多环节做的不到位,特别是在出现故障以后,并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置,同时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也不能对故障进行风险预测,如过电压故障、短路故障等,极大的影响到配网电力工程的良好运作,从而降低了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

3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

3.1切实落实好科学的规划设计工作

做好配网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是提升电力工程技术安全可靠性的前提要求,有关设计人员应当认真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仔细结合当地电力负荷增长以及水文地质情况,在综合以上两个方面的基础上,来对工程设计展开相应的优化工作,这样才能选择出与之相适应的安全可靠性的电力工程技术。与此同时,要确保配电网建设的规划质量,还需要对电力工程技术做出综合性的考量,以上这些方面完成之后,才能继续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3.2更新配电网络系统的一、二次设备

在对配网电力工程的检查中,不仅要对配网电力的网络进行优化,还要对配电网络系统的一、二次设备进行更新。配电系统中网络承载着一、二次设备,一、二次设备就比如是供电过程中的交通工具,保障了供电道路的通畅,所以对电路中一、二次设备进行随时的更新,是电力工程发展过程中的必要环节,从而有利于促进配网电力的稳定性。在对配网电力进行优化时,要着重对一、二次设备进行改进,将正在使用的老旧变压器进行彻底舍弃,更换市场上最新的变压器,还可以应用节能型变压器。在对居民区的变压器进行设计时,应将干型变压器在高层建筑上使用,避免出现漏电的情况。在遇到大风天气时,一些高压线很容易被树枝搅乱,引发安全问题,这时相关设计人员可以使用绝缘导线来替代低压架空线。对于电力网络建设中的复合绝缘子,要合理使用和规划,使电路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降低电网事故情况的发生频率。

3.3深入优化电源和输电模式

电力企业通过改变供电输送方式,能够维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质量和稳定性。其中,提高线路传输容量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根据电网输电的现状,需要更新电网元器件和输变电设备,从而增大导线截面积。比如,通过在变电站之间增添联络线,能够实现分段控制,减少或者有效缓解各个供电站的负荷压力,尽量避免断电现象,从而保证供电稳定。此外,必须增添开关站点的数量,缩小线路供电的半径,增多其出线线路口的数量。同时,要做好预防工作,尽量减少设备故障,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电力企业应重视检查工作,确保电网运行质量,加强电网建设。设计合理性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安全的合理设计。必须确保配电线路满足电气和机械要求,同时可以安装相应的接地装置和避雷器,并且各塔之间的距离和线路的穿越距离应当充分。另外,为了防止外部干扰,要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采用绝缘导线代替裸导线。二是技术的合理设计。要根据配电网的局部条件作出合理规划,考虑当地的天气、污染程度和风向设计的电气性能,考虑塔、金属丝受力、稳定性设计的机械性能。在进行配电线路时,应充分考虑当地规划,以保证最短、最直的线路设计,减少占用耕地。

3.4加强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管理

在配网电力工程中,管理活动是确保其安全运作、可靠运作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实际中需要进一步加强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管理控制。首先要注重对配网电力工程实施停电管理,其主要包括临时停电、计划性停电两种情况,对于临时停电主要是当配网电力工程出现故障后,实施临时停电进行故障处置,在具体操作中,应该准确的找准故障点,缩小停电范围,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故障维修,恢复供电。对于计划性停电,其往往出现在配网电力工程计划工作中,如配网工程拓建、改建等,在实施计划性停电时,应该尽量降低其对用电用户的影响。其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运行维护管理,要充分利用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对配网电力工程的运行状态实施动态化、全过程监测,发现故障风险后,及时对其进行处置,尽可能的降低故障对配网电力工程可靠性的影响。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尽管目前配网规划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同题,但是随着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成熟,我国城市电网建设规划的科学性与有序性会进一步提高,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也会逐步增强,现阶段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会逐一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林伟坤.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6:119-120.

[2]刘颖媛.探究配网系统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35:33+35.

[3]邹玮平.配网系统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3: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