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长城分布、保护及其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张北长城分布、保护及其价值分析

刘猛

刘猛

河北省张北县文物局

摘要: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存在厚重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张北具有长城分布广、朝代多、价值大的特点。但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者着眼点很容易放在收益上,会对长城及周边环境、原始风貌造成损害,同时,自然界雨雪风沙的侵蚀更加剧了长城的损毁,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对长城及周边环境的损害就越大。

关键词:多代长城;现状;价值;保护对策及建议

张北的古长城,一是修建历史久远。秦朝万里长城之前的战国就有;二是存有多代长城,在全国200多个有长城的县中非常罕见,目前,处在第一位;三是地理位置特殊,处在明长城之前多道古长城的交接处,研究张北长城对于弄清山西、辽宁、内蒙古、甘肃等省古长城具有重大意义。

一、张北历代长城分布现状

张北境内现存的长城遗址众多,不同朝代修建的长城在这里经过。据史料记载和笔者调查,在张北坝头沿线均有长城遗迹,战国、秦、汉、北朝、明都在此修筑过长城。近年来,通过对长城的实地调查,发现实际境内的长城的长度要比县志上记载的要多,总长度达一百多公里。长城有的地段在南北宽不足300米的范围内,二道、三道、四道、五道,甚至六道长城跌宕起伏地排列着,存在着夯土、土石混杂、砖石结构、毛石干插、二墙相套、相互叠压等各种建筑形制的长城遗迹。有的地段墙体地基最宽达5至6米,高达1至2米,夯层达20多厘米。

张北境内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赵武灵王亦变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置云中、雁门、代郡。”可知赵武灵王修筑长城位于今张北南部,分布于油篓沟乡、台路沟乡、大河乡与万全交界处的坝头高原南缘。墙体土石混砌,破坏严重,底宽3-4米,高0.5-3米不等。

秦代,为抵御匈奴南下侵扰,始皇帝派蒙恬北击匈奴,修建了自临洮自辽东的万里长城。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沿袤万余里”。张北境内秦长城属于东北段,除利用了赵北长城外,修筑了自二道边至桦皮岭的新线。西段自大东沟至黄花坪西南顺张北、万全沿用原赵国长城。东段自黄花坪东南约1.5公里处形筑的秦长城沿张北、崇礼交界北行,在二道边过席家村,经小南洼南、杨家营村南沿山脊蜿蜒,在姚家村西南离开两县交界,东北行经两奶尖山、边墙里村北,过前后柳条坝、水泉滩南塘东南至高土洼沟口进入崇礼界,后在张北小三塔户东南的山梁上消失。

北齐是北朝当中另一个较大规模修筑长城的王朝,文宣帝高洋先后五次大规模修筑长城,其中天保六年(公元556年)“发夫一百八十万筑长城,自幽州北夏口至恒州九百余里”,这条长城东由北京延庆入张家口赤城县东南金鸡梁,呈南北走向自草鞍梁,此段后为明长城利用。自此向西,利用了北魏泰常八年长城,经赤城、沽源、崇礼、宣化、张家口市区、万全、张北、尚义、怀安进入内蒙古兴和县。

北魏长城,《魏书●太宗本纪》中,北魏拓跋嗣(392-423)“泰常八年(423)正月丙辰,蠕蠕(柔然)犯塞。二月戊辰,筑长城于长川之南。起至赤城,西至五原,沿袤二千余里,各设戍卫”,此段长城东起赤城,绕独石口转而向西至张北,再向西至内蒙古草原到固原北境,而后北趋向阴山。现存地面宽3-5米,高1-2米土垄状,为夯土结构,当地称之为“边墙”。

明代,张北境内的长城由张家口市、崇礼、万全、张北交界处进入张北,大体呈南-北-西方向延伸,经汉淖坝、周坝、黄花坪、茴菜梁、小狼窝沟口、李太山、西坡、大崖湾、春垦、镇虎台、正边台、治儿山、白龙洞、大东沟出县境。明长城在张北境内或与前代长城并行或叠压,多为砖石结构,有的地段墙体地基最宽达5至6米,高达1至2米,夯层达20多厘米。

二、保护张北长城的建议与对策

张北虽然存在多代长城,但长城现状却不容乐观,由于地处风口,风蚀、雨蚀、冻融对长城影响严重,且大部分地段的地面部分已坍塌,仅剩墙基,许多烽火台、敌楼也都不复存在。抢救保护张北“多代长城”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一)宣传力度到位。每年6月份至9月份,来自北京、天津及石家庄的游人过度集中在张北旅游,虽未对长城造成直接破坏,但有些游人擅自在长城上行走,影响了长城作为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也对长城周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减少游客在长城的恣意行走,在旅游旺季,通过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长城保护条例》宣传资料、安置标示标语牌对游客进行劝导。(二)强化资金投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县境内长城及其附属物的保护管理工作,及时有效的掌握县境域内长城各地段保存情况,展示长城文化,推动文化建设,县级政府应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强化文化保护方面的投入力度,成立专门的保护机构,健全县、乡、村的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对长城实行动态监测与看护。(三)坚持规划先行。长城原状保护是一条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制定长城保护规划,用制度保障长城保护管理工作,避免各种无序的长城开发行为,以保存长城历史的真实感,保存长城历经沧桑岁月形成的历史记忆。(四)落实主体责任。乡镇政府要认真组织实施好本辖区内长城的保护管理工作,并将长城保护管理工作纳入乡镇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负总责,主管领导负直接责任,负责本辖区内的长城保护管理工作,对本辖区内的长城地段要进行普查登记,建立记录档案,并将记录档案报县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明确保护区域和管理目标。(五)加大打击力度。将打击破坏长城的犯罪活动纳入综合治理责任制范畴。发现在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开矿、挖沙石、爆破、排污等破坏地形地貌的活动及在长城本体上扒石、拆转、取土、修路、挖窑、趴豁开路、毁墙阔田等破坏长城活动,及时采取措施,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经济处罚或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理。

张北县野狐岭在长约15公里的地带中发现了战国、秦、汉、北魏、北齐、明不同年代的多道长城并行,构成了万里长城的独特景观。这些分属于不同朝代的长城在该县境内纵横交错,在很短的距离内展现出2000多年长城的立体画卷。多个朝代的长城在张北现身为研究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历史提供了佐证,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是一座历史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长城博物馆。

参考文献:

《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三期。

《张北县志·地貌》2006年第五版。